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始,惠民保産品經曆了2020年的爆發式狂奔以後,出現了新的創新性。除了延續“低保費、高保額、全民參與”的特點外,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也在加大參與力度,進一步提高惠民保産品的“普惠性”。
在保障方式上,惠民保也逐漸出現了多保司共同承保的相關産品。此外,在承保和賠付條件方面,除了本區域醫保參保人員均可參與外,也有部分産品設計了沒有既往病症限制,這意味着已經生病人士也可以通過保險手段,滿足其保障補充的需求。
逐漸更新的惠民保産品的确給消費者帶來了多層次的保障和補充。但同時,也仍需回答社會各界對産品可持續性、價值、商業能力的擔憂。
近期,健康界原創視訊直播節目《BOSS論健》《創新性商業健康保險“惠民保”》特邀鎂信健康總裁謝邦傑、泰康線上健康險事業部助理總經理李鵬、衆托幫聯合創始人、總經理龍格,聚焦惠民保的前世今生,共商商業對多層次保障體系的有力補充作用。

惠民保帶來的多層次保障體系補充
2020年至今,惠民保産品的火爆其實有其必然性。這主要得益于百姓需求、健康險市場的爆發和政府多層次保障的支援。
不同于過去商業保險“保健康人”的思路,惠民保産品在同一地域,不設定參保人門檻,通常所有社保使用者都可以自主選擇投保。謝邦傑認為,惠民保難得的将健康人和非健康群體都放在一個保障空間。此時,保險公司和消費者的關系就從原來的單純地銷售行為,變成了保司開始關注消費者的健康狀況。“當保險公司變成惠民保的承包方,它關心的不再是各種事後的報帳行為,而是如何通過提供的健康服務能力讓消費者更健康。”
李鵬認為,由于惠民保産品保費較低,是以即便參保人群基數大,但也很難從保費方面産生對社保的有力補充。但這一産品真正的創新性在于,“原來社保和商保對接上的最大難度在于人群的不比對,商保往往保的是健康人群,而社保是全人群。很難形成協同效應。”李鵬解釋,惠民保的全人群保障恰恰是“第一次實作了社保和商保在人群上的比對,其實開創了一個社商協同的空間。”
此外,李鵬還認為,惠民保作為創新的商保産品,在社商合作的過程中其實延伸了社保的靈活性。“它既在社保的合作範圍内,又是一個商業創新機制。是以能誕生百花齊放的産品形态。從社商協同來看,惠民保開創了一個好的基礎。”
至于商業保險公司為何積極參與惠民保産品?此前不少觀點認為主要是由于國内商保覆寫率不高,消費者的認識程度也不深。惠民保産品的低保費、高保額恰恰可以為商業保險的推廣和宣傳起到市場教育的作用。但龍格則從另一角度剖析了惠民保的作用。“我認為反而是惠民保起到了對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的科普作用。此前發絕大多數人群并不是很了解我們擁有的到底是什麼樣的社會醫療保險。而惠民保作為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補充銜接,消費者要想真正了解自己購買了什麼樣的産品,就必須了解自己擁有了哪些保障。這帶來了一場全民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的科普。”
惠民保可持續性幾何?
雖然惠民保的保障力度不低,但是相比于可續保6年、甚至最高可續保20年的長期醫療險來說,惠民保産品多為1年期保障仍然是消費者擔憂的要點。此外,從現有的各公司營運惠民保産品的經驗來看,大都處于盈利模式的探索期,産品實際盈利的可能性仍是個未知數。
不過,提及這個問題,參會嘉賓普遍較為樂觀。
龍格表示,惠民保作為一個能夠統一各方利益的共同體産品,有驅使各方良性循環的可能性。“對參與方有價值,參與方希望在這個行業中長期發展,自然就會更願意投入。”龍格補充,現在不少參與方更為關注的是是否有機會參與過更多的區域、更大的份額,保障更多人數。“衆人拾柴火焰高,保險公司、第三方健康服務機構、特藥服務機構,大家前所未有地一起推動這件事。是以我認為惠民保不迅猛發展是不可能的。”
龍格預測到2022年底,惠民保的保障人群有望突破一個億。“從2020年算起,三年時間就有望超過近30年中國商業健康保障發展服務的人群。”提起這一預測,龍格頗為興奮。
在謝邦傑看來,由于惠民保統一了多方利益,是以更有可能成為患者的代言人和醫藥行業的指揮棒。“作為一個專業保險機構,可以挑選療效最好、最安全、成本效益最高的醫藥服務。惠民保可以買單,這是個天大的好事。”
李鵬則認為,雖然由于惠民保參保金額不高,而時有被诟病“參保規模不大”。但是由于其參保人數的足夠多,依然能夠使保險公司通過消費者流量驅動服務側的改革。“惠民保可以成為聚集客戶和聚集資金的工具,引導利益模式走向正向循環。”李鵬總結。
對于消費者而言什麼樣的惠民保産品才是真正被需要的?未來的惠民保産業還将有哪些趨勢變革?
最後,感謝一汽-大衆奧迪對本期《BOSS論健》節目的冠名支援。
來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