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物流人更有尊嚴:自動駕駛卡車如何建構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網絡?

導讀

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家高速公路網絡,構成了強大的物流運輸網絡,但這個物流運輸網絡中仍存在着諸多尚待解決的痛點。

面對這些痛點,主線科技CEO張天雷表示,傳統物流已經遇到發展瓶頸,目前面臨着貨車營運成本高,司機短缺,交通事故頻發等多個難題,而“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網絡”就是解決這些難題的答案。“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網絡”不僅将讓物流運輸網絡更高效,還能讓物流行業的一線從業者更有尊嚴。

讓物流人更有尊嚴:自動駕駛卡車如何建構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網絡?

主線科技CEO張天雷

(12月17日,羅戈網舉辦了“2021 第四屆中國物流科技創新企業年會暨物流資本峰會”,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完成)

一、關于主線科技

許多人對我們公司的名字表示不解,不明白“主線”二字背後的意義。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有程式員特色的名字,在程式員的工作中,其中最關鍵的程式叫主線,其它的都叫分支,是以我們叫主線科技,這個名字背負着我們的期許。

主線科技是一家非常典型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我們這個團隊從事無人駕駛技術研發與應用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基于物流場景做出了很多可落地應用的産品與方案,我們希望把我們的産品與應用場景連在一起,并運用數字化的手段形成一張新的人工智能物流網絡。

2017年,主線科技成立,因為自身過硬的專業素質以及所處廣闊賽道,參與我們融資的投資方都是能提供給我們很多戰略資源支援的産業資本。

在最初天使輪的時候,人工智能國家隊科大訊飛給予了我們資本支援,也給予了我們強有力的行業背書。融資進行到A輪時,我們想如何解決自動駕駛卡車量産的難題,汽車領域的頭部産業資本蔚來資本和博世創投給予了我們支援。為了融入物流行業,擷取資源,加速自動駕駛落地,我們找到了物流領域的産業巨頭普洛斯。将這些資源與我們自身優勢結合起來以後,主線科技在技術、業務、生态合作等都取得了極大的突破。

到目前為止,我們在三個方面取得了引以為傲的的成績:

1、技術紮實。我們現在是科技部唯一一個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的貨車應用試點承擔機關。

2、規模領先。我們在國内擁有最大商業落地規模的自動駕駛卡車運作叢集。

3、生态完善。我們跟很多家物流企業和車隊簽約合作,積極打造智能運力網絡。

在團隊人員配置方面,主線科技的程式員們組成了一個“老中青”結合的團隊,李德毅院士是我們的首席科學家。團隊中的核心成員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清華大學有一個名字聽起來比較難懂的實驗室——“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專注于研究人工智能中各種自動化解決不了的問題,過去十年,我們一直在實驗室工作,嘗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智能感覺、智能定位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取得創新,試圖讓這些創新技術能夠在真實場景中得到應用。如今,我們為了這個目标又一次相聚在主線科技。

二、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網絡

我們國家現在正處在從傳統物流向數字化物流更新的過程中,現有的物流産業依然存在諸多痛點,是以我們提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網絡”這個概念。

中國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非常不錯,現有上百個物流樞紐,連接配接超十六萬公裡的高速公路,這些物流樞紐和高速公路的傳統基礎設施構成了我們過去10年飛速增長的物流運輸網絡。根據統計資料,2020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有300萬億,70%左右由卡車進行運輸,公路運輸仍占主導地位。

傳統物流産業的發展主要依靠堆人、堆車的粗暴模式,由有經驗的老師傅組織生産管理,我們把它歸類為依賴人工的汗水物流。而汗水物流如今遇到了發展瓶頸,主要有三大痛點:

1、成本高,增長快。現在中國的貨車營運成本很高,毛利率基本在個位數,很多個體司機隻能維持生計。

2、招聘難,管理難。貨車司機從業人數持續下降,運力不足。

3、風險高,貨車交通事故頻發,造成的經濟及安全後果嚴重。

是以,如何用技術去推動這個存在諸多痛點的物流産業實作智能化更新,這是我們思考的方向。我們能不能利用自動駕駛技術,把已經做得非常好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做一些數字化更新,最後連接配接起來,形成智能物流網絡。

為此,我們提出了智能物流網絡的一整套架構,底層支援整合了深度學習、駕駛認知和資料閉環等基礎技術,然後向上形成獨特的感覺定位和控制技術,最後形成了面向封閉場景和半開放場景的兩套解決方案。

那麼這個智能物流網絡最終是否能實作呢?其實,中國的高鐵網絡已經做好了榜樣,我們希望打造出和高鐵網絡一樣的智能物流網絡。理論上,無論你選擇哪個站點,我都能準時高效地把你的貨物送達。這是一張一站式智能高效、按需計費、經濟安全且讓從業者更有尊嚴的物流網絡,我們把它稱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網絡”。

三、自動駕駛卡車破局而生

主線科技面向真實場景需求,與主流的商用車主機廠及供應商合作打造了三款自動駕駛卡車,其中兩款面向物流樞紐應用,另一款面向高速幹線物流場景。

自動駕駛卡車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人類駕駛員從事駕駛的行為方式是一緻的。我們研發了一套L4級自動駕駛軟硬體系統“Trunk Master”,可以具象地了解成為我們為卡車配備了看不見的“人工智能虛拟司機”。人類駕駛員在操控車輛的過程中,需要感覺周邊環境,然後形成精準定位,最後精準控制車輛。

同理,我們的“人工智能虛拟司機”在操控車輛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有媲美人類老司機的感覺技術、定位技術、精準控制技術。人有人腦,人工智能虛拟司機則有一個“駕駛腦”,這就是我們做的一款硬體産品——L4級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具備強大的計算與任務處理能力,可以在車上代替人類駕駛員完成動作的執行。

