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數字人民币(試點版)App已在各大安卓應用商店和蘋果AppStore上架。
數字人民币(試點版)App開發者為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币研究所,數字人民币仍處于研發過程中的正常測試階段,數字人民币制定營運機構抽選的試點地區白名單使用者可以注冊該App。
目前,數字人民币的指定營運機構包括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微衆銀行、網商銀行等;試點地區則包括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四地及北京冬奧會場等。
澎湃新聞記者在上海走訪部分營運機構的網點了解到,目前開設個人數字人民币錢包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在運用機構網點掃碼開設,二是直接下載下傳數字人民币(試點版)App進行操作。
在實際操作中,在未通過銀行掃碼開設流程的情況下,數字人民币(試點版)App并不能直接開戶,開設錢包仍需要“白名單”的認證過程。

在黃浦區的一家中行網點,澎湃新聞記者體驗了掃碼開設數字人民币錢包的全過程。所謂“白名單”,就是在個人數字錢包開設的伊始,使用者先需要完成“數字人民币試點邀請函“-保密提示及資訊采集,提供手機号碼、手機類型和姓名。整個申請過程簡便高效,實際認證時間不超過一分鐘。此後使用者便可通過手機号開設個人數字人民币錢包,并進行轉賬、收付等操作。
“推薦使用者來銀行網點進行掃碼開通,白名單在稽核時也會遇到問題,多數為手機版本老舊而造成認證失效,老年人在開戶時也需要從業人員的指導。” 一位黃浦區工行的網點從業人員告訴澎湃新聞。
蘇甯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孫揚對澎湃新聞表示,之前從銀行連結面向試點地區試點人群進行受控下載下傳是比較謹慎的試點,這次通過App store可以讓公衆下載下傳是在分發管道上面比較大的變化,說明數字人民币研發有了新的進步,進入到了一個新的裡程碑,可以通過大衆應用分發管道面對公衆。
“通過公衆管道進行分發和銀行連結下載下傳有較大不同,這對于客戶身份識别KYC和反欺詐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從App的使用來看,本次版本從體驗、功能和安全等方面都相比之前版本有明顯提升。”孫揚說,随着數字人民币App上架應用商店,未來申請白名單将會更加容易,試點範圍都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以前的試點實際上主要是跟人民銀行合作開發數字人民币的銀行和金融機構,這種情況的局限性是,不跟人民銀行合作開發的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就沒有進入到試點并去接觸數字人民币。” 中國人民大學财金學院教授趙錫軍也對澎湃新聞表示,現在通過App就能夠擷取數字錢包,閱聽人面能夠有進一步的拓展,試點範圍和場景應用也能随之進一步拓展。
在數字錢包充值方面,目前使用者可通過各大營運機構的手機銀行App入金,也可在數字人民币(試點版)App裡綁定銀行卡進行充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綁定銀行賬戶的情況下,直接用手機銀行App轉入一定金額,使用者的數字錢包将被預設設定為四類錢包;而綁定了銀行卡則會将數字錢包更新為二類錢包,同時其審批流程的實名程度也更高。
黃浦區一家招行網點的從業人員透露,四類錢包為非實名錢包,而一至三類錢包則為實名錢包,而且其實名程度也随錢包種類依次遞進。其中,一類錢包需要使用者到銀行網點面簽,流程需驗證有效身份證件、手機号等資訊,綁定個人銀行賬戶。
在交易限制方面,數字錢包的限制(包括錢包餘額、消費、轉出單筆/單日限額、消費、轉出年累計限額、提現單筆/單日限額)則随實名程度遞減。其中,一類至四類錢包的餘額上限分别為無限額、50萬元、2萬元和1萬元;一類、二類錢包支援單筆/單日1000元的提現限額,而三類、四類錢包則不支援提現。
在數字人民币App落地應用等方面,有黃浦區工行的從業人員表示目前有很多商家對接數字人民币的應用,也有黃浦區中行的從業人員表示數字錢包在農工商超市等實體有應用推進,推廣活動吸引了不少使用者。
歐科雲鍊研究院進階研究員孫宇林對澎湃新聞表示,目前App上看起來比較簡單的各項功能,背後其實都凝聚了大量設計和測試工作,此外數字人民币App子錢包已經可以對接大部分主流購物、出行、生活、旅遊等日常支付場景,一方面說明前期試點成果豐富,另一方面為未來進一步擴大試點工作做了充分的準備。
“此次App上架開放下載下傳是進一步豐富使用主體的嘗試,特别是冬奧會的外國運動員和教練員及遊客不用開立人民币賬戶就可以友善地體驗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數字人民币創新成果的全方位展現,對于擴大數字人民币的影響力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孫宇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