天天看點

最有能力統一南北分裂的劉裕,因劉穆之的病逝,最後成為遺憾

劉穆之,字道和,出生于東晉末年,祖上是漢高帝劉邦的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這樣算下來劉穆之和劉裕本就是一家人,劉裕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

到了劉穆之這一代的時候,早就已經家道中落了。劉穆之從小就喜愛讀書,雖不說學富五車,但也是博覽群書。北方尚武,南方則注重文學上的修養。劉穆之讀的書多,也就通曉多種知識,時任琅邪内史的江敳,聽說劉穆之有才能,就聘請劉穆之做了主簿。

在劉穆之還沒當官的時候,家裡窮的叮當響,那年代娶媳婦也不用啥彩禮,是以劉穆之還是娶了妻子江氏。家裡的貧窮并不能阻擋劉穆之對喝酒吃肉的喜愛,既然家裡沒有,那幹脆舔個臉天天去大舅哥家混飯吃。妻子的娘家人對他也沒啥好臉色,經常羞辱劉穆之。俗話說得好,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劉穆之從不在乎這些細節,反正有肉吃有酒喝就行了。

最有能力統一南北分裂的劉裕,因劉穆之的病逝,最後成為遺憾

妻子江氏都看不下去了,禁止他去娘家混吃混喝,劉穆之也不聽,照去不誤。用現在的話來說,那是相當不要臉,好在妻子江氏對他不離不棄。換做是現在,估計鬧離婚都鬧的不可開交了。

江氏最後還是守得雲開見月明,劉穆之當官了,雖不是什麼大官。但也有了一定的經濟來源,雖然說發不了什麼大财,好歹是不用去别人家蹭吃蹭喝了。

随着劉裕在北府軍中讨伐叛逆,建立功勳,成了北府軍的重要将領。這時恒玄發動叛亂,攻入建康廢黜東晉皇帝自己稱帝。劉裕發兵讨伐恒玄,劉裕缺少一個行軍主簿,何無忌就向劉裕推薦了劉穆之。從此二劉聯手,建立了一個新的時代,劉穆之有才能,可惜一直沒有他展示的機會。

東晉一直都是門閥士族政權,東晉末期的時候法律寬松,綱紀不立,門閥豪強經常仗勢欺人,而平民百姓則無法自處。得到劉裕重用的劉穆之首先把法制給制定出來。有了法律的限制,老百姓的生活也算是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劉裕是個泥腿子,論沖鋒陷陣,他完全不懼,但是要說到政治方面,劉裕還是遜色的多。兩人結合後一文一武,很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劉裕都交給劉穆之處理,劉穆之也沒辜負過劉裕的重托。每件事都辦的妥妥當當,為劉裕分擔了不少負擔。

最有能力統一南北分裂的劉裕,因劉穆之的病逝,最後成為遺憾

在劉裕讨伐恒玄的時候,劉穆之常常幫劉裕出謀劃策。劉裕最終平定了恒玄的叛亂,劉穆之也授封為子爵。劉穆之最強的地方在于他面對劉裕的時候,沒有秘密,好的壞的他都會告訴劉裕,這也就是劉裕能把全盤大事都托付給他的原因。

揚州刺史王谧早年間對劉裕有恩,劉裕平定恒玄的叛亂後,繼續委任王谧為楊州刺史。當初和劉裕一起起兵讨伐反賊的老兄弟們,也都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算盤。畢竟這時候的劉裕鋒芒太盛,面對權利的誘惑,又有幾人能抵擋。

揚州刺史王谧去世以後,作為戰略重地的揚州成了一塊肥肉。朝中的劉毅有心想拿下揚州,這樣以後和劉裕争雄就不會那麼被動。劉裕居然沒看出來,但不代表劉穆之看不出來。于是劉穆之找到劉裕,幫劉裕分析了揚州的重要性。王谧在的時候,是自己人,揚州是握在劉裕手中的。

