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泼墨酬宏愿,奋笔攀楷峰
——书法家曹隽平和他的楷书字库
文/丁文
庚春伊始,新冠肆虐,城封户闭,全民抗疫,
写字库,成了曹隽平疫期排遣怅惘的避难所。
夜深人静,灯盏楠案默然侍立,
屏气凝神,楷书精妙渐次诠释。
笔,沾墨落纸,在横撇竖捺间穿越时空,与古人唱和,与恩师对话;
心,轻漾涟漪,从与先人的守望和关照中获得力量,变得充盈满足。
在武汉封城后的第43天,“曹隽平楷书字库”抵达了终点。
16个月、50000字,四易其稿,用一己之力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坚守,通过写字库来传播中华书法美学观,完成恩师邬惕予未能实现的夙愿。
2020年3月5日,对曹隽平有着里程碑式意义的日子。
01 签约,冥冥之中来接棒
湘籍书法大家邬惕予以精严险峻、秀逸端庄,古朴典雅的楷书造诣被世人称为:“邬体”。邬惕予先生抱朴守正,不从流俗的人格魅力令年轻时的曹隽平由衷景仰,于1992年冬成为邬氏弟子。
2006年,邬惕予与北大方正签署了字库协议,后因身体原因未能完成书写任务,成为长久萦绕曹隽平内心的一桩憾事,替师圆梦的念想像颗种子在心上萌发,彼时,明知遥远,心向往之。
从高校到文化馆,从郴州到长沙,教书育人,办刊办展。从大学教师到杂志主编,到湖南省文化馆的副馆长,再到当选2019年感动湖南人物。职业、身份、荣誉、光环在时间的长河中更迭,涌涨,但曹隽平在书法道路上的精进和探索从未停歇。
临欧楷,极易落入规整、拘谨、刻板的台阁体窠臼。欧体大气的结体、凝重稳健的笔法、法度森严却不失清雅的美,为曹隽平打开了通往书法美学的大门。师承邬惕予之后,曹隽平蓄欧体之结构,汲邬体之秀雅,将多年教学和办刊、办展中所积累的对于楷体的认知、探索和创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英傲、端方和醇厚、柔中带刚的气质,且日臻隽永。
《故宫游记》小楷长卷长4米,是曹隽平应大学同学贺慧宇之约,所录其公子习作。2018年10月,曹隽平去北京与友晤,于席间展示时,书法家腾占敏大为赞叹,特意为长卷拍摄视频和照片,并推荐到北大方正字库团队。仅仅过了2天,曹隽平即接到方正电话,请他提供50个字的书法小样,对方将根据小样来研判是否可以配成字库。
据方正字库设计总监仇寅介绍,字库团队选字的标准极为严苛,千挑万选出来的书法家,不仅书法造诣要高,个性还不能太强,但辨识度又必须高。曹隽平对楷书美学的领悟,是既厚重,又圆润,端刚而不突兀,不干涩,有种祥和、包容之美,这种美绝不是孤傲和高高在上的,而是能够被广大民众所接受的,与仇寅的美学观不谋而合。
曹隽平在二十余年书法教学当中,教授过15000名弟子,主办过楷书主题展览,撰写了多篇楷书专论,学生、观众、读者的反馈和互动中,给了曹隽平楷书守正理念的莫大信心,仇寅的认可益发坚定了他对于楷书未来市场的信心。
2018年11月7日,“曹隽平楷书字库”入选北大方正字库。得知这一消息,曹隽平正在江西赣州某景点采风,抬眼看,是中国最早的字库的书法家舒同的题字,不由心生感慨:“师父未竟之事,由我接棒完成,真是冥冥当中注定之事啊!”
