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溥儀為了複興滿清,曾組建了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後來命運如何

辛亥革命後不久,隆裕太後頒布了《清帝遜位诏書》,小皇帝溥儀正式退位。

隆裕之是以痛快地答應退位的要求,有兩個原因:一是革命形勢已然不可逆。二是民國政府向皇室許諾了許多優待條件,清廷每年可以得到400萬兩銀元的财富,小皇帝溥儀也可以暫時居住在紫禁城中。是以,在剛退位的頭幾年,溥儀的生活還是過得挺滋潤的。

溥儀為了複興滿清,曾組建了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後來命運如何

(溥儀劇照)

到在1924年,直系軍閥馮玉祥突然倒戈回京,不僅大總統曹锟遭到軟禁,甚至馮玉祥部隊還大搖大擺地開進紫禁城。溥儀被逼離皇宮,不久後逃到了日本公使館避難。而日本公使館,也随即發聲稱“容留”溥儀。

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溥儀移居天津租界。在天津定居後,溥儀受到了各國駐軍司令和國内軍閥大佬的熱切追捧,這讓溥儀在一段時間内,似乎看見了滿清複興的希望。

不過,盡管被不少人尊稱為“皇帝”,溥儀實際上卻并沒有得到他們的半分支援,這又讓他飽受打擊。

溥儀一直都有一個複興滿清王朝的夢想。眼見着夢想越來越遙遠,溥儀不得不将希望,投到了曾經幫助過他的日本人身上。

日本方面一直與溥儀保持着良好的關系,他們非常清楚溥儀的價值。

1931年東北淪陷後,日本開始在東北籌劃建國事宜。不過,東北畢竟是強占來的,要想東北的政權能夠安穩,明面上,就必然要在有一個名正言順的上司人。前滿清皇帝溥儀,無疑是最佳人選。

為了說服溥儀,日本派出了土肥原賢二與溥儀進行交涉。土肥原賢二向溥儀保證,日本會在各方面扶持建立立的帝國,并一定會尊重這個國家的主權。所有的權力,都會掌握在皇帝身上。

溥儀為了複興滿清,曾組建了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後來命運如何

(溥儀登基)

溥儀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1934年,溥儀在長春南郊杏花村舉行了登基儀式,正式成為“大滿洲帝國”的皇帝。除擔任皇帝一職外,溥儀還身兼“大滿洲帝國”陸海空軍大元帥、“大滿洲帝國”協和會名譽總裁等職務。看起來,簡直是攬大權于一身的一代大帝。

可随着時間的推移,溥儀漸漸發覺,這個滿洲帝國根本就和自己想象中的大清王朝不一樣。雖然自己頭銜衆多,表面上看起來風光無限。但朝廷内部的各個機構,都有日本人任職。甚至連官員的選任,也全部要經過日本人點頭。

說穿了,溥儀根本就是一個傀儡,真正做主的,其實還是日本人。

不過,溥儀已經長大成人,自然不會像二十多年前一樣,眼睜睜地束手就擒。

成為滿洲皇帝,是邁出複興的第一步。擺在面前的主要問題,就是手中沒有自己的力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溥儀在暗中多次努力後,終于從北京、蒙古等地,招攬來了一批滿蒙勇士。他将這些人組編成為了一支300人的近衛軍,由自己的貼身保镖、國術大師霍殿閣統領。

在與日本人的長期接觸中,溥儀也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日本軍隊建制。他在禁衛軍中選出了最優秀的十人,花重金安排他們去日本士官學校學習。

在日常訓練中,溥儀為他們配備了步槍等武器,甚至連訓練方式都照搬了關東軍那一套。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近衛軍已然成為了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這讓溥儀心中開始有了一些對未來的憧憬。

溥儀為了複興滿清,曾組建了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後來命運如何

(影視中的近衛軍)

但他不知道的是,日本人将他的所作所為看在眼裡,早已經有了相應的對策。

1937年6月,近衛軍幾名士兵在空餘時間去大同公園遊玩。正在他們閑逛的時候,卻平白無故遭到幾個日本人的挑釁。近衛軍士兵自恃平日裡訓練有素,毫不示弱地反擊了回去。雙方随即爆發沖突,開始大打出手。

不得不說,近衛軍确實是“不同凡響”。在極短的時間裡,他們就先後打傷了一個日軍上校、幾十個日本兵,看起來簡直是威猛無比。

然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切實際上全是日本人早就設計好的。十多個日本兵受傷,這在當時可是一個大新聞。日本方面迅速派出部隊興師問罪。他們以“反滿抗日”的罪名,将大批近衛軍逮捕并殘殺。

本來就隻有幾百人的近衛軍隊伍,瞬間被殺得七零八落。溥儀敢怒不敢言,隻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精銳力量”被日本人消滅。

同時,溥儀在這次事件中的态度,也讓不少近衛軍士兵寒了心。霍殿閣氣憤溥儀無為,憤然辭職離去,不久之後便郁郁而終。而一些僥幸逃脫的近衛軍士兵,也紛紛選擇了離開。溥儀複興大清的夢想,又一次破碎了。

(參考資料:《我所知道的僞滿政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