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潑墨酬宏願,奮筆攀楷峰
——書法家曹隽平和他的楷書字庫
文/丁文
庚春伊始,新冠肆虐,城封戶閉,全民抗疫,
寫字庫,成了曹隽平疫期排遣怅惘的避難所。
夜深人靜,燈盞楠案默然侍立,
屏氣凝神,楷書精妙漸次诠釋。
筆,沾墨落紙,在橫撇豎捺間穿越時空,與古人唱和,與恩師對話;
心,輕漾漣漪,從與先人的守望和關照中獲得力量,變得充盈滿足。
在武漢封城後的第43天,“曹隽平楷書字庫”抵達了終點。
16個月、50000字,四易其稿,用一己之力表達對傳統文化的堅守,通過寫字庫來傳播中華書法美學觀,完成恩師邬惕予未能實作的夙願。
2020年3月5日,對曹隽平有着裡程碑式意義的日子。
01 簽約,冥冥之中來接棒
湘籍書法大家邬惕予以精嚴險峻、秀逸端莊,古樸典雅的楷書造詣被世人稱為:“邬體”。邬惕予先生抱樸守正,不從流俗的人格魅力令年輕時的曹隽平由衷景仰,于1992年冬成為邬氏弟子。
2006年,邬惕予與北大方正簽署了字庫協定,後因身體原因未能完成書寫任務,成為長久萦繞曹隽平内心的一樁憾事,替師圓夢的念想像顆種子在心上萌發,彼時,明知遙遠,心向往之。
從高校到文化館,從郴州到長沙,教書育人,辦刊辦展。從大學教師到雜志主編,到湖南省文化館的副館長,再到當選2019年感動湖南人物。職業、身份、榮譽、光環在時間的長河中更疊,湧漲,但曹隽平在書法道路上的精進和探索從未停歇。
臨歐楷,極易落入規整、拘謹、刻闆的台閣體窠臼。歐體大氣的結體、凝重穩健的筆法、法度森嚴卻不失清雅的美,為曹隽平打開了通往書法美學的大門。師承邬惕予之後,曹隽平蓄歐體之結構,汲邬體之秀雅,将多年教學和辦刊、辦展中所積累的對于楷體的認知、探索和創新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形成了英傲、端方和醇厚、柔中帶剛的氣質,且日臻隽永。
《故宮遊記》小楷長卷長4米,是曹隽平應大學同學賀慧宇之約,所錄其公子習作。2018年10月,曹隽平去北京與友晤,于席間展示時,書法家騰占敏大為贊歎,特意為長卷拍攝視訊和照片,并推薦到北大方正字庫團隊。僅僅過了2天,曹隽平即接到方正電話,請他提供50個字的書法小樣,對方将根據小樣來研判是否可以配成字庫。
據方正字庫設計總監仇寅介紹,字庫團隊選字的标準極為嚴苛,千挑萬選出來的書法家,不僅書法造詣要高,個性還不能太強,但辨識度又必須高。曹隽平對楷書美學的領悟,是既厚重,又圓潤,端剛而不突兀,不幹澀,有種祥和、包容之美,這種美絕不是孤傲和高高在上的,而是能夠被廣大群眾所接受的,與仇寅的美學觀不謀而合。
曹隽平在二十餘年書法教學當中,教授過15000名弟子,主辦過楷書主題展覽,撰寫了多篇楷書專論,學生、觀衆、讀者的回報和互動中,給了曹隽平楷書守正理念的莫大信心,仇寅的認可益發堅定了他對于楷書未來市場的信心。
2018年11月7日,“曹隽平楷書字庫”入選北大方正字庫。得知這一消息,曹隽平正在江西贛州某景點采風,擡眼看,是中國最早的字庫的書法家舒同的題字,不由心生感慨:“師父未竟之事,由我接棒完成,真是冥冥當中注定之事啊!”