如果把揚州讓給劉毅,那麼将來就會受人所制。劉裕聽完劉穆之的分析後,立馬入朝,自己當了揚州刺史。劉穆之随着劉裕北伐南燕,平定盧循叛亂,劉穆之擔任智囊的角色。

劉裕的功勞越大,劉毅就越忌憚,劉毅知道,要整倒劉裕,首先就要除掉劉穆之。劉毅就常在劉裕面前說劉穆之壞話,想挑撥離間兩人的關系。可惜劉裕不吃這一套,反而更加信任劉穆之。劉裕也不是傻的,一個人大事小事,國事家事都向你透露的幹幹淨淨的人,他能有什麼二心。

最終劉毅還是沉不住氣,和劉裕決裂了,就在劉裕前去讨伐劉毅的時候。留守建康城的太尉諸葛長民心裡越來越覺得不安。他們幾人都是一起起義的兄弟,而如今劉裕把幾個兄弟都殺幹淨了。唇亡齒寒的道理諸葛長民還是懂的,加上他自己也有些小錯誤,擔心劉裕會殺他。

諸葛長民還是膽子小了,在兄弟兒子都勸他起兵,趁現在劉裕攻伐劉毅。無暇顧及後方,這時候起事必定成功。老實的諸葛長民去找和他一同鎮守建康的劉穆之商量。劉穆之聽到諸葛長民要反的動靜後,冷靜下來的劉穆之一邊好言相勸,一邊派人通知劉裕回京。

在劉裕大軍沒回來之前,劉穆之先穩定諸葛長民。說主公在前方征戰,把後方的全家妻兒老小都交給你照顧,這難倒不是信任你嗎?怎麼還會殺你。聽了劉穆之的話以後,諸葛長民心裡稍微好受了些,但還是經不過幾個兒子的勸說。

就當諸葛長民決定反叛的時候,劉裕回來了,誅殺了諸葛長民一家。算是保住了大學營,如果沒有劉穆之的拖延,後院起火的劉裕絕對會玩完。在前後夾擊下,大軍沒有後勤保障,不管你有多能戰,也少不了兵敗身死的下場。

随着劉毅的叛亂被平定,東晉皇室的司馬休之也反叛劉裕,劉裕領兵征讨司馬休之。劉裕讓自己的弟弟劉道憐留守大學營,并留下劉穆之來輔助劉道憐。後方所有大小事務全部由劉穆之決斷,有劉穆之管理後方,劉裕很快平定了司馬休之。

公元416年,劉裕北伐後秦,讓年僅10歲的兒子劉義符監太尉留府。同時留劉穆之鎮守建康,朝中一切事物皆有劉穆之支配管理,劉穆之總攬朝政。這時候劉穆之隻要有二心,那後果都不堪設想。但劉裕就是信任劉穆之,公元417年,劉裕順利滅了後秦。

占領關中地區的劉裕正準備整兵繼續北伐的時候,噩耗傳來了。劉穆之病死了,得知這個消息的劉裕如同五雷轟頂。劉裕知道,劉穆之一死,相當于說他的大學營建康即将要出亂子了。這時候那還有心情北伐,劉裕立馬掉頭回建康。

攻取的關中地區,劉裕隻留下年僅十一歲的劉義真與王鎮惡等諸将留守關中。劉裕回來後,把劉穆之所管的政事交給徐羨之代管。這方面徐羨之還是差劉穆之差的太多了,劉裕也是心知肚明。也就是因為劉穆之的死,劉裕再也沒有親自領兵出征過了。

最有能力統一南北分裂的劉裕,因劉穆之的病逝,最後成為遺憾

劉裕篡晉稱帝後,時常懷念劉穆之,劉裕曾說:“穆之若果沒有死,就會助我治理天下。現在可說是賢人去世了,國家危殆了。”可見劉穆之在劉裕心裡的地位。如果劉穆之不死,以當時劉裕滅了後秦占領關中的氣勢。繼續北伐,當時的北方的幾個政權絕對會被擊破,劉裕當時已經研究出了對抗北方重騎兵的戰術。

如果劉穆之不那麼早死,劉裕是否能一統南北方,陸遊對此早有評價:“蕭相守關成漢業,穆之一死宋班師。赫連拓跋非難取,天意從來未易知。”

一切都是天意,正如蔡東藩先生的小說《南北史演義》。劉裕夢中乘飛龍隻能飛到黃河,卻不能渡過黃河。也就說明了劉裕的江山隻是在黃河以南,劉裕時期是整個南北朝南朝國土面積最大的時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