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國姓為“朱”,古代人們要吃豬肉咋整?朱元璋想了個辦法

導讀: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單論文字方面,曆史上就經過了多次的變化與改革,中國現在的漢字有大約10萬個之多,其中包括約1000個常用的文字就能覆寫大約92%的書面材料,2000字可覆寫98%以上,3000字可達到99%,其他還有很多罕用字,異形字,音義未詳字等等,中國的文化有幾千年的底蘊存在,是以中國的語言又被稱之為世界最難學的語言之一。

大明國姓為“朱”,古代人們要吃豬肉咋整?朱元璋想了個辦法

我泱泱中華從古至今向來是禮儀之邦,非常注重禮節與教養。君臣之間不可逾越,父子之間不可逾越。在古人的生活中,這些禮節與教養已經達到了極緻,可以展現在他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是以古人向來非常注意避諱,有時候他們的思想你會感到有些迂腐,其實也确實如此。

比如唐代著名的詩人“李賀”,他的詩作天馬行空,極具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故而李賀又被稱之為“詩鬼”,縱然是這樣一個具有大才華的詩人,也無法逾越避諱這道鴻溝,根據宋人的記載:李賀堂堂大詩人不該因入不了仕而郁郁寡歡。

其實就依他的才華考上進士為官不是什麼難事,難就難在他犯了父親的避諱,父親李晉肅的的名字中有個“晉”字,與進士的“進”同音,李賀怕犯了父親的忌諱,是以一直沒有行動,他的好友韓愈就曾多次寫信勸李賀考取進士,可李賀也是因父親将計劃擱淺,說這是孝順呢,還是迂腐呢?古人的思想有時的确很奇怪。

大明國姓為“朱”,古代人們要吃豬肉咋整?朱元璋想了個辦法

明朝時期,君主的封建統治手段愈發加強,百姓與官員同樣也要注意避諱,特别是注重皇室姓名之避諱,朱元璋的手下大将徐達之子——徐輝祖,也就是朱棣的小舅子,他的父親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戰可謂是戰功赫赫吧,即便如此依然更要注意避諱。徐輝祖原名徐允恭,允恭此名寓意文雅恭順絕對要比輝祖二字聽起來舒服的多,也有大雅之範。不過朱家的皇子“朱允炆'出生了,無奈一個“允”字犯了這剛出世娃娃的避諱,誰讓人家是皇子呢,徐允恭隻好改名為徐輝祖。

其實大明王朝最大的避諱就是明朝的國姓了,也就是明朝皇帝們的姓氏“朱”字,朱字最早見于甲骨文中,一開始指的是一種紅心的樹木,所謂“赤心朱木”,朱就泛指大紅色的意思,後來又引申為朱砂等等物品。“朱”姓在明朝何其尊貴,絕對容不得有任何人,或者物,犯了皇家姓氏的忌諱。

大明國姓為“朱”,古代人們要吃豬肉咋整?朱元璋想了個辦法

那麼我們好奇的事情就來了,當古代人們要吃豬肉的時候該咋整呢,應該怎麼說?要知道豬可與朱字同音,犯了忌諱可是要受罰的,不可能在吃豬肉殺豬時,我們直接喊要殺“豬”了,殺“朱”了,那這被有心之人聽到那還得了。其實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早就為百姓們考慮過了這個問題了,不能因為一個字就不讓全國百姓都不吃豬肉了吧,這也太不現實了,于是他就想了個辦法,将豬字改為”豕“字或者“彘”字,豕就代表豬,彘字的代表母豬。

大明國姓為“朱”,古代人們要吃豬肉咋整?朱元璋想了個辦法

古人避諱皇室名字之事,《大明律法》中也有記載,“凡上書,若奏事誤犯禦名及廟諱者,杖八十。餘文書誤犯者,笞。若為名字觸犯者,杖一百。其所犯禦名及廟諱,聲音相似、字樣個别,及有二字止犯一字者,皆不坐罪。”也就是說,上書有事禀告時,犯了避諱打八十棍,若直接犯了皇室名字避諱者打一百棍,犯了皇室廟諱,或者犯了皇室名字二字中間一個和音同字不同不會問罪。

大明國姓為“朱”,古代人們要吃豬肉咋整?朱元璋想了個辦法

由此看來古代的君主封建統治下,人們言論是沒有什麼自由可言的。老百姓怕犯了這些忌諱也情有可原,并不是迂腐,隻是害怕。畢竟統治者們“高高在上”,他們要與平民百姓區分而來,才可以顯得更加尊貴不可侵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