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振濤
與華為深度合作的車商——小康股份股價又跌了!
2022年首個交易日(1月4日),小康股份低開,盤中一度跌3.86%,截至收盤,小康股份跌3.32%,股價報57.57元/股,最新總市值為782.9億元。

K線圖資料顯示,近期以來,小康股份股價整體跌幅較大,2021年12月24日,股價還曾一度跌停。2021年12月23日-2022年1月4日,8個交易日時間,股價累計跌幅達24.42%,總市值蒸發約252億元。
在尺度小康股份股東群,有投資者表示,“華為怎麼讓你漲上去的就能讓你跌下來。”
最近,小康股份旗下汽車,遇到了“車還沒到,品牌沒了”的尴尬,到底是怎麼回事?小康股份的變化為何能與華為有關聯呢?
原因在于小康股份與華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較深的合作關系。
小康股份主營乘用車、商用車、動力總成及其他汽車零部件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
2021年初,小康股份因與華為合作,股價一飛沖天,翻了好幾倍,由百億市值最高漲至千億市值。
不過,小康股份的業績并沒有因為與華為在新能源汽車合作,而有多大的改觀。
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小康股份營收114億元,同比增長24.11%;歸母淨利為虧損10.98億元,同比下滑49.34%。
更重要的是,小康股份近期以來的股價下跌可能也跟與華為合作新能源汽車有關。
據了解,2022年12月23日,華為與小康股份旗下新能源品牌賽力斯聯合打造的AIOT問界M5正式釋出。這款車定位中型豪華電動增程SUV,補貼後預售價最低25萬元。
由于這款車随從可見的源自華為的DNA,無論是外觀還是内部系統,是以,一度小康股份被認為是華為造車的代加工廠。
不過,對于代加工關系,華為方面回應表示,華為不造車,隻是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小康股份旗下賽力斯是華為的長期合作夥伴,并非代工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車問世利好消息下,小康股份股價沒有上漲,反而出現連續下跌現象,并且12月24日當天,股價跌停了。
事實上,AIOT問界M5并不是華為與小康股份打造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車。
2021年上海車展期間,小康旗下的賽力斯品牌與華為聯合釋出了首款量産新能源汽車——賽力斯SF5。并且,這款車在華為的旗艦店售賣。
由于是華為下場賦能的新能源汽車,憑借着華為的“光環”,賽力斯SF5受到市場極大關注。
據當時的汽車媒體報道,賽力斯SF5僅兩天訂單就突破了3000輛,一周訂單超過6000輛。憑借着2021年新能源概念火熱,賽力斯SF5受市場追捧,小康股份二級市場的股價和市值都大漲,總市值一度達千億。
反觀這次AIOT問界M5的釋出,卻讓小康股份二級市場股價翻了跟頭。原因在于賽力斯SF5真實的售賣情況并不理想,并且AIOT問界M5的問世,給賽力斯SF5的購買者帶來了“困擾”。
據騰訊汽車報道,近期來,賽力斯SF5首批車主曾表示,賽力斯門店都改成AITO 品牌了,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已經暫停預定,展車都下線打折賣,讓老車主心裡是什麼感受?這是變相停産。
不過,對于是否賽力斯SF5停産,據騰訊汽車報道,華為旗艦店員工表示,“SF5沒停産,隻是不接受預定,現在AITO問界M5新車上市,生産線主要供應M5,SF5要看廠家通知。”
而我們在黑貓投訴平台上,也發現近期以來大部分消費者投訴賽力斯SF5的資訊。投訴的内容,多為賽力斯SF5停産、售後等,更有投訴者表示,提車不到兩個月,還有車友沒拿到車,突然現在連品牌都沒了。
更為重要的是,賽力斯的真實銷量不理想。據乘聯會資料顯示,截止到2021年11月底,賽力斯SF5累積銷量僅為6997輛。
而相關媒體報道,2021年4月,在上海車展期間,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賽力斯SF5的釋出會上喊出“500萬輛年銷量”的目标。
從真實資料來看,差距太大了。
或許是為了改善華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情況,華為才又與小康股份推出了新車型AITO問界M5。據新浪科技報道,在問界M5開訂的5天時間裡,華為就接到了超過6000個訂單,似乎超越了賽力斯SF5。
不過,從提振小康股份二級市場股價來看,目前并未有效果。後續,AITO問界M5能否像2021年的賽力斯一樣給小康股份股價帶來利好影響呢?我們将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