02 長征,一場身心俱疲的拉鋸戰
開弓沒有回頭箭,平生修為紙上見。
寫小楷字庫,始于2018年11月底。2019年春節前後,曹隽平在密集的小楷書寫中,有意識地開始寫大楷,一來,是換手起調節作用,二來,是為下一步的大楷字庫熱身,練筆,找手感。
小楷字庫第一稿結稿是2019年3月初,除了完成的9000多小楷字,大楷當時也寫了2000多字。但大楷字始終無法達到曹隽平心目中理想的書寫狀态和視覺沖擊感,為凸顯大楷雄渾、剛毅的氣度,他毅然推翻了之前的2000多大楷字,從3月下旬開始,在原有字号基礎上擴大重寫。
手指,長時間握筆,運力,右手無名指被筆杆抵住深深的凹痕,紅腫、發炎、潰爛,墨汁滲進皮膚,發出瘆人的烏黑,指關節彎曲,變形,導緻永久性骨節損傷。
膝蓋,每天十個小時的站立,身體各個部位從上到下,每一處神經都處于高度緊張,肌肉酸脹,四肢尤其僵硬,站久了腳闆鑽心的疼。舊傷未愈,又添新傷,2019年6月的某一天,曹隽平寫了個通宵,臨近淩晨方從工作室回家,因為過于疲勞,騎在自行車上腿發軟,連人帶車重重地摔倒在地,膝蓋破皮滲血,其狀甚慘。
第二稿
為了盡早交稿,曹隽平全然不顧傷痛,咬牙堅持,經過四個月連續作戰,大楷字庫第二稿終于在7月15日完工。那天曹隽平在朋友圈放了這張照片:曹隽平父子倆一個肩扛,一個手拎,臉上挂着燦爛的笑,在高鐵站大步流星乘車前往北京。
第三稿
抵達方正總部交稿時,責編提出要将大楷字拆下,重新逐個貼在A4紙上後,才能進行掃描。
從北京傳回長沙後,學生王美蘭和她的姐妹們承擔了大楷書稿後期整理工作,曹隽平又針對其中有瑕疵的大楷字庫再次補寫了近2000字。待整理完成寄達方正北京總部時,是離當初簽約過去整整一年的深秋時節2009年11月。
第四稿
随着字庫長跑接近尾聲,曹隽平對于成稿後的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原本計劃在春節放假前開始重寫小楷字庫中的一部分,但曹隽平反複思忖,僅僅是一小部分還無法達到前後貫通和統一的效果。疫情的突如其來,讓曹隽平痛下決心,将小楷字庫重寫一遍。經過1個半月的閉門奮戰,小楷字庫終于在2021年3月5日完工。
談到四易其稿,曹隽平說:“字庫是書法藝術的高度凝練和書寫者的藝術學養呈現,得彰顯時代特色,傳遞美學理念。字庫面世之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可能會看到我的字,使用體驗很重要,絕不能草率,馬虎。多次易稿,身心壓力确實不小,但那些一整天穿着防護服救死扶傷奮戰一線的醫務人員比,我這點皮肉之傷真的算不了什麼!”
03 收官,同心協濟把夢圓
萬丈高樓平地起,敲鑼打鼓把金鳴,好友們的心被曹隽平的字庫牽動着。朋友圈成了大家字庫程序重要的釋出視窗,創作中經曆的酸甜苦辣,煎熬波折,完成進度被記錄,被關注,人們被那些難忘的動人瞬間感動着:
面對難度遠超想象的浩大字庫時情緒波動,内心糾結;
克服事務繁重、分身乏術、狀态不佳時的咬牙堅持;
因氣候寒冷連墨汁都不聽話,導緻書寫不暢,身不由己的無力感;
孤寂長夜,枯倚書案,奮筆疾書時,一臉憨萌狀貓咪在默默相守,和諧溫馨;
俯身書稿堆中做後期整理的學生們專注的神情;
坐在紮捆好成摞的書稿前的王美蘭,笑容當中的那份成就感;
心酸、無助,彷徨、掙紮,隔屏可觸。
......
難,在調侃、自嘲、呢喃自語中克服;
累,被朋友們的關切的留言和問候化解;
苦,在同行們誠摯地鼓勵和支援中淡忘;
痛,被接近終點的曙光撫慰,療愈。
鳴謝字庫舉薦人騰占敏不遺餘力地忙前跑後;
方正字庫團隊設計總監仇寅先生的賞識,和字庫同仁的通力配合;
微友和學生們的關切、無私援助;
向不遺餘力挖苦“寫國小生字”的嘲諷者道謝;
緻敬方正字庫史啟功、舒同、任政、劉炳森、王祥之等書法大家們。
曹隽平始終記得啟功先生所言:“寫楷書要行化,其點畫顧盼,始不呆闆”。他将生活閱曆,人生感悟,對先人的傳承揉進内心,付諸筆端,傳情達意,沁潤人心。
“砺磨成俊彥,碩果出平時”是邬惕予為曹隽平寫的嵌名聯,把對弟子高标準嚴要求以期許寄語的文字表達,含蓄婉轉,意境悠遠。每每想起,都會引起曹隽平對恩師的無盡思念,将之刻進心裡,随時提醒自己面對榮譽、誘惑不驕不躁,遭遇挫折和失敗不餒不棄。
書法博士江平先生感言:“在某些奇醜或訛誤字庫已然攪亂國人審美觀的當下,‘曹隽平楷書字庫’是别具匡正時風之積極意義的。”
曹隽平曾經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叙》中讀到過這句話:“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是以垂後,後人是以識古。”記憶深刻,且深以為然,文字不但有傳承文化的功績,文字也有跨越時空的作用。
躬逢盛事,弘願無涯。
奮勵同道,共沐朝霞。
“曹隽平楷書字庫”,雲上見!
丁文,作家、編劇、樂評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