02 长征,一场身心俱疲的拉锯战
开弓没有回头箭,平生修为纸上见。
写小楷字库,始于2018年11月底。2019年春节前后,曹隽平在密集的小楷书写中,有意识地开始写大楷,一来,是换手起调节作用,二来,是为下一步的大楷字库热身,练笔,找手感。
小楷字库第一稿结稿是2019年3月初,除了完成的9000多小楷字,大楷当时也写了2000多字。但大楷字始终无法达到曹隽平心目中理想的书写状态和视觉冲击感,为凸显大楷雄浑、刚毅的气度,他毅然推翻了之前的2000多大楷字,从3月下旬开始,在原有字号基础上扩大重写。
手指,长时间握笔,运力,右手无名指被笔杆抵住深深的凹痕,红肿、发炎、溃烂,墨汁渗进皮肤,发出瘆人的乌黑,指关节弯曲,变形,导致永久性骨节损伤。
膝盖,每天十个小时的站立,身体各个部位从上到下,每一处神经都处于高度紧张,肌肉酸胀,四肢尤其僵硬,站久了脚板钻心的疼。旧伤未愈,又添新伤,2019年6月的某一天,曹隽平写了个通宵,临近凌晨方从工作室回家,因为过于疲劳,骑在自行车上腿发软,连人带车重重地摔倒在地,膝盖破皮渗血,其状甚惨。
第二稿
为了尽早交稿,曹隽平全然不顾伤痛,咬牙坚持,经过四个月连续作战,大楷字库第二稿终于在7月15日完工。那天曹隽平在朋友圈放了这张照片:曹隽平父子俩一个肩扛,一个手拎,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在高铁站大步流星乘车前往北京。
第三稿
抵达方正总部交稿时,责编提出要将大楷字拆下,重新逐个贴在A4纸上后,才能进行扫描。
从北京返回长沙后,学生王美兰和她的姐妹们承担了大楷书稿后期整理工作,曹隽平又针对其中有瑕疵的大楷字库再次补写了近2000字。待整理完成寄达方正北京总部时,是离当初签约过去整整一年的深秋时节2009年11月。
第四稿
随着字库长跑接近尾声,曹隽平对于成稿后的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原本计划在春节放假前开始重写小楷字库中的一部分,但曹隽平反复思忖,仅仅是一小部分还无法达到前后贯通和统一的效果。疫情的突如其来,让曹隽平痛下决心,将小楷字库重写一遍。经过1个半月的闭门奋战,小楷字库终于在2021年3月5日完工。
谈到四易其稿,曹隽平说:“字库是书法艺术的高度凝练和书写者的艺术学养呈现,得彰显时代特色,传递美学理念。字库面世之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可能会看到我的字,使用体验很重要,绝不能草率,马虎。多次易稿,身心压力确实不小,但那些一整天穿着防护服救死扶伤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比,我这点皮肉之伤真的算不了什么!”
03 收官,同心协济把梦圆
万丈高楼平地起,敲锣打鼓把金鸣,好友们的心被曹隽平的字库牵动着。朋友圈成了大家字库进程重要的发布窗口,创作中经历的酸甜苦辣,煎熬波折,完成进度被记录,被关注,人们被那些难忘的动人瞬间感动着:
面对难度远超想象的浩大字库时情绪波动,内心纠结;
克服事务繁重、分身乏术、状态不佳时的咬牙坚持;
因气候寒冷连墨汁都不听话,导致书写不畅,身不由己的无力感;
孤寂长夜,枯倚书案,奋笔疾书时,一脸憨萌状猫咪在默默相守,和谐温馨;
俯身书稿堆中做后期整理的学生们专注的神情;
坐在扎捆好成摞的书稿前的王美兰,笑容当中的那份成就感;
心酸、无助,彷徨、挣扎,隔屏可触。
......
难,在调侃、自嘲、呢喃自语中克服;
累,被朋友们的关切的留言和问候化解;
苦,在同行们诚挚地鼓励和支持中淡忘;
痛,被接近终点的曙光抚慰,疗愈。
鸣谢字库举荐人腾占敏不遗余力地忙前跑后;
方正字库团队设计总监仇寅先生的赏识,和字库同仁的通力配合;
微友和学生们的关切、无私援助;
向不遗余力挖苦“写小学生字”的嘲讽者道谢;
致敬方正字库史启功、舒同、任政、刘炳森、王祥之等书法大家们。
曹隽平始终记得启功先生所言:“写楷书要行化,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他将生活阅历,人生感悟,对先人的传承揉进内心,付诸笔端,传情达意,沁润人心。
“砺磨成俊彦,硕果出平时”是邬惕予为曹隽平写的嵌名联,把对弟子高标准严要求以期许寄语的文字表达,含蓄婉转,意境悠远。每每想起,都会引起曹隽平对恩师的无尽思念,将之刻进心里,随时提醒自己面对荣誉、诱惑不骄不躁,遭遇挫折和失败不馁不弃。
书法博士江平先生感言:“在某些奇丑或讹误字库已然搅乱国人审美观的当下,‘曹隽平楷书字库’是别具匡正时风之积极意义的。”
曹隽平曾经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读到过这句话:“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记忆深刻,且深以为然,文字不但有传承文化的功绩,文字也有跨越时空的作用。
躬逢盛事,弘愿无涯。
奋励同道,共沐朝霞。
“曹隽平楷书字库”,云上见!
丁文,作家、编剧、乐评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