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藝創作要樹立大曆史觀、大時代觀、大演藝觀

文藝創作要樹立大曆史觀、大時代觀、大演藝觀

編者按:12月14日,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給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5點希望,在文藝界引發熱烈反響。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中不斷開拓中國文藝新境界,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推出“展文藝新氣象 鑄文化新輝煌”專欄,展示文藝工作者的學習感悟和體會。

作者: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劇作家 羅懷臻

從2014年10月15日的文藝工作座談會,到2016年11月30日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再到今年的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文化發展、文藝創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從“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百花齊放,百家争鳴”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了完整的當代文藝理論系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新時代的豐富和發展。

總書記對新時代文化發展、文藝創作的理論闡述,不是一招一式、一闆一眼的微觀要求,而是立足于新的時代所倡導的整體性發展的轉型思想,具有高遠的視野和宏達的氣魄,樹立了大曆史觀、大時代觀、大演藝觀,推動着開創一個時代嶄新的文藝風氣。總書記引用作家柳青的話說,“每一個時代的文學,都有新的寫法。”從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傳奇,再到白話文,每個時代都創造了代表那個時代特色的文化。我們正處在一個百年轉換的大時代,我們的文藝創作和文藝作品也應具有新時代的特征。以我近年創作的劇本舞劇《朱鹮》《永不消失的電波》《大河之源》,革命曆史題材戲曲現代戲平劇《換人間》、淮劇《寒梅》、揚劇《阿蓮渡江》以及曆史題材話劇《蘭陵王》、淮劇《武訓先生》、昆劇《國風》等的實踐體會,這些舞台藝術作品之是以受到普遍的關注和歡迎,正是因為吸收了中華傳統文化、世界優秀文化和革命理想文化的營養,踐行了大曆史觀、大時代觀、大演藝觀,是在這個時代劇本創作的“新的寫法”。

回望20世紀一百年中國舞台藝術發展,“劇場化”“規範化”“标準化”的單一追求使得原本風格不一、千姿百态的中華傳統表演藝術,愈來愈禁锢于鏡框式舞台的戲劇場,愈來愈難以吸引以青年人為主體的當代觀衆。新世紀,新時代,新追求,當代舞台藝術的創作與演出應在努力實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藝思想的前提下,逐漸從單一的鏡框式舞台傳統劇場解放出來,走進包括大劇院、小劇場、沉浸式、廣場式、庭院式、實景式等多樣态的演藝空間,也包括全媒體時代的線上演出、虛拟演出等等。在文旅融合的今日,尤應探索具有地域風采、民族風情、時代特征的“文旅劇”的創作與演出,走進新的演藝時代。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寄語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自強不息,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我曾經用半年多時間,從四川江油到安徽當塗,遊曆了李白的人生曆程。李白積極進取、樂觀向上、高歌健行的生命姿态和他詩歌創作的開拓創新精神,正是新時代文藝創作所需要的。當代作家、藝術家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光明網記者崔益明采訪整理)

來源: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