由上圖可以看出,自動駕駛卡車所感覺的世界,其實是一個對真實場景進行全場景三維化重建的高精度世界。我們為自動駕駛卡車配備了充分備援的傳感器硬體,一整套基于相機、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超音波雷達以及組合導航的多傳感器融合感覺定位方案,以確定我們的自動駕駛卡車能夠看得更遠、更快、更全,無論是雨天、霧天、雪天或夜晚等惡劣場景。

如今,經過我們在真實應用場景下的豐富測試與商業化營運,自動駕駛卡車在賦能物流運輸方面已經展現出巨大的商業價值和市場潛力。

1、智能高效。自動駕駛卡車不僅可以釋放勞動力,還可以實作強大的智能化管理,進而提升運輸效率,改善運輸品質。

2、安全穩定。自動駕駛卡車具備多重安全備援機制,通過智能感覺等技術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同時實作穩定持久的運輸作業。

3、經濟節能。自動駕駛卡車不僅可以“省人”,還可以通過AI算法優化駕駛政策,實作節油。從我們目前的運作資料統計來看,自動駕駛卡車在這方面有非常确定性的進步。

我們希望做好我們擅長的“技術活”,讓我們的自動駕駛卡車依托兩個場景(港口物流樞紐和高速幹線物流場景),以及未來可能拓展的城區物流場景,真正搭建起一個無邊界的自動駕駛貨運網絡,也就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網絡。

四、賦能智慧物流樞紐

我們面向封閉物流樞紐場景打造了兩款新能源自動駕駛卡車。

一款是保留了駕駛艙的無人駕駛電動集卡,支援人機共駕,不僅可以完全無人駕駛作業,也可以讓人類司機駕駛這款車去完成其它任務。另一款沒有駕駛艙的ART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是根據港口客戶建設新一代智能化集裝箱碼頭需求而定制的量産車型,可以全天候運作,正反雙向行駛,還可以斜向靈活行駛,更加柔性化地适配了港口碼頭集裝箱運輸作業工藝。

為了友善港口客戶更好地營運我們的自動駕駛卡車,我們還研發了“一朵雲”,即雲端營運管理平台,客戶可以在遠端對車輛進行實時管理,實作數字化運維。以前的生産工作營運人員需要在現場管理車輛,即使在極為嚴寒的冬天,他們也要穿着厚厚的大衣在現場工作,但現在,他們可以更有尊嚴、也相較更舒适地坐在類似機場塔台的中控室完成監控工作。

截止目前,我們一共在港口物流樞紐部署了超100台車,是目前全球落地規模最大的港口無人駕駛卡車叢集。我們率先部署落地的項目是天津港,2020年1月,我們完成了天津港25台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傳遞營運;同年,我們又向甯波舟山港傳遞13台無人駕駛電動集卡。今年,我們又向天津港全球首個零碳智慧碼頭傳遞了60台ART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和6台無人駕駛集卡。

到目前為止,我們做了兩個燈塔項目。我們的無人駕駛集卡已經幫助客戶運了将近50萬個箱子,根據客戶自己的統計資料,碼頭整體作業效率大概提高了30%左右。另外,我們作為專家團隊,和天津港集團、中汽中心向有關部委聯合申請,支援天津港成為現在中國唯一一個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為港口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樹立标杆。

五、公路貨運智能化更新

在我們的幹線物流場景規劃中,我們想率先打通京滬線和京港澳線,因為這是中國非常重要的黃金幹線,然後我們期望把成渝地區、長江中遊城市群和長三角城市群打通,逐漸形成一張覆寫中國經濟發達區域的自動駕駛貨運網絡。

目前,主線科技已打造了一支近50輛規模的幹線物流自動駕駛卡車車隊,并攜手京東物流、德邦快遞、申通快遞等合作夥伴開展專線運輸業務,累計運輸裡程突破120萬公裡,超過1500次單邊循環。我們聯合合作夥伴一起取得了北京市首批高速公路公開道路測試牌照。

同時,我們也打造了支援車隊級營運管理的Trunk Cloud 營運服務平台。通過這個雲平台,營運人員不僅可以看到自動駕駛卡車的在途情況,實時監控車隊運作狀态,同時,營運人員也可以通過平台實作财務結算、資料統計等一系列功能。更重要的是,我們與主機廠一起合作,根據部署在車輛上的大量終端裝置,正向研發出了資料采集和分析系統,通過系統我們可以實時知道車輛每一厘米前進的狀态,能夠盡早發現需要預警的問題。

我們目前也專注于研究卡車高速編隊自動駕駛技術,這是世界上比較領先的技術,原先隻有歐盟在做。我們從2019年開始研究這項技術,并入選了國家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現在,我們的技術可以支援4-5輛卡車自動組成編隊,領頭車輛可以有人駕駛,也可以無人駕駛,随行卡車則可以近距離安全地跟随領頭車輛無人駕駛,可以大幅實作降本增效。這種技術也俗稱”公路火車“。

六、主線的使命與道路

某種意義上,我們是非常純粹的算法公司,希望我們的算法能夠做成一個硬體産品,最後能夠真正在物流領域得到應用。如今,每天大概有一千萬輛卡車,三千萬卡車司機在路上奔波,這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以,我們希望運用自己的技術為整個物流行業,也為我們的社會和人民的生活帶去一些幫助。

中國的高鐵網絡已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家名片,我們也希望,将來基于自動駕駛卡車打造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網絡”也能媲美高鐵,讓智能物流成為國家的嶄新名片。

作者 | 張天雷

整理 | 物流沙龍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