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棣靖難功臣,福祿壽集一身者僅此一人,熬了六朝五帝

朱棣靖難功臣,福祿壽集一身者僅此一人,熬了六朝五帝

靖難之役,是改寫明朝曆史乃至中國曆史的著名戰役。這一戰,持續四年,朱棣最終如願以償地取代侄子建文帝做了永樂皇帝。

登基後,朱棣大封功臣,封公、侯、伯者有數十人,陳懋就是其中之一。數十人中,陳懋的爵位是甯陽侯,不是最高的;功勞很大,不是最大的。不過,陳懋是活得最久的一個,曆事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六朝五帝。

從其神道碑銘看,陳懋生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今安徽壽縣人,父親陳亨為原北平都指揮使、都督佥事。建文元年(1399年),靖難之役爆發,馳援大甯的陳亨戰敗歸降朱棣,二十一歲的陳懋也一并成為朱棣的部下。

陳懋“尤負膽氣,工騎射”,靖難苦戰中,陳懋率部屢立奇功,“躍馬揮戈,到處喋血”(《陳懋神道碑銘》),累官至右都督。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即位後,陳懋爵封甯陽伯,食祿一千石。此時,陳懋年僅二十四歲。

永樂六年(1408年)三月,陳懋封征西将軍,鎮守甯夏。或許是因降将出身,陳懋“善撫降卒”,往往能兵不血刃。次年(1409年)秋,陳懋一連招降了十幾個故元高官,“故元丞相昝蔔及平章、司徒、國公、知院十餘人,皆帥衆相繼來降”。對于降而複叛之人,陳懋一追到底,生擒活捉,“盡收所部人口畜牧”(《明史·陳懋傳》)。同年,三十一歲的陳懋進封侯爵,加祿二百石。

陳懋長得很陽剛,“修髯偉貌,聲如洪鐘”(《明史·陳懋傳》),與“貌奇偉,美髭髯”(《明史·成祖本紀》)頗有相似之處,朱棣對他頗有好感。

此後的十餘年,陳懋同樣可圈可點,要麼随朱棣北征,剿滅故元殘餘,要麼鎮守甯夏,保衛西北邊疆,風風雨雨,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朱棣最信賴和倚重的進階武将之一。永樂二十年(1422年),朱棣再次将陳懋的地位提升,“賜龍衣玉帶,冊其女為麗妃”(《明史·陳懋傳》),陳懋成為皇親國戚。

仁宗、宣宗時代,陳懋繼續活躍在政壇上,鎮守邊關。不過,陳懋也有缺點,即貪财,“懋在鎮久,威名震漠北。顧恃寵自恣,乾沒钜萬”(《明史·陳懋傳》)。因為這件事,陳懋經常遭到彈劾,宣宗念其功勳卓著,沒有将其治罪,隻是讓他上交所貪之财。陳懋稱不義之财已經用盡,宣宗也沒有再為難他。

英宗正統年間,陳懋出任平羌将軍,鎮守甘肅。期間,陳懋雖然有功,但罪過也不少,“失律緻寇,又取所遺老弱,冒為都指揮馬亮等功受賞”,因為渎職招來敵寇,而且虛報戰功,按律論斬。陳懋畢竟是所剩無幾的四朝元老,英宗不忍下手,“诏免死,奪祿。久之還祿,奉朝請”(《明史·陳懋傳》)。

正統十四年(1449年),英宗親征瓦剌被俘,代宗即位。當時,七十一歲的陳懋正在南方平定叛亂,代宗急召陳懋班師回京應對巨變,官加太子太師。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複辟後,陳懋繼續受到優待,加祿二百石。天順六年(1462年)春,陳懋染病,仍上疏言事,“臣老死不足恨,惟陛下以生民為念,任賢用能,以圖太平之治”(《陳懋神道碑銘》)。天順七年(1463年)七月,陳懋去世,享年八十五歲(《明史作》八十四歲),贈浚國公,谥武靖。

陳懋一生功勞很大,但罪責也不輕,他能“數廢數起,卒以功名終”,且食祿六十餘年,熬了六朝五帝,老而平安,不能不說是一個傳奇。《明史·陳懋傳》稱,“靖難功臣至天順時無在者,惟懋久享祿位”。陳懋三十一歲封侯,享爵五十餘年,是唯一一位以靖難功臣立,而活至天順年間仍保持爵位的侯爵。

陳懋福祿壽集于一身,他不僅自己封侯,而且還得了“世侯”的殊榮,也就是說,他這個甯陽侯世襲罔替,是鐵帽子侯。陳懋死後,其子陳潤(天順、成化朝)、陳瑛(成化朝),及後世的陳輔(成化、弘治朝)、陳繼祖(正德、嘉靖朝)、陳維藩(嘉靖、隆慶朝)、陳大紀(隆慶朝)、陳應诏(萬曆朝)、陳光裕(泰昌、天啟、崇祯朝)相繼為侯,其家族榮耀一直延續到明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