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士珍:北洋三傑之首,卻銷聲匿迹,時代抛棄你的時候不會打招呼

王士珍出生于1861年8月19日,終于1930年7月1日,字聘卿,号冠儒,直隸正定牛家莊(今河北正定)人。近現代政治人物,北洋三傑之首。

是的,北洋三傑之首。北洋三傑有哪三人?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這些都是民國政治舞台上炙手可熱的人物。但你是不是疑惑為何從未聽說過這個名字,或者說,對王士珍這個名字并沒有什麼印象?沒關系,聽我跟你吹牛皮。

王士珍:北洋三傑之首,卻銷聲匿迹,時代抛棄你的時候不會打招呼

王士珍

一、自幼從軍,展現天賦

王士珍曾祖父王朝正,精于醫術,長于書法,祖父王履安是個秀才,工醫之外,長于國術,有戎馬書生之稱,王士珍父親和伯父早逝,他與寡母相依為命,寄居在正定城内西門裡伯母娘家,靠母親替人做針線活艱難度日。

王士珍兼眺兩房,9歲時入私塾攻讀詩書,由于聰明好學,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在王士珍15歲時,被正定鎮台葉志超看中,收在屬下當勤務兵。17歲時考入正定鎮總兵學兵隊,旋即随葉志超調駐山海關。

光緒十一年(1885年),入天津武備學堂,在炮兵科學習3年,畢業後回山海關任炮隊教習。他采用西法教學,學以緻用,博得上司的稱贊。

王士珍:北洋三傑之首,卻銷聲匿迹,時代抛棄你的時候不會打招呼

二、赴朝作戰,初露鋒芒

首先,王士珍的赴朝作戰與袁世凱的不是一回事。袁世凱的赴朝作戰于1882年與1884年。當時的王士珍還沒有進入天津武備學堂呢。

光緒二十年(1894年),北韓爆發了東學黨起義。北韓政府請求清政府出兵協助鎮壓。日本政府為了加快侵略的步伐,正尋找發動戰争的機會和借口,也極力慫恿清政府出兵。

1894年6月,葉志超奉命赴朝助戰,王士珍帶領炮隊官兵學員駐守在牙山。不料日本也出動大島義昌的一個旅團,遠遠超過駐朝清軍。7月25日,日本海軍不宣而戰,爆發了豐島海戰,清軍損失慘重。

豐島海戰後,王士珍随葉志超撤至平壤,葉志超被任命為平壤清軍總指揮。9月12日,日軍山縣有朋的第一軍2萬人兵臨城下,王士珍所在牙山軍,防守大西門至七星門陣地。他觀察地形後,極力建議“宜于城外,山上設奇布防,敵至方能應戰”。葉志超以王士珍年輕無實戰經驗為由,不予采納。

王士珍:北洋三傑之首,卻銷聲匿迹,時代抛棄你的時候不會打招呼

段祺瑞

9月15日,侵朝日軍分四路猛攻平壤的中國駐軍。中國官兵和北韓軍民奮勇抗擊。王士珍率領炮隊學兵堅守在城上頑強鏖戰,給日軍以重大殺傷。

當王士珍得知左寶貴犧牲的消息時,他親手操炮,轟擊日軍,在戰鬥中,王士珍左手無名指被炸掉,額頭左上部被彈片擊傷,留下一寸多長的傷口。敵軍四面合圍,炮隊學兵挾持王士珍突圍殺出。平壤失守後,清軍潰退。

王士珍跟着葉志超連夜奔馳。黑夜昏暗,南北不分,不知所向。幸虧王士珍攜一地圖,遂按圖指導殘軍星夜疾行,安抵義州。

此時炮隊官兵饑渴特甚,他們在一村莊休息時,在亂柴下發現兩口大缸,裡面裝着衣服和麥粉,王士珍隻準官兵以麥粉充饑,臨行前,他将五兩銀子放在缸中,依舊封好,才命炮隊上路。回國後,王士珍仍然統領榆台炮隊,駐防山海關。《馬關條約》簽訂後,王士珍随新任直隸提督聶士成移居蘆台。

這場戰争說來也巧,正是在袁世凱成為“建立陸軍”督辦的一年前。此次戰役中王士珍的表現早已在軍中大肆傳播,加上上司本來就重視王士珍,他也由此名聲大振。

王士珍:北洋三傑之首,卻銷聲匿迹,時代抛棄你的時候不會打招呼

袁世凱

三、小站練兵,寒鴉變鳳凰

清政府在甲午戰争中的慘敗,朝野上下極感恥辱,但也刺激了他們的自救之心。他們認為日本人之是以打敗他們,就在于日本明治以來,大力學習西法,訓練了一支精良的軍隊。而清軍主力湘、淮軍訓練廢弛、戰術窳蔽,已經毫無戰鬥力。他們感覺到,如果不訓練出幾支能征善戰的新式軍隊,統治就難以為繼。1894年11月,清政府成立“督辦軍務處”,開始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在“督辦軍務處”大臣榮祿、李鴻章、翁同龢的聯名保舉下,12月,清政府委派袁世凱督練新式陸軍。

