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魯迅三兄弟,少年單親家庭,命運迥異

第三次瞻仰魯迅故居。

這一次,為魯迅三兄弟,大相迥異的命運,深受觸動。

魯迅三兄弟,少年單親家庭,命運迥異

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于浙江紹興東昌坊新台門,初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

1885年1月16日,魯迅之弟,周作人出生。

1888年11月12日,魯迅的三弟,周建人出生。

魯迅三兄弟,少年單親家庭,命運迥異

周氏三兄弟的爺爺名叫周介孚,生于1838年,1871年中進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江西金溪知縣、内閣中書等職。

1893年,江南鄉試之年,京官殷某出任江南鄉試正考官,南下蘇州。

周介孚和殷某原本同朝為官,是老相識,周介孚寫了一封信并附上銀票,拜托殷某關照應試的周家子侄,然而所托之人辦事不力,行賄之事被衆人知曉,成為震驚朝野的科場行賄案。

光緒皇帝龍顔大怒,欲斬決,經周介孚的至交及師爺多方周旋,最終周介孚被欽定為“斬監候”,并且判其子孫不得再入仕。

案件爆發後,周介孚潛逃,其子周伯宜被抓頂罪,周介孚被迫到官府自首,周伯宜才被放回。

那一年,魯迅12歲,家道從此中落。

周介孚入獄八年,1901年被釋放回家,1904年1月去世。

魯迅三兄弟,少年單親家庭,命運迥異

周氏三兄弟的父親就是1893年被抓頂罪的周伯宜。

周伯宜生于1861年,受周介孚科場行賄案影響,被革去秀才身份,并且不得再入仕,是以一直閑居在家,抑郁成疾。

1896年,周伯宜病故,時年35歲。

那一年,魯迅15歲,周作人11歲,周建人8歲,三個少年淪為單親家庭。

魯迅三兄弟,少年單親家庭,命運迥異

周氏三兄弟的母親名叫魯瑞,紹興安橋頭人,性格和善而堅毅,原本不識字,卻“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

魯瑞獨自承擔了撫養三個少年的重任,是以他們長大後,事母至孝。

魯迅小時活潑好動,動如迅兔,玩伴們呼其為“迅哥”,又因其母親姓魯,是以以“魯迅”作為其筆名,以示母親在其心中的至高地位。

魯迅三兄弟,少年單親家庭,命運迥異

魯迅因為受其父親早逝影響,立志學醫救人。

1906年,魯迅在日期間,觀看了“日俄戰争教育片”後,深受刺激,認為精神救人遠比醫學救人更重要,是以決定棄醫從文。

1906年夏秋間,魯迅聽從母親召喚,回國與朱安結婚,然而魯迅不喜歡小腳女人,婚姻有名無實。

魯迅三兄弟,少年單親家庭,命運迥異

1918年5月,魯迅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發表于《新青年》,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我上學期間在課本中第一次讀到魯迅的文章,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是魯迅1926年寫成的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發表于《莽原》半月刊,後收入《朝花夕拾》。

魯迅在文中寫道,先生用戒尺指令大家讀書,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窦大開”。

老師在給我們講解“笑人齒缺曰狗窦大開”這句話的意思時,模仿牙齒掉落後像狗洞的樣子,惹得同學們哄堂大笑,那是非常美好的校園時光。

1927年1月,魯迅到中山大學任教,其助教兼廣州話翻譯,名叫許廣平。

許廣平思想開放,且是大腳女人,與魯迅志同道合,是以兩人很快結合,1929年,生子周海嬰。

1936年1月,魯迅病逝,時年55歲。

魯迅依靠手中之筆,不僅成為了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還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民主戰士,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創始者,并被高度贊譽:“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現在,魯迅的文章逐漸從課本中删除,大勢所趨,誰也無法改變。

魯迅三兄弟,少年單親家庭,命運迥異
魯迅三兄弟,少年單親家庭,命運迥異

魯迅的二弟周作人,曆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燕京大學新文學系主任等職,曾與鄭振铎、沈雁冰、葉紹鈞、許地山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并與魯迅、林語堂、孫伏園等創辦《語絲》周刊,并任北平世界語學會會長。

周作人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

但是周作人的命運卻突然發生了變化。

周作人的夫人羽太信子,是日本人,1909年兩人結婚。

1939年1月,周作人出任汪精衛政府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後兼任北京大學“文學院籌辦員”,以及文學院院長。

1940年12月19日,汪精衛政權“特派周作人為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并指定為常務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後來還兼任東亞文化協定會會長、中日文化協會理事等多項職務,為其埋下了禍根。

抗戰勝利後,1945年12月,周作人在北平以漢奸罪被國民政府逮捕,1946年11月6日,被判處14年有期徒刑,後改判為10年。

1949年1月26日,在國共和談的背景下,周作人被釋放出獄,後定居北京,以寫文掙稿費維持生計。

六十年代,周作人又因“漢奸罪”,屢遭摧殘,1967年5月6日,周作人去世,享年82歲

魯迅三兄弟,少年單親家庭,命運迥異

周建人早年潛心研究所學生物學及其著譯工作,提倡婦女解放,普及科學知識。

抗戰時期,周建人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周建人的夫人羽太芳子,是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的胞妹,1914年2月28日結婚,1921年前後分手,1925年前後,周建人和紹興學生王蘊如結合。

1945年12月,周建人同馬叙倫、王紹鏊、許廣平、林漢達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1948年4月,周建人加入中國共産黨。

1949年9月,周建人以中國民主促進會代表身份,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周建人後來曆任出版總署副署長、高等教育部副部長、浙江省副主席、浙江省省長、第3-5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1984年7月29日,周建人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魯迅三兄弟,少年單親家庭,命運迥異

周氏三兄弟,命運迥異,亦是那一段曆史的縮影。

曆史風雲,變幻莫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