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突厥居然能壓制唐朝?李世民為什麼要求結盟?

作者:鏡鑒青年

隋末的大動亂使得突厥再次得機強大起來,中原地區的人民為躲避戰禍而逃到突厥汗國去的絡繹不絕。一般說來,遊牧民族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馬的多少。中原地區擾攘不已,大量漢人的北逃使突厥變得更加強大,不可一世,開始不把中原放在眼裡。

有了魏晉時代的經驗,突厥更願意中原地區處于分裂割據狀态,這樣一來就便于牟取好處。基于這種考慮,突厥有意扶持一些割據力量,而中原的各地軍閥們也有意借突厥以自重,兩下一拍即合。薛舉、窦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等北方割據勢力都向突厥北面稱臣。始畢可汗也賜予這些軍閥們各種可汗稱号,劉武周為定楊可汗(意思是平定楊隋的天下)、李子和為平楊可汗(意思和定楊差不多)、梁師都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等。突厥不僅給這些人以可汗的封号,還給他們狼頭大纛作為爵位的标志。不僅大軍閥如此,一些聚嘯山林的勢力也投靠突厥,例如大業十一年(615),在河北易縣起事的綠林魏刀兒“北連突厥”。東自契丹,西盡吐谷渾、高昌莫不臣服于突厥,北突厥此時“控弦百萬,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達到了一個頂峰。

突厥居然能壓制唐朝?李世民為什麼要求結盟?

作為隋末的一支重要力量,起兵于太原的李淵也向突厥稱臣,求得突厥的助力。不過後來唐得了天下,對于一個盛大的王朝而言,稱臣于“夷狄”自然不是一件體面事,是以當時的曆史記載對于唐高祖李淵稱臣于突厥一事諱莫如深。雖然曆史記載也不是完全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迹,但是過去的學者多數不相信有這檔子事,大概是一種感情在作祟。直至晚近史學大家陳寅恪先生著文論證,人們才比較普遍地接受了這個看法。

李淵起兵于太原的時候向突厥稱臣一事,實際上主要由李世民和他的心腹劉文靜來操作。617年,數萬突厥兵馬到晉陽寇掠,圍城兩日,晉陽大将王康達戰死。留守李淵用了一個疑兵之計,才使突厥退兵。晉陽地理上接近突厥,突厥又正是鼎盛之際,特别是國内各勢力紛紛借突厥之力以自大聲勢,在此時要如何處置與突厥的關系,事關将來的成敗利鈍,這是李淵不得不慎重考慮的重大問題。李淵的大将軍府軍司馬劉文靜勸李淵要聯合突厥,借助他們的人馬以壯大力量。李淵親自給始畢可汗寫了一封書信,用臣屬的語氣,措辭委婉,态度謙卑恭順。李淵在信中說:“我舉義兵,是想迎回主上,按文帝開皇時期的做法,恢複與突厥的和親。要是可汗願派人馬和我一道去平定南方,則希望您的軍隊不要騷擾百姓;要是可汗隻同意和親,就坐等接受财物的話,那麼我也唯命是從。”可以看得出來,李淵對怎麼與突厥聯合的事心裡還是犯嘀咕的。太原起兵,李淵的實力算不上是雄厚的,能得到突厥鐵騎的助力,對成就霸業是有利的。

突厥居然能壓制唐朝?李世民為什麼要求結盟?

但是,倘若突厥派兵來,以他們一貫的風格,不大肆劫掠一番是不可能的。人來了就得小心侍候着,弄不好還興許搞出大麻煩。萬一突厥騎兵來了便生異心,或者竟有意圖謀入主中原,那無異于引狼入室。盤算起來,這個方案代價有點高,李淵心裡頭不情願,是以信裡寫得很客氣,希望突厥兵來了不要騷擾百姓,但他明白,這個要求是白提。比較好的,也是李淵想要的結果,就是突厥答應聯合,不派兵而隻提供一些戰馬,這樣既可以用來裝備騎兵,又能免去突厥來襲的後顧之憂,得以專力逐鹿中原,所要付出的,無非就是财物而已。相對來說,這個方案的代價要小得多。

得到唐公李淵的書信,始畢可汗有自己的打算,他對貴族們說:“隋炀帝這個人我很清楚。如果迎他複位,他必定要加害唐公,也會與我們為敵。要是唐公自己當天子,我可以兵馬相助!”始畢可汗不願炀帝複位,是不希望看到中原再度恢複秩序,因為統一強大的中原政權對自己顯然沒有什麼好處。他想立李淵,也不是真想讓他當一統天下的真天子,而是就想如同扶持劉武周、梁師都等人那樣,再立個割據者而已。

使者回來禀明了始畢可汗的意思,将佐們大喜過望,但李淵卻不認為可行。李淵寵信的裴寂、劉文靜等都勸說:“現在我們雖然有點人,但戰馬卻不足。突厥兵可以不要,但馬卻還是該要的。如果再遲疑猶豫,将來要後悔的。”

“你們再想想看還有别的什麼辦法。”李淵說。

裴寂等人提了個辦法,尊炀帝為太上皇,再奉請代王楊侑為皇帝,曉谕全國。按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隋朝崇尚赤色,旗幟是赤色的。現在把旗幟的顔色改為绛白兩色相雜,也就表示不全然臣屬于隋。這樣既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還能把突厥人應付過去。

突厥居然能壓制唐朝?李世民為什麼要求結盟?