為了避免朝中滿族親貴們猜忌,袁世凱請曾任北洋武備學堂總辦的旗籍陸軍大臣蔭昌推薦新軍骨幹。蔭昌為袁世凱推薦了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梁華殿四人。這四人中除了梁華殿在一次夜操中失足跌落河中溺死外,其餘三人全部成為袁世凱在軍事方面的得力幹将。

王士珍:北洋三傑之首,卻銷聲匿迹,時代抛棄你的時候不會打招呼

四、義和團兵變,成就”三洋之首“位

1899年秋,義和團運動在今河北一帶鬧得沸沸揚揚。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王士珍任軍事參謀。時濟南、泰安、東昌、曹州等數十州郡義和團運動風起雲湧。王士珍為袁世凱提出了一整套鎮壓義和團的政策:先行勸解,然後以武力相威。如仍不從,再捕殺首犯,解散脅從。袁采納王的建議,并讓王士珍參謀山東全省軍務,緻使各路團民死傷慘重。

袁、王對義和團的鎮壓,惹得清朝貴族端郡王載漪、莊王載勳不滿,因為妨礙了他們利用義和團謀取私利的企圖。

1900年6月,端、莊二王派了一個義和團的大師兄,拿着清政府的令箭去找袁世凱,說端王指令袁世凱安撫義和團,允許設壇繼續操練。袁非常吃驚,立即召集僚屬開會商議。

王士珍:北洋三傑之首,卻銷聲匿迹,時代抛棄你的時候不會打招呼

這時王士珍站起來說:“請交給我來審問吧!”立即将義和團首領以盜竊端、莊二王令箭之罪推出斬首。此時袁召集的會議還沒有散,袁世凱問王士珍:“審問得怎麼樣?”王答:“已經處決了,可以把令箭封起來送還端、莊二王。”袁世凱頓時醒悟,十分佩服王士珍處事明決。

在義和團時期,王士珍為袁世凱的進一步飛黃騰達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自己也水漲船高,仕途平步青雲。 當年雨季,黃河絕口,他親自工程營到決口處,日夜奮戰,使得 大壩提前合龍。進而減輕了災情。

這期間,袁世凱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閱操。德國總督看到袁世凱所練新軍确比舊軍操練精娴,贊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這“三傑”,又被人指為袁世凱的“龍、虎、豹”。自此,王士珍被推為“三傑之冠”,始稱北洋“三傑之龍”。(也有馮狗這一說法)

王士珍:北洋三傑之首,卻銷聲匿迹,時代抛棄你的時候不會打招呼

五、不通變法,淡泊民初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複出,第一個奏請就是讓王士珍襄辦湖北軍務,袁世凱當上總理後,王士珍就成為陸軍大臣。他反對段祺瑞的共和宣言,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王士珍為清室優待條件竭力争取,最後為表示忠于清廷,不願副署退位诏書,辭官退居家鄉正定城内。

其實在我看來,是因為曆史的潮流把他抛棄了,而他,也不懂得變通。

王士珍:北洋三傑之首,卻銷聲匿迹,時代抛棄你的時候不會打招呼

馮國璋

六、資曆深厚、擔任總理(實為傀儡)

1917年9月1日,孫中山就任廣州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宣布段祺瑞為民國叛逆,出兵北伐,開始了護法戰争。段祺瑞氣勢洶洶地要武力統一南方,而馮國璋則主張和平解決,提出“和平統一”排斥段祺瑞,兩人之間的沖突逐漸加劇,到11月中旬,段、馮已經鬧的水火不容,對于“虎”、“狗”兩家的内讧,王士珍無可奈何,對人連連歎息;“兄弟阋于牆,自毀家門。”11月20日,馮國璋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的職務,請王士珍組閣。但王士珍已經厭倦了政治生活,拒絕了馮國璋的請求。于是,馮國璋讓人去王士珍門前請願,并高呼:“請聘老出山組閣,以鞏固北洋團體。”王士珍不得已,出任内閣總理,但宣稱:“本總理今天一個人來,将來一個人去,決不更動内閣的一個人。”

1920年10月,江蘇督軍李純暴死後,徐世昌大總統任命他為蘇皖贛巡閱使,他以老病推辭不就,第二年特封其為德威上将軍,管理将軍府事務。未及,王士珍退出了軍政界。

王士珍:北洋三傑之首,卻銷聲匿迹,時代抛棄你的時候不會打招呼

1930年7月10日,因腸癌而在北京去世,享年70歲(滿68歲)。臨終時,他寫了一份遺囑,表達了他的心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