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咨詢公司AlixPartners釋出了一份法國向電動化轉型的研究報告,報告并不看好法國汽車業的未來,并預計到2030年該國汽車行業将裁員15%-30%,失業人數達到5.2萬人,其中大部分來自汽車制造商,其餘來自汽車零部件企業。
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國整條汽車産業鍊仍依賴傳統燃油汽車,而全球電動車的普及速度正不斷加快,而法國品牌轉型的速度追不 上進度,其競争力将不斷下降。汽車制造商首當其沖,下遊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存在被時代淘汰的風險(來自法國本土的零部件将減少11%),業績不好時隻能一起裁員削減支出。

此外,大衆集團的CEO Herbert Diess和Stellantis集團的CEO Carlos Tavares都曾表示過,為了與電動車巨頭特斯拉競争,需要大幅提高生産效率,大規模裁員是可能采取的一個方法。
法系車:尴尬的不隻是現在
雖然這份研究報告隻是一個預測,但足以反映出法國車當下面臨的尴尬局面。
不像特斯拉、豐田那樣全世界通吃,标緻、雪鐵龍、雷諾三大法國品牌雖然在大學營歐洲的銷量還算比較不錯,但在中國和美國——全世界最大的兩個汽車市場可謂完敗,毫無存在感可言,這不是一個所謂國際品牌該有的局面。
2020年,PSA(當時Stellantis還未成立)全球銷量250萬輛,同比下跌近30%,其中來自中國市場的貢獻率僅2%;而雷諾的全球總銷量為294萬輛,同比下跌超過20%,成立不過7年的東風雷諾也在同一年退市,對銷量的貢獻近乎為零……法系車在國内的現狀就是,你說它不好,但總會有一波人在吹法系車有多牛批;你說它好,銷量又一直都非常慘淡。在美國,由于種種原因,法國車也是難以赢得一席之地。
簡單說完現狀,接着說未來。法國車最尴尬的地方在于,現狀不太行,未來也似乎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汽車正在朝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是全球汽車業界一緻的共識,也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特别是前者。友商們搞得如火如荼,不少已有實際成果落地,而法國品牌卻進度堪憂,到現在都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對手在做什麼?
大衆是傳統品牌裡面轉型比較早的,花大量資源打造的MEB電動車子產品化平台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概念。2016 年,大衆就釋出了“TOGETHER-Strategy 2025‖”戰略,将電動化作為未來10年最核心的戰略基石之一,也包括電池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大衆也有用MQB平台生産過新能源車,即所謂的“油改電”,但從2020年開始MEB就是新能源車的主要生産平台了,正在大力推廣的ID家族就是MEB平台的第一批成果。
ID.3是ID家族第一款量産車型,去年在歐洲上市之後迅速成為當地銷量最好的電動車之一,随後上市的ID.4銷量也不錯,不過到今年就被特斯拉大幅趕超。ID家族在今年初登入中國市場,大衆甚至為我們打造了特供的ID.6,但初期的推進不太順利,直到9月份整個家族4款車型的合計銷量才破萬,不過情況似乎正在好轉——随後連續三個月都破萬,畢竟大衆在國内有相當大的使用者基礎。
作為美系品牌的代表,通用在2020年釋出了第三代全球化電動車平台Ultium,同樣講求子產品化和智能化,新平台将是通用全面電動化的基石。通用也在今年9月把新平台引進國内,定名“奧特能”,到2025年将有超過10款基于奧特能平台打造的國産新車,涵蓋别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三大品牌。
凱迪拉克LYRIQ是奧特能平台的首款量産車型,并且已經開啟了預售,将在明年正式上市。LYRIQ初登場時非常驚豔,外觀有未來感,車内大屏也很科幻,搭載奧特能電池後支援255千瓦/440牛米最大輸出和650公裡的續航,算是合資品牌裡面比較有看點的一款電動車。最新消息顯示,LYRIQ預售一個月,訂單超5000台。
在向電動化轉型的道路上,日系品牌是混合動力技術領域當仁不讓的王者,但這始終是一種過渡的方案,若說到全電動化,他們的動作還是慢了一點。不過,豐田已經明确提出e-TNGA純電動架構,全新架構下的首款車型bZ4X CONCEPT的完成度已相當高,離量産應該不遠;本田也在10月份釋出全新純電平台e:N Architecture,加速電動化的腳步。
此外,精明的日本人深谙和别人合作以節省資源的好處,像豐田和比亞迪聯手,本田則計劃利用通用Ultium平台研發兩款針對北美市場的中大型純電動車。
自主品牌就不用多說了,新能源時代的到來給了它們一個難得的彎道超車的機會,國内湧現出一大批造車新勢力,目前來看比較成功的是“蔚小理”;傳統品牌也在積極轉型,有走國際範兒的極氪,有玩複古的歐拉、沙龍,還有比亞迪、埃安、智己等等……它們圍繞着電動化和智能化兩大核心打造出非常有競争力的産品,自動/輔助駕駛、車載5G、大屏智能互聯等智能配置都已經被自主品牌玩成标配,更讓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看起來沒什麼競争力,看看每月的新能源車銷量榜,除了特斯拉以外幾乎全是自主品牌。
法國人又在做什麼?
2019年,PSA就釋出了未來5年的電氣化戰略:基于原有的CMP和EMP2兩大平台,從2019年開始投放新能源車型,到2021年推出15款新能源車型,再到2025年所有車系都有純電動或插混版。但目前已經上市的新能源車型,如标緻e2008、4008新能源、508L新能源還是DS3純電,都是“油改電”的東西,沒有太突出的競争力。
今年7月,合并後的Stellantis集團釋出了最新的電氣化戰略:2025年年底前計劃投資300億歐元用于集團電氣化和軟體開發,目标到2030年在歐洲70%以上的銷量及美國40%以上的銷量來自低排放車型,更要求旗下所有14個品牌中都提供同類最佳的純電動解決方案。
此外,Stellantis一口氣推出了四個STLA純電動平台(小型車、中型車、大型車、結構化),但沒有說太多關于新平台的特點、細節或者像樣的概念車,或許要到2022年才能看到更多實際的行動。但為表明推進電氣化的決心,Stellantis已經先與蜂巢能源簽下了160億元的動力電池大單。
另一大法國品牌稍微好一點,雷諾-日産-三菱聯盟已經推出全新的CMF-EV純電動子產品化平台,能夠同時生産轎車和SUV車型。雖然第一款産品不是雷諾,而是已經準備量産上市的日産Ariya——說明這個平台已經可以下蛋了。而雷諾在去年底釋出了第一款出自CMF-EV平台的新車:Megane eVision概念車,也就是純電動版的梅甘娜,量産版相信将在2022年推出。
整體來說,法系車向電動化轉型是比較慢一步的,更無暇顧及自動駕駛等智能化的東西,會不會像開頭的研究報告所說,因為轉型太慢而被時代抛棄?留給法系車的時間還有8年,看它們是要彌補錯過的時間還是發揮法國人的傳統技能——躺平了。
還有一點,Stellantis釋出全新電氣化戰略時并沒有提到中國市場,雷諾更是不太可能重返中國——雖然它們都有和中國的供應商合作,沒有中國市場的參與,會不會使轉型的過程更加艱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