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網絡通信中的實體層

實體層說的簡單點就是解決怎麼連線的問題,資料怎麼從一個地方發送到另一個地方,盡可能的封裝這一層,讓上層感受不到這一層裡面的東西。這就産生了一個問題,就是要制定一系列的協定(規章制度)來規定一些東西,比如,線怎麼連,電壓的範圍等

一個通信模型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它包括源系統(發送端),傳輸系統(傳輸網絡),目的系統(接收方)

那 傳輸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叫做信道。信道就是向某一個方向傳送資料的媒體。一個信道包含倆條信道,接受和發送。

信道有三種方式:

(1):單向通信——隻能單一的從一個方向到一個方向,比如無線廣播和電視廣播

(2):雙向交替通信——倆方交替的傳輸資訊。比如電報

(3):雙向同時通信 ——兩方在同一時刻可以互相交流,比如電話

實體層就是把計算機的0 1 信号轉換為電流信号,或者某種能表示0 1 的媒體,那怎麼轉化呢?

源系統發送的信号稱為基帶信号,計算機輸出的代表各種文字或者視訊都屬于基帶信号,基帶信号中有低頻成分,可能還有直流分量,那将基帶信号轉換為和信道相符合的信号成為調制 通過調制就可以将資料轉化為傳輸系統的信号。

那變換方式就有兩種 一種是編碼(也叫做基帶調制)(将基帶信号的數字信号轉換為另一種數字信号)

,一種是載波(也叫做帶通信号)(将基帶信号的頻率範圍搬移到較高的頻段,并轉換為模拟信号)

編碼的幾種常見方式:

不歸零制,歸零制,曼切斯特編碼,查分曼切斯特編碼

載波的幾種方式:

調幅,調頻,調相。

那說到這基本就能通信了,a發送資料,到b ,通過調制轉換信号,通過傳輸網絡發送資料,通過調制轉換為計算機能看懂的信号,b接受。一次通信完成。

那現在新的問題出來了,信道能傳輸多少資料,信道怎麼傳輸資料,怎麼提高信道的使用率。

現在要明白一個道理信号在傳輸的過程中是由損失和幹擾的。 信号要是在傳輸的過程中有損失,但是在接受的時候我們還是能識别出信号,那這個損失就不足為重,但要是識别不了,也就是損失太嚴重(即沒有明确的界限能分辨到底是0 還是 1 ——碼間串擾),那就沒有辦法了。當然資料傳輸的越快越好了,限制碼元在信道上的傳輸速率和一下倆個有關系:

1 信道能通過的頻率範圍。

奈氏準則(在任何的信道中,碼元傳輸的速率都是有上限的,傳輸速率超過此上限,就會産生嚴重的碼間串擾)

2 信噪比(信号平均功率/噪聲平均功率)

香農公式(信道的帶寬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資訊的傳輸速率就越高)

這個公式的意義在于:隻要資訊傳輸速率低于極限速率,就會有一種方式在實作無差别的傳輸。

怎麼提高信道的使用率?

複用就是好幾個使用者在用同一個通信線路來傳輸信号

幾種技術能實作

1:頻分複用(每個使用者都有特定的頻段,所有的使用者在同樣的時間占用不同的帶寬資源)

2:時分複用(所有的不同的時間占用同樣的頻段)

時分複用實作原理就是在配置設定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A通信,在下個時間段B通信,即使B本身不想通信,那這個就是缺點,計算機的資料具有突發性,當非配給一個計算機的時間段到了,但是此時并沒有什麼資料傳輸,這就占了這條路,那此時要是有計算機要傳輸資料,那就傳輸不了。

複用起和分用器成對的使用,在複用器和分用器之間是使用者傳輸資料的信道,複用器顧名思義就是将幾個計算機的資料集合在一塊,那分用器就是将資料拆分 分别發送給不同的計算機。

3:統計時分複用(為了解決時分複用的不足。)

統計時分複用又叫做異步時分複用,解決這種上面的問題就是 增加一個緩沖區,當緩沖區滿了後,就發送資料,那誰有資料就往緩沖區裡面發送。那怎麼差別這些資料呢,到底誰那個發送的,在STDM(統計時分複用最小機關)中在每個資料前增加了一個區域存放資料位址。集中器常用這種技術、

4:波分複用(光的頻分複用)主要是在光線上。

5:碼分複用(每個使用者都有獨特的碼型)

那說到這基本講完了。現在整理一下思緒

兩台計算機通信,那就要先連線 ,或者通過某種方式隻要能表示01就可以。在這裡可以分為無線和有線。

無線就是(電磁波)

有線就是(寬帶或者光線)

那傳輸資料的通道就是信道。不可能每個計算機之間都有直接的連線。那就有信道複用技術。提高使用率。

基本就是這樣,最後再講講資料傳輸系統

資料傳輸系統就是怎麼在現有的東西上傳輸更多的資料(就是在電話線上怎麼上網)

ADSL(非對稱數字使用者線)——數字技術對現有的模拟電話線進行改造,提高頻率(電話線能承載的頻帶超過了1MHz ,電話信号的頻帶是300—3400Hz,那就将高頻帶留給上網),為什麼叫分對稱?因為使用者在上網的時候,下載下傳的資料>上傳的資料。是以下載下傳的線路帶寬>上傳的帶寬。那調整頻帶的儀器叫做ADSL調制器。兩個裝置兩邊都要安裝。

HFC(光纖同軸混合網)使用光,也要安裝一個調制的儀器—電纜調制器

FTTx(多種混合模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