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日時期,我軍為什麼會被稱作“八路”?這個稱呼是怎麼得來的

“八路”這兩個字,在中國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也清楚這兩個字指的就是我軍部隊在抗日時期的稱呼。不過不了解其中原委的朋友,再怎麼推敲“八路”這兩個字,也未必能看出其完整來曆,顯得有些突兀。那麼八路這個稱呼究竟是怎麼産生的呢?

抗日時期,我軍為什麼會被稱作“八路”?這個稱呼是怎麼得來的

具體來講,八路是後來的解放軍主力部隊在1937年8月到1946年9月這段時間的稱呼,如果嚴格按照正式的編制番号來推敲,應該說這個稱謂隻存在于1937年8月22日到1937年9月11日。沒錯,八路作為正式的番号,隻持續了不到1個月的時間。當然八路稱呼的使用則持續了很長時間,甚至直到40年代末,也就是解放戰争後期,百姓還經常習慣性地稱我軍部隊為八路軍。那麼這個稱呼産生的前後及延續,是怎樣一個曆史過程呢?

抗日時期,我軍為什麼會被稱作“八路”?這個稱呼是怎麼得來的

在37年全面抗戰前,我軍和國軍部隊,曾是激烈對立的兩股軍事力量,我軍在八路之前的稱呼是中國工農紅軍。而兩軍共同的敵人日軍于37年展開全面戰争行動後,中國的這兩支主要作戰部隊選擇了攜手戰鬥。當時軍事實力相對小一些的紅軍顧全大局,在編制上融入到了國軍當中。國軍高層則授予了“第八路軍”的番号給紅軍,确認其合法地位。接下來我們認真剖析一下這個名字。

抗日時期,我軍為什麼會被稱作“八路”?這個稱呼是怎麼得來的

八路就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簡稱,“第八”是番号,“路軍”則是一個軍事機關,在30年代國軍還有路軍這樣的機關。要注意“路軍”不是“軍”,而是要大于或等于軍,隻略低于後來廣泛使用的“集團軍”這一機關。也正因如此,咱們“八路軍”的編制也大于普通的3師編成的軍,雖然八路軍也是3個師,但是每個師滿員達到15000人左右,比正常的師一級多5000人,而八路軍主力部隊的人數,理論上是4萬5千人,相當于國軍部隊2-3個軍的兵力(國軍有很多2師制的軍)。為什麼名字是“八路”,而不是其他的幾“路”呢?因為“八”這個番号原來屬于地方派系中的粵系軍閥,36年他們剛剛被撤編,此時恰好空餘了出來。

抗日時期,我軍為什麼會被稱作“八路”?這個稱呼是怎麼得來的

之是以說八路軍的正式稱謂确實隻存在了不足1個月的時間,是因為結合全國統一對日作戰需要,國府在37年9月将全國部隊進行了整編,編成的基本機關是“集團軍”,不光中央系的部隊,地方派系也編為數個集團軍,比如川軍鄧錫侯的22集團軍,劉湘的23集團軍。八路軍也不例外,很快被編成了18集團軍,這個時候距離八路軍番号的獲得才剛剛過了不到1個月。但是由于八路軍獲得番号時,在全國非常轟動,八路這2字也很快深入人心,而18集團軍的名字裡也帶有“八”字,是以在不少場合仍舊沿用了八路軍的稱謂,長達8年。直到内戰開始後的46年9月,我們熟知的解放軍這一稱呼才被我軍正式提出和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