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常見面試題-産品篇2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繼前篇面試題分享和分析後,作者在産品群中又收集了一些産品面試中遇到的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常見面試題-産品篇2

之前寫過一些産品面試中遇到的問題,但還沒有覆寫完全,還是有小夥伴斷斷續續的在群中咨詢,那就在産品群中又收集了一波。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小夥伴們快速找到工作!!

一、業主需求反複修改怎麼辦?

首先确認這個反複修改什麼階段發生的,如果是需求收集确認階段,是正常的,如果是已經投入開發階段了,雖然也會遇到中途需求變更,但是不會很頻繁,如果還是會發生頻繁修改的情況就屬于産品經理前期需求确認的問題了。

按照正常的産品流程,前期的需求收集,業主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後,産品經理要确認這些需求的業務場景,使用人群是什麼?是個人特例還是普遍問題?了解需求提出的真實原因,而不是說客戶要做什麼功能,産品經理不加思考直接就按照客戶做什麼功能,這樣就會導緻後期需求反複修改的情況。

并且産品經理也要懂得引導客戶,引導客戶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不能做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不能做,替代方案是什麼?

一方面我們要從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用産品來解決他們的核心需求,一方面也要從公司成本考慮這個需求的可行性,再能解決客戶的核心需求的前提下,争取找到成本最低的方案。

需求确認之後,會出功能清單,找業主确認簽字,然後産品經理設計原型,原型設計完成後,對照需求清單和原型設計,找業主确認,如果業主确認沒問題,即可進行UI設計,UI設計完成,找業主确認UI設計,确認完成後即可傳遞開發。

經過這三次确認,需求基本不會出現反複修改的情況。

二、如何快速的了解一個你不熟悉的項目或系統,說說你的方法論?

其實這種情況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次了,我一般會用以下四個方法:

1. 收集相關資料,了解産品

收集關于項目、系統的所有文檔,比如需求文檔、設計文檔、使用者手冊、技術架構圖、宣傳ppt等相關資料,通過仔細閱讀,可以對項目系統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可以了解到項目背景、服務人群、需求、設計思路和預期效果。

2. 了解行業

通過大量閱讀行業報告和規範,并且多參與專業會議和論壇,可以擷取更多關于項目所在領域的背景知識、行業趨勢以及競争對手的情況。這将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項目的市場環境和商業價值。

3. 體驗産品

從使用者角度去體驗發現産品的優缺點,并且自己會用xmind梳理産品功能,用流程圖梳理核心業務流程,記錄自己的使用感受和相關問題。

4. 團隊溝通

在初步了解項目後,我會和相關使用者、部門人員、相關市場人員溝通,可以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期望,進而更準确地把握項目的關鍵點和優先級。

三、競品分析都是怎麼做的?

其實說實話C端的競品數不勝數,但是B端和G端來說因為行業性質,不像C端競品擷取的那麼容易,但是也是有方法和管道的。

①參加行業展會,相關企業會分享自己的産品

②裝作客戶,去到相關公司,獲得相關産品介紹資料和平台試用賬号。

③跟市場部的相關同僚溝通,他們一般接觸的客戶和項目比較多,手裡面都會有不少平台賬号。

有了競品平台之後,我們要确認産品所處的階段,不同的階段,競品分析的目标也不同。

産品概念階段,我們需要找到産品機會和定位;在産品規劃階段,我們需要建立産品差異化特點;在産品研發階段,我們需要找到産品優化方向;在産品營運階段,我們需要分析産品營運政策。

确定目标後,一般會從目标使用者群體、産品架構、産品功能、亮點功能、産品優劣勢、商業模式等方面輸出競品分析報告,來指導産品之後的目标和規劃。

四、你覺得你做的這個産品或者項目和其他的産品對比最大的亮點和突出點是什麼?

這個就是競品分析,基本面試必問的一個問題,就算沒有,編也要編幾個自己産品相比于競品的亮點和突出點。

我拿我現在負責的林業生物多樣性綜合管理平台舉個例子。

在過去生物多樣性的調查,大多使用人工現場采集紙質記錄資料,并且隻是人工記錄的資料,導緻資料比較難以統計規整,并且資料來源相對比較單一,不利用資料的整合和分析,針對使用者的這些痛點,我們開發了生物多樣性綜合管理平台。

生物多樣性綜合管理平台,是一款專業的生物多樣性快速調查平台,通過人工、紅外相機裝置、聲紋裝置、環境因子監測裝置等方式對資料進行采集、管理和應用,平台具備GiS一張圖、物種資源庫、物種統計分析、AI物種識别、物種名錄制作、預警推送、專業報表一鍵導出等功能,幫助提高野外生物多樣性調查速度和工作效率。

我們的産品相比于競品最大的亮點在于資料的全面整合和AI識别。

資料整合,競品的生物多樣性平台,大部分隻接入了人工調查的資料,有些會有紅外相機平台和環境監測平台,但因為不在一個平台當中,資料的割裂導緻生物多樣性的分析還是較為困難。

我們将這三個平台整體納入,并且将重要的聲紋資料也納入到平台進行統一管理,這樣基本包含了所有生物多樣性的資料來源,然後将以上平台資料進行統一整理,并進行可視化的分析,并且一鍵生成行業研究報告,極大的節省了時間成本,提供了工作研究的效率。

AI識别,分為圖像和聲紋。

圖像識别其實并不罕見,技術也相對比較成熟,比如百度就開放有相關物種識别的API接口,但是百度的資料大多來源于爬蟲或者網友上傳,那些比較常見的物種識别率很高,但是針對那些比較稀有,不常見的物種識别率就大大降低,而我們因為做相關物種項目的原因,能拿到很多珍貴保密的物種圖檔,這樣就大大提升了我們對一些物種的識别率,并且還支援無網環境下進行快速識别。

聲紋識别,本身市面上做聲紋識别的都比較少,而我們因為團隊多年從事林業行業,有豐富的聲音資源,有助于我們對于聲紋的識别。

五、你經曆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引到第二個問題,可以說最大的挑戰就是進入一個完全不了解的行業或者接手一個全新的項目和系統。

六、你上份工作最大收獲是什麼?

①了解了這個行業,發現這個行業的有趣,很有成就感,做的産品是實實在在解決了使用者的需求和痛點。

②慢慢形成自己的産品方法論,比如怎麼設計大屏,從使用者使用場景和習慣、參數名額收集、可視化展示形式等方面進行可視化大屏的思考。

③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經常和上司、研發、客戶進行需求的傳達和彙報,鍛煉了我們的文字組織和表達的能力。

④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和部門的小夥伴打成一片,關系都比較密切,多了一些可傾訴的朋友。

本文由人人都是産品經理作者【晨陽産品筆記】,微信公衆号:【晨陽産品筆記】,原創/授權 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