李淵慨歎:“真是掩耳盜鈴!目前局勢這樣,也隻得如此了!”派人向始畢可汗通報了情況。

始畢可汗派貴族康鞘利送戰馬來交易,允諾派兵入關,人數多少随李淵看着辦。李淵一面派人招撫山東地區,一面派劉文靜出使突厥去借兵。臨行時,李淵再三叮囑劉文靜:“突厥的軍隊要是進入中國,對百姓禍害不淺。我之是以想結好突厥,不過是怕他們和劉武周聯合犯境,同時也想借助他們的聲勢。是以,隻要有數百人就夠了,多了就不好了。”

劉文靜到始畢可汗的大帳,始畢可汗問他:“唐公起兵,到底是想怎麼辦?”

劉文靜答:“唐公願意和可汗您的軍隊一起進入京師長安,百姓和土地歸唐公所有,至于金銀财寶都可以給突厥。”

始畢大喜,派康鞘利帶500名騎兵、2000匹戰馬随同劉文靜來助李淵。

618年,隋炀帝在江南被弑身亡。兩個月後,唐王李淵幹脆廢了傀儡天子恭帝楊侑,自立為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楊氏的江山至此變為李氏的天下,中原經過一階段戰亂波折,又開始走上一統的軌道。突厥和唐朝從一開始就各懷鬼胎,各打各的算盤。一旦局勢出現變化,微妙的平衡打破,雙方的關系也就要發生變化。

突厥居然能壓制唐朝?李世民為什麼要求結盟?

619年,始畢可汗死,他兒子什缽苾年幼,是以由他的弟弟俟利弗設繼位,稱處羅可汗。北突厥一直不願看到中原地區強大,着力于扶植傀儡政權以破壞中原的統一。處羅接替汗位的第二年就立隋齊王楊暕的遺腹子楊政道為隋王。劉武周失敗後,突厥則扶植苑君璋為大行台,并派郁設射督兵助陣。下半年時,梁師都勸說處羅可汗:“以往中原紛亂,分為好幾個國家,彼此力量相當,都不強大,是以都向突厥稱臣。今年四月,定楊可汗劉武周已死,天下都歸了唐朝所有。我不怕粉身碎骨,但怕的是可汗你會成為第二個劉武周。趁着唐還沒有完全平定天下,你應該像魏道武帝一樣南取中原!我願意作為向導。”處羅可汗聽了他的話,從并州(今太原西南)派莫賀咄設從原州(今甯夏固原),泥步設和梁師道從延州(今陝西延安),突利可汗與奚、契丹、靺鞨從幽州(今北京南),再與窦建德在滏口(今河北邯鄲西南)會合。大軍總會于晉(今山西臨汾)、绛(今山西绛縣)一帶。處羅可汗想攻取并州安頓楊政道,以更接近中原,還未及出兵,就死了。

突厥居然能壓制唐朝?李世民為什麼要求結盟?

義成公主嫌處羅可汗的兒子奧射設長得醜陋,性格又懦弱,便改立啟民可汗的另一個兒子,即處羅可汗的弟弟莫賀咄設為颉利可汗。颉利可汗仗着父兄創下的基業,兵馬強盛,大有欺壓中國的野心。義成公主的堂弟楊善經和王世充的使者王文素一起勸說颉利可汗:“從前啟民可汗受兄弟逼迫,投靠隋朝。後來依仗着我大隋文皇帝的幫助,才成為突厥大可汗,世代相傳。如今的唐天子并不是文皇帝的子孫,卻竊據了天下。可汗不應該忘卻我大隋文皇帝的恩德,理當幫助楊政道以征伐唐朝。”扶持對立勢力,阻礙中原一統,是突厥長久以來對中原的政策原則,楊善經等人的說辭正中颉利可汗的下懷。由于國内尚未完全平定,還需要和突厥維持關系,争取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以專力消滅地方割據勢力,因而唐朝方面仍然設法結好颉利,多送金銀。縱然如此,突厥并沒有停止對唐朝的侵犯。

