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号,廣西由許世友指揮,雲南由楊得志指揮,兵分兩路進攻越南,在攻下涼山後,世界都以為中國會一舉拿下河内,鄧公一聲令下撤軍了,世界一片驚訝,而這才一個月時間。當然後面中越邊境戰争沖突一直持續十年,其中發生法卡山戰役、兩山戰役等,中國幾大戰區輪流上場,有力的打擊了越南的嚣張氣焰,迫使越南從高棉寮國撤軍,穩定了國際秩序,為改革開放打下基礎。
鄧公的決定有着很深的戰略考量,首先越南不顧中越幾十年在抗法抗美中的感情 ,以為靠蘇聯的支援就号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不斷的挑釁中國,排擠華人,入侵寮國高棉,大有要統一東南亞之勢,中國要給越南打屁股,穩定邊境秩序。
第二,蘇聯在中國邊境屯兵120萬,給中國很大的壓力,中國教訓越南,打破蘇聯的包圍圈,消耗蘇聯的資源,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年蘇聯每年援助越南二三十億美元,而蘇聯在歐洲中國兩邊布下重兵,讓蘇聯财政難以為繼 。
第三鄧公從79開始實行改革開放,而開放就需要向西方國家開放,在蘇聯華約和西方國家兩者之間,中國搞改革開放必須要有選擇,西方國家先進的科技技術,成熟的經濟體系及工業化革命都是中國需要的 。
最後中國要改革開放,國家要把重點放在經濟建設上,韬光養晦,中國需要穩定的國内國際環境,中國就沒有必要花重金維持這麼多軍隊,是以中越反擊戰後中國就宣布大裁軍,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經濟建設上。
中國有現在發展,取得這麼大的成就,雖然有腐敗等一點瑕疵,但國家強大起來了,人民生活水準提高了,感激鄧公的英明決策,讓中華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