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親、面試、鬥圖……年輕人竟然這樣玩AirDrop?

相親、面試、鬥圖……年輕人竟然這樣玩AirDrop?

你好,陌生人,歡迎來到2022年的5G時代。此刻的你,在用什麼樣的社交語言?

“嗨,你的AirDrop沒關。”

相親、面試、鬥圖……年輕人竟然這樣玩AirDrop?

圖源網絡

用蘋果手機的人都知道,AirDrop(即隔空投送)這個手機自帶的檔案傳輸應用,早已不隻是“工具人”那麼簡單,“陌生人社交”也有它助攻的一份力。

鬥圖、相親、面試……如果當下不掌握這門新的搭讪技術,也許你就會失去與陌生人打個照面聊以慰籍的入場券。

也就是說,當我打開AirDrop,等于在和你發暗号:快,來找我玩。

相親、面試、鬥圖……年輕人竟然這樣玩AirDrop?

打開AirDrop和同僚傳輸資料忘了關,在飯館收到陌生人發來的圖檔

當陌生人用AirDrop傳圖

他們都在傳達什麼?

如今的年輕人早已不流行炫舞耍帥了,他們在鬥圖中養成“易開心體質”。

尤其不滿足于單一自我定義,渴求在社交中差別現實人設的Z世代(指1995-2009年間一出生就與網絡資訊時代無縫對接的一代人),他們交朋友都是在鬥圖裡撿的,沒有人比他們更懂高手過招的鬥圖樂趣。

“你好帥哥,可以用5元買你的微信号嗎?”

相親、面試、鬥圖……年輕人竟然這樣玩AirDrop?

“忘帶傘,有沒有救救的,順便再續一段緣。”

相親、面試、鬥圖……年輕人竟然這樣玩AirDrop?

“禁止外放。我數三個數,把耳機給我戴上。”

相親、面試、鬥圖……年輕人竟然這樣玩AirDrop?

“這家不好吃,兄弟們撤!”

相親、面試、鬥圖……年輕人竟然這樣玩AirDrop?

這些奇奇怪怪的念頭若是直接發文字social可能落得短兵相接,AirDrop傳個表情包過去瞬間化幹戈為玉帛,開心程度堪比基金變綠。

可以沙雕,可以無厘頭,可以颠覆,可以有很多個“我”,就是不可以無聊。比起婚戀交友,他們或許更信奉“愛情隻能陪你走一段路,但陌生人社交永遠是基本盤”的真理。

熟人之間不好意思宣洩情緒,對于表達欲強烈的他們而言,哪怕隻是和陌生人簡簡單單的分享和傾訴,已足夠表達自我。有無結果不重要,反正生命就是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相親、面試、鬥圖……年輕人竟然這樣玩AirDrop?

打開一張AirDrop傳來的圖,驚喜不亞于拆盲盒

如果說聊天秒回的人是生命之光,那麼AirDrop傳圖更像是治愈普通人生活的人性之美。

“今天我過得很快樂,希望你也是。”

“不想一個人吃飯,有沒有拼桌的臭寶?”

相親、面試、鬥圖……年輕人竟然這樣玩AirDrop?

餐廳獨自等位排隊時的一句問候,電影院獨自看電影時的一句安慰,不知道如何表達善意的人隻用一張圖就巧妙化解,哪怕最終掉入“網上活躍,網下落寞”殊途同歸的虛拟怪圈,但那一丁點細碎的動容足以溫暖餘生漫長時光。

相親、面試、鬥圖……年輕人竟然這樣玩AirDrop?

有次工作不順心,在地鐵上閉眼聽音樂,收到這條問候很溫暖

當然,AirDrop傳來的也有愛情。

“嘿,你的AirDrop!”“不,是你的AirDrop!”

14年前的益達廣告肯定想不到,如今的AirDrop式陌生人社交,口香糖不甜了就吐掉,像極了愛情。

錢鐘書老先生曾經說過,借書是交往的開始,書一借一還就暧昧了。AirDrop上,陌生人之間你來我往地傳圖,緣分來了擋都擋不住,也像極了愛情。

AirDrop式愛情啊,就,挺突然的。來勢洶洶,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但你能說蹦迪選手不走心麼?那倒也不必如此悲觀,世間所有的感情都是可以信的。空間上的親近并不等同于心靈上的親昵,心靈上的取暖并不意味着空間距離可以消弭,隻有真正的身心合一的需求,才會誕生真正的愛。

相親、面試、鬥圖……年輕人竟然這樣玩AirDrop?

陌生人社交讓一些人不再孤獨

讓一些人愈加孤獨

時代各式媒介的盛行,無孔不入的資訊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處在一個能被聯絡,且等待被聯絡的“可獲得”社交狀态中。

恍惚間,“在嗎?”“你好啊”“吃了沒?”的QQ青澀時代早已成old school;“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得今生與你一次擦肩而過”的漂流瓶傷痛文學亦不忍再回想;“我是來偷菜的”,在偷菜遊戲上同為中二少年的惺惺相惜,原來你也曾那麼可愛過……

但不管外在形式如何改變,人希望盡可能多地尋求關注和認可、提升自己社交資本的核心需求,永遠不會變。

AirDrop傳圖也好,其他陌生人社交方式也罷,更别忘了在标簽表象下觀察對方作為一個人的本質。

相親、面試、鬥圖……年輕人竟然這樣玩AirDrop?

人都是情感動物,孤獨是永恒的命題,對群體中自身身份認同的追求足以碾壓一切。尼采對此早已洞察幽微之處:“人們害怕獨處,恐懼孤獨,是以才會本能地在刺激中尋求慰藉。同時人們又本能地意識到,喧嚣背後才是最為極端的孤獨,而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刺激背後的安甯。”

今天的網絡資訊如此發達,陌生人社交讓一些人不再孤獨,亦讓一些人愈加孤獨。

不在生活中迷失,不以尋求現實短暫激情為目标,這才是遇見另一個真實自我的捷徑。

-END-

撰稿 - 林小初

來找我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