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量子理論:最初無意的簡化,和一些人有意的強化和放大

連結|關于量子理論的四大混淆 :量子理論的四大混淆和誤解:1.宏觀與微觀的混淆,2.機率與确定的混淆,3.精神與物質次元的混淆,4.物質與能量形态的混淆

@量子根

這個視訊(

此連結文章中的

),就看看的的人,是個什麼樣的素質和意識傾向了

既可以用客觀實在去了解,也可以因為自己的傾向為證而證

不确定性,其實不神秘,就像你加熱一壺水,到了汽化點,總有一個地方會出第一個氣泡。這是不确定性,這是比較形象的一個水分子場中能(加熱)質(液,汽)轉變的形象解釋

光子和電子,其實就是這種不确定性的氣泡,随不太均勻的場的變化傳播

測量要用高精度測低精度,量子測不準不是意識改變了被觀測對象,是你用于觀測的手段,和被觀測的對象,同一量級,是以,不是意識改變,是你為了測量所做的事情,改變了被觀測對象

量子理論并不神秘。物質也許無限可分,但是對微觀世界測量和控制手段,到了瓶頸。

這是實體繼上個世紀兩朵烏雲之後,出現的新的烏雲

量子理論的猜想,有很多分支。沒有一個分支可以闆上釘釘

對微觀世界的測量,也許相當長甚至永遠止步于此,這給神棍和玄學提供了機會。

"電子一被觀測,就隻出現在一個狹縫上了,幹涉條紋立刻消失。"這種話,有非常大的誤導,讓讀了這句話的人,感覺想看就變,不想看就不變...

實際上,不是"電子一被觀測",而是觀測電子需要設計特别的方式,這就改變了那個場。一旦要觀測,就必須設定一些東西。通過一些粒子或作用,這必然改變原來的場與運動

這種話,最初可能是無意的簡化說法,但後來被某些群體有意的強化....

在《量子理論的四大混淆和誤解》我明确指出幾個常見的混淆和誤解:1.宏觀與微觀的混淆,2.機率與确定的混淆,3.精神與物質次元的混淆,4.物質與能量形态的混淆。

人是不需要真相的物種,而超驗的存在,永遠給了神棍一個發揮的空間。

有些謬誤無傷大雅,有些謬誤要命。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讓自己智慧。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個人的行為、我這個體系的測量是可以影響世界的。是以從哲學上講是非常積極的""

你的上面這些話,其實被這樣的一個意願/思想傾向,牽着你的鼻子,有意無意的放大一些模棱兩可的東西。

這叫立場驅動,為證而證。

""第一,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如果說你沒在看這個客體到底是處于哪個位置的時候,在某些特定情況它可以同時處在兩個位置""

這句話又是一種混淆,就像加熱水壺冒出氣泡,在壺裡每一點皆有可能(機率),但這裡卻換了一個說法,說成了"同時處在兩個位置"(确定)。這個意義大不一樣。

在中國我隻聽潘建偉的,在世界上,我隻聽哥本哈根派的。你們在叨咕也沒用。

哈哈哈哈。隻信一個人,一個群體,這是迷信。要命。萬一以後證明他們可能心術不正或走入歧途呢?

量子力學的全球主流派觀點。經過100年n萬次的科學實驗得出的最嚴謹的科學,被你們幾個唯物主義的遺老遺少,.肆無忌憚的糟踏。送給你們四個字:無知無畏。

又提唯物主義,又說無知無畏,忘了桂老師對你的提醒....

我強調的是質疑精神,廣泛傾聽。不能闆上釘釘。

你是讀了一些書,有一些思考,并有一些輸出。我很欣賞愛讀書,愛思考,愛輸出的人。

與你"糾纏"這麼久,其實就是讓你改變闆上釘釘的說法。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3.25

本文作者:戚_學霸最強大腦生活特種兵教練

本文來源:

簡書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