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中國古代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号,由秦始皇嬴政首創,被後世帝王所沿用。雖然我國封建帝制早就滅亡了,但仍然不乏有人觊觎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比如一直備受争議的袁世凱,他就自稱皇帝登基了。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标志着中國2000多年來的封建帝制結束;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複辟帝制,自己登基做皇帝,改民國五年(1916)為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
那麼“登基”時什麼是必不可少的?玉玺、龍袍和龍椅,當年袁世凱花了40萬巨資打造自己的“專屬龍椅”,然而幾十年後,專家在修複裂開的“龍椅”時看到了裡面的填充物,十分驚訝,裡面到底放了什麼呢?
龍椅,是指古時候皇帝所坐的扶手上刻有龍的圖案的椅子,龍椅的寓意是“第一把交椅”,“坐龍椅”就是指當皇帝。其他人要是敢擅自坐上去,是殺頭大罪。
以北京故宮裡的“金銮殿龍椅”為例,它被放在太和殿(俗稱金銮殿)正中間的位置,也叫做“髹金雕龍木椅”,沒錯,龍椅是木頭做的。
看過古裝電視劇的朋友肯定不少,裡面的龍椅通常是金碧輝煌,很多人誤以為是真金打造,其實不然,龍椅通常采用金絲楠木,它是一種中國特有的珍貴木材,自帶香氣,不易變形和裂開,在陽光下金光閃閃,金絲浮現,被認為是最進階、最珍貴的建築用材。
特别是大的、完整的金絲楠木,價值遠遠超過黃金,而且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到,是以古代皇帝特别愛金絲楠木。找到上好的金絲楠木後,再由能工巧匠進行切割、打磨、雕刻,塗上特質的油漆(如黃金漆),再鑲嵌貴重的寶石,龍椅才算完成。
那麼袁世凱為什麼不直接用前朝如此貴重的龍椅,偏要打造自己的“龍椅”呢?而且從資料圖檔上可知,他斥巨資打造的“龍椅”非常不倫不類、不中不西,因為它椅背極高,椅面較矮,其實是一把西式椅子,放在恢弘的太和殿裡,根本格格不入。
袁世凱自己給出的理由是身高不合适(袁世凱身高不足一米六),而且不想用别人的龍椅,但事實并不是那麼簡單,當年袁世凱打造出龍椅後,還把龍椅的位置向後移了3米,那麼這是為何?
在古代皇帝龍椅的上方,有一面“軒轅鏡”,比如故宮龍椅的上方,就有“盤龍藻井”,藻井裡面雕刻了一條龍,龍的嘴巴裡叼着一個晶亮的圓球,此物也被稱為“軒轅鏡”,作用就是“辨識真假天子”,誰要是假皇帝,圓球會掉下來砸中他。
《飲劉原甫家》寫道:“世無軒轅鏡,百怪争後先”,《神奴兒》寫道:“大人懷揣萬古軒轅鏡,照察我這銜冤負屈情。”袁世凱是怎麼得到皇位的大家都很清楚,根本就是“名不正言不順”,他敢光明正大坐在“軒轅鏡”下面嗎?
于是袁世凱立馬叫人把原本的龍椅擡走了,換上了自己的龍椅,還往後挪了3米,避開頭頂的“軒轅鏡”。
說來也奇怪,當年外國侵略者搶走了故宮裡很多寶物,唯獨袁世凱的“龍椅”沒有被搶走,因為年久失修,這把“龍椅”已經破舊不堪了,專家們對其進行檢查的時候,才發現這把“龍椅”裡塞滿了稻草!沒錯,是不值錢的稻草。
根據專家推測,當年負責制作龍椅的工匠們對袁世凱根本不滿意,于是在裡面塞滿了稻草,暗示袁世凱是個“草包”皇帝,亦或者是工匠們為了偷工減料從中牟利,用稻草代替原材料。
這種劣質龍椅當然沒有什麼價值,于是專家們四處尋找當年的真龍椅,終于在故宮一處存放舊家具的庫房中,發現這座明代龍椅,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金銮殿龍椅”。真假龍椅放在一起,高低立現,雖然金銮殿龍椅已經破舊損壞了,但金絲楠木的華貴、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仍然讓人折服。
根據資料記載,專家們請來了當代名匠,對該龍椅進行修複,整整用了934天才竣工。可想而知當年古代工匠們用了多久才制作完成這把龍椅。
坐上龍椅容易,坐穩龍椅可不容易,83天後,坐着“稻草”龍椅的袁世凱被迫退位,不久後就死于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