623—624年間突厥大舉入寇關中,有人對唐高祖說:“突厥入侵是因為人口和财物都集中于長安。如果放火燒了長安城,那突厥自然就不會再來了。”如此迂腐荒唐的想法,唐高祖竟然還認為有道理,馬上派人去尋找新的地方以遷都。大臣王公們群起附和,唯有秦王李世民據理力争。他說:“自古以來就少不了戎狄為患。陛下在中原創立大業,有雄兵百萬,所自向無敵,如何要因為突厥擾邊就遷都呢?這樣一來隻會讓四海的人當笑話,也給後世留下笑柄。漢代虎将霍去病尚且誓滅匈奴,更何況我是一個藩王。希望您能給我幾年的時間,我一定能擒住颉利;萬一不成功,到時再議遷都也還不遲。”這一番慷慨陳詞深得唐高祖的稱贊。

突厥居然能壓制唐朝?李世民為什麼要求結盟?

李世民的軍隊和突厥在豳州(今陝西郴縣)相遇。當時正值關中連下大雨,軍糧運輸困難,士卒疲憊不堪,軍械不良,内外一片擔心。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聯兵萬人直搗城西,李世民對齊王李元吉說:“現在敵人驕橫,我們不能露怯,應當與他們一戰,你能和我一起去嗎?”李元吉早已經吓得半死,他說:“敵人如此強,怎麼可以輕易出動,萬一失利,悔之不及!”“你不敢去,我一個人去!你留下觀戰。”李世民輕騎直赴突厥陣前,大聲斥責:“我國與可汗結親,你們為什麼負約,侵犯我境?我是秦王,可汗有膽量就出來和我單打獨鬥;如果沒有膽量,就全部上,我以這百人百騎與你們拼了!”颉利可汗不知李世民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笑而不答。

李世民催馬向前,派一名騎兵編了一套謊言去當面責怪突利可汗:“你從前和我結為兄弟,約定患難相助,如今卻帶兵攻打我,怎麼一點結拜之情都不講了?”突利可汗無言。李世民再次催馬向前。颉利可汗看這架勢,又聽見對突利可汗說的那番話,心中暗自生疑,擔心突利可汗與李世民之間真的有什麼陰謀,連忙搪塞說:“秦王别再往前進了。我們此行别無他意,隻是想和您重申盟好罷了。”于是引兵稍退。之後的幾天雨下得更猛,李世民對衆将說:“突厥仗的是弓箭,如今連連下雨,弓的牛筋都松壞了,弓也就使不上用場了,敵人好比鳥折了翅膀。而我軍刀劍鋒利,以逸待勞,此時不出擊,更待何時!”于是半夜帶兵冒雨偷襲,突厥大驚。李世民又派人收買了突利可汗,颉利可汗堅持要戰而突利可汗不願意,颉利可汗隻好派人講和。突利可汗趁此機會結好李世民,李世民也有意利用他,兩人真的結為兄弟。

突厥居然能壓制唐朝?李世民為什麼要求結盟?

兩年之後,颉利可汗和突厥可汗再次聯兵十多萬人入侵,一直打到離長安隻有60公裡遠的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長安戒嚴。颉利可汗陳兵渭河便橋之北,派心腹執失思力入見,以觀虛實。思力對唐太宗盛言:“颉利可汗與突利可汗将兵百萬,馬上就到了!”太宗責怪他說:“我和你們可汗當面結的親,先後送給他無數的金帛。他自己背負盟約,引兵深入,我問心無愧!你們雖然是戎狄,但也該有點人心吧,為什麼這麼忘恩負義,自誇強大!今天我就先斬了你!”思力大驚,叩頭求饒。太宗帶了高士廉、房玄齡等六個人到渭河之上,與颉利可汗隔水而言,斥責他背約。突厥大驚,下馬朝拜。正值各路勤王大軍相繼到來,旌旗蔽日。颉利可汗見思力有去無回,太宗又親自出動,唐軍甚強,不由得面有懼色。

太宗讓軍隊退後布好陣勢,自己一人和颉利可汗對話。蕭瑀極力勸阻,太宗說:“我想過了,突厥之是以敢傾國而來,是以為我國内部有難,朕新即位,不能抗敵。如果我們示弱,閉門拒守,那他們必定會縱兵大掠,到時就難以制服了。我輕騎獨出,好像若無其事,又有強大的軍容在後面,這樣做出乎他們的意料,他們必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制服突厥就在此一舉,你看着吧。”當天颉利可汗就派人來求和。幾天後,太宗與颉利可汗斬白馬誓盟于便橋之上,突厥退兵。

雖然唐帝國和東突厥簽訂了渭水之盟,讓東突厥得以退兵,但對于一生打了無數勝仗,被國人圈粉無數的“職業軍人皇帝”李世民而言,東突厥使者的挑釁這口惡氣,他難以忍受。隻要機會成熟,李世民就得讓東突厥嘗嘗大唐鐵拳的厲害。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文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