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退坡30% 部分車企推“限時保價”措施

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退坡30% 部分車企推“限時保價”措施

2022年新能源汽車财政補貼政策,在元旦前夜正式落地。

财政部等四部門釋出《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标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20%。同時,2022年保持現行購置補貼技術名額體系架構及門檻要求不變。

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退坡30% 部分車企推“限時保價”措施

例如,純電動汽車續航在300km(含)到400km的車型補貼降至9100元;續航400km(含)以上補貼降至12600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NEDC純電續航裡程在50km(含)以上車型補貼降至4800元。

值得關注的是,《通知》還明确,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後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

這意味着,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财政補貼時代即将終結。

而新能源汽車财政補貼政策的曆史使命也已經完成。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表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以及新能源車在新車中的占比遠超此前預期目标,2022年銷量還将有望達到500萬輛,以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體量,相關推廣補貼政策可以“放心”做到補貼完全退出。

中汽協資料顯示,2021年前11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達299萬輛,市場滲透率由2021年上半年的9.4%提升至12.7%。近日,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等新能源車企公布2021年成績單,銷量均實作大幅度增長。

近幾年,在中央财政補貼政策助推下,我國新能源市場增長超出預期,銷量和滲透率快速提升的同時,産品、技術等方面實作了長足發展。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以傳統自主品牌,到合資品牌參與進來,再到近幾年造車新勢力蜂擁而起,我國新能源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格局,産品數量、矩陣前所未有的豐富,整體産品力顯著提升。

“這些年車企通過平台規劃,轉變過去油改電的思路,從頭開發純電動平台,在此基礎上進行新車型的研發,再內建智能化等差異化技術,這構成了電動化的基礎共性技術,是國内新能源汽車産品競争力全面提升的一個重要前提。”德勤大中華區汽車行業主管合夥人周令坤從技術層面分析。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進入爆發式增長新階段成為業内共識,而2022年的市場走勢也有望保持高位上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2年,中國汽車銷量将增長5.4%至27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增長47%至500萬輛。

而随着财政補貼政策的調整,部分車企推出了“限時保價”的措施,不少人擔憂消費者購車成本或會增加。

一汽大衆官方微網誌顯示,2022年2月28日前購買一汽大衆ID.CROZZ仍然可以享受2021年的新能源國補。蔚來釋出2022年購車補貼方案,表示在2021年12月31日(含)前支付定金購買ES8、ES6及EC6,且在2022年3月31日前提車的使用者,仍可按照2021年國家補貼标準享受補貼,差額由蔚來承擔。小鵬方面也表示,在1月1日至10日期間,完成定金支付的訂單客戶均尊享綜合補貼後建議零售價格與2021年保持不變。而特斯拉直接上調Model 3、Model Y兩款車型的後輪驅動更新版的車價,分别上漲1萬元和2.1萬元。廣汽埃安、哪吒汽車、飛凡汽車等也提出調整部分車型價格。

業内普遍認為,短期來看,政策調整對單車價格可能會産生一定影響。“不過,從長期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從補貼驅動轉為以市場需求驅動為主,而且電池等成本下降、碳積分交易收入、軟體等新興收入,将足以彌補補貼退出對企業盈利産生的負面影響。”周令坤指出。

一家造車新勢力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基于新能源補貼退坡及曆年銷量增長趨勢,可以看出,補貼退坡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短暫,市場銷量增長依舊是大趨勢。”

郎學紅也認為,财政補貼退出後,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價格也許會受影響出現短暫的價格波動,但會迅速恢複正常。同時,中央财政補貼取消後,非财政補貼政策力度有望加大,可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