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球品質每年損失約60000公噸!還能維持多久?美科學家給出答案

在16世紀以前,古人錯誤地以為宇宙中心是靜止不動的地球,地球的形狀是球體,除了地球以外的星球都在不停地圍繞地球運轉,月亮和太陽也是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地心說”。

地球品質每年損失約60000公噸!還能維持多久?美科學家給出答案

1543年,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通過《天體運作論》正式提出完整的“日心說宇宙模型”,大概意思就是宇宙中心并非地球,而是太陽,地球在不停運轉,運作一周需要24個小時,隻有月亮是圍繞地球運作的,但宇宙中心的太陽靜止不動,其他行星是圍繞着太陽進行圓周運動。

當然,大家如今都知道,地球和太陽都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且還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有壽命終結的時候。

地球品質每年損失約60000公噸!還能維持多久?美科學家給出答案

五十多年前,美國宇航員就先後6次登上月球,也給我們分享了月球土壤,多年後,中國自己的空間站正在建設中,探測器從月球上取回的土壤也有新的研究發現,第二個在火星成功着陸火星車的國家,便是我們!

人類從未稱過地球,科學家是怎麼确定品質約為5.965×10 kg的?

實際上,早在1798年的時候,英國的實體學家和化學家亨利·卡文迪許,就通過“扭秤”計算出了地球品質在60萬億億噸左右。萬有引力定律應該都聽說過吧?

卡文迪許就是通過其常數來推算地球密度是多少,得出常數G。地球内部結構有明顯分層,是以密度也不一樣,但通過多次實驗,卡文迪許計算出了一個平均密度值,相當于水密度的5.481倍。

地球品質每年損失約60000公噸!還能維持多久?美科學家給出答案

當然,這兩個數值與21世紀計算出的結果有誤差,但卻相差無幾。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一生未娶,最後在英國逝世,你可能沒想到,他在去世的前一晚還在做科學實驗,後世給了他“第一個稱地球的人”之稱。目前,科學界公認的地球品質約為5.965×10 kg,包括我們沒有到過、甚至永遠也不可能載人登陸的太陽,以及其他衛星、行星和恒星的品質,也是通過相同方法預估出來的,而萬有引力系數G也變得越來越準确,這對航天航空技術的快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地球品質每年損失約60000公噸!還能維持多久?美科學家給出答案

地球的品質是估算出來了,那這個數值是在減小、還是在增大?美國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總有人疑惑,人類在地球上的動作這麼大,有砍伐樹木的,有獵殺動物的,很多國家的人口出生率也在下降,更不用說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也是越用越少,難道這些都不會導緻地球品質發生變化嗎?

地球品質每年損失約60000公噸!還能維持多久?美科學家給出答案

是的,地球的品質的确每年都在發生變化,但上面說到這些與地球總品質相比都微不足道。不過,近日美國科學家倒是發表了一個與地球品質有關的新研究。美國航空航天局有一個下設研究機構,一位專門研究大氣逃逸的科學家紀堯姆·格羅諾夫表示:大氣逃逸正在使地球的總品質變得越來越小,但這就是行星沒有辦法避免的問題。

大氣逃逸每年損失的品質高達75000公噸,地球大氣層還能維持多久?

從衛星分析資料來看,地球每年因大氣逃逸損失的品質在75000公噸的樣子,這裡的公噸其實和我們說的噸一樣,隻是機關稱呼有差異。

地球品質每年損失約60000公噸!還能維持多久?美科學家給出答案

不過,雖然我們沒感覺到,但地球總是被小行星撞擊,這個過程平均每年能幫助地球增加品質15000公噸。也就是說,如果把小行星撞擊地球增加的品質,與大氣逃逸損失的品質進行抵消,那地球每年損失的品質大概就是60000公噸。

而且,雖然大氣逃逸會損失一部分品質,但地球上的植物又能通過光合作用來往大氣層裡面補充一些品質,像火山爆發這些都可以補充大氣層的品質。

地球品質每年損失約60000公噸!還能維持多久?美科學家給出答案

說得具體一點,如果地球品質一年減少60000萬噸,那大概50億年後,地球的大氣層就會完全消失。但是,加上大氣層補充的品質以後,那就要15.4萬億年以後才可能被耗盡。

是的,以科學家們目前對宇宙萬物的了解來看,人類不可能永遠立足于地球之上,甚至難以在四五十億年後立足于太陽系的某顆行星上。道理也很簡單,太陽目前就像人類青壯年,正是它一生中運作最穩定的時期,但在幾十億年以後,太陽就有可能會吞噬地球,即便沒有發生這樣一幕,那個時候的地球也已經不在适合居住的範圍之内。

地球品質每年損失約60000公噸!還能維持多久?美科學家給出答案

是以,已經有好些年,國内外的不少科學家都在尋找,除了地球以外,太陽系和更廣闊的宇宙空間裡面有沒有同樣适合生命居住的其他星球。雖然幾十億年看上去是很遙遠的時間,但是,在地球過去的數十億年時間裡,也發生過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沒有人能确定下一次具體什麼時候到來,是以,對于人類而言,有更多可以生存的地方當然更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