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讀蔡京:六賊之首,窮餓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國之才

可以說,一直以來提到蔡京,一個''奸''字就概括了他的人生。但是,當我們開闊曆史的視野,透過這個''奸''字,蔡京身上一些其他因素卻格外醒目——他不僅是個奸臣,還是個能臣。他的行政才能早在當時就為世人所公認。而在一直以來在他批評不絕于耳的具體政策中,卻一再能發現超越時人的政治經濟見識和制度設計。

早已有研究者指出,''

他(蔡京)所創制的若幹制度在南宋以至元、明的繼續沿襲和發展,顯然不是''苛政''二字界定得了的'',其經濟改革''适應了宋代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

。是以,不能不承認蔡京也是一個治國之才。可是,這個治國之才又為何将北宋送上了亡國之路?一個''奸''字恐怕不能概括所有的問題。

重讀蔡京:六賊之首,窮餓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國之才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長,北宋時期的宰相,也是一位書法家,出身官宦世家,是一位官二代,作為官二代的蔡京從小就是一個神童,蔡京家族也是有着高智商的基因,一門之中七個進士、三個探花,蔡京的八個兒子六個都是學士,都是學霸。

蔡京的學問放在今天來講至少是個進階知識分子,今天的博士、碩士、教授什麼的不一定有蔡京學問高。若從書法藝術來說人家蔡京更是:''井台打水——沒得挑''。

當時人們眼中的蔡京:

新舊兩黨公認的宰相之才

,都對他稱贊不一,說明這個人非常的有才能,而蔡京悲劇的根本就是治國之才和無能的奸臣之間的沖突。

雖然蔡京被曆史定義為北宋

''六大奸臣''

之首,但作為一個宋徽宗時期的五任宰相,再怎麼賣力讨好,沒點治國實力還是駕馭不了的。

他推行的财政政策,盡管被後人诟病是聚斂的手段——滿足了皇帝奢求,卻激化了社會沖突,但他對茶、鹽、酒等專賣領域的經濟改革,推動了民營經濟,成為了從南宋直至元明清沿用的專賣制度範本。

重讀蔡京:六賊之首,窮餓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國之才

蔡京改革專賣制度激活民營經濟保證了國家的财政,改革錢法滿足了商品經濟的需求,但是錢改之後,給政府帶來了巨額财源,同時也滿足了當朝皇帝的奢侈糜爛的生活需求。之後蔡京建立社會救助體系,開始做起了慈善事業,社會救助制度推行力度之大,在曆史上是罕見的。

專門收養''鳏寡孤獨者'',叫居養院,負責免費收治無錢治病的病人,叫''安濟坊'',埋葬居養院與安濟坊中故去的人,以及社會上死後''暴露溝塹者'',叫''漏澤園''。

他推行的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制度,無疑是北宋救濟制度發展的高峰,在中國曆史上是空前的。甚至也在後來的元、明、清三代之上。是蔡京将社會救濟活動規模化、制度化。

然而蔡京到底做了哪些傷天害理的事情,讓人們如此憎恨他呢?

蔡京臨時前寫的一首絕命詞自曝了他的罪惡。這首詞是這樣的:

''八十一年往事,四千裡外無家。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幾度宣麻。止因貪此戀榮華,便有如今事也。''

——《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

蔡京人生的終點是潭州(今湖南長沙),當時他已80歲(虛歲81)高齡,他流放的地點本是儋州(今海南島),可是走到潭州的時候就感覺自己快不行了,于是在人生的彌留之際,他回望了自己的一生,并作出了上面這首詞。

重讀蔡京:六賊之首,窮餓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國之才

從詞中可以看出,蔡京對于自己曾經的輝煌還是挺自豪的,

5次拜相、風光無限,位極人臣,一手遮天。

同時,他也總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就是貪念榮華、不能自拔,做出了許多誤國誤民之事,才落到今天這步田地。言下之意: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北宋之是以滅亡,蔡京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蔡京一生惡貫滿盈,在他不得志時他是個勢利小人,看到當時的皇帝宋神宗支援王安石變法革新,提倡變法者得勢時,他就積極地加入到變法者的行列;當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掌權時,他又成了攻擊變法革新的主要人物,反反複複無論是改革派還是保守派得勢,蔡京都會像變色龍一樣變來變去。以緻當時的宰相司馬光準備重用蔡京時,言官急忙勸阻,提出此人''扶邪懷法'',不可重用。

蔡京是宋神宗黑甯三年的進士,曾是王安石變法的追随者,王安石遭貶,他又積極支援保守派司馬光,竟受到司馬光的贊揚。僅從這一點看,蔡京就是個投機分子,誰在朝廷上掌權,他就投靠誰。後來在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哲宗親政,蔡京任權戶部尚書,力助宰相章惇重行新法。

蔡京上台時就開始安置心腹于各重要部門,以達集權目的蔡京是一個非常聰明能幹之人,但他的聰明卻用于投機、聚斂。而正是因為他的才具、他的投機、才博取了徽宗對他的信任和寵幸在宮内蔡京一直都有固定的内線結交各色人等,形成了今天所謂的''蔡家幫''清除政敵斬草除根。

重讀蔡京:六賊之首,窮餓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國之才

宋徽宗在位二十多年,信任的就是童貫、蔡京這幾位奸臣。這也難怪,宋微宗喜歡玩樂和美女,還喜歡奇花異石,良臣們心裡裝着國家的安危,絕不會跟皇帝去弄美女和花草,當然就隻有奸臣替皇帝忙這些東西了。皇帝要擴建皇宮,建禦花園,良臣想到的是:一動工就需要大量資金,就得增加賦稅,就得派勞役等等。

但奸臣會讨好皇帝說,皇上完全應該擴建皇宮,重建禦花園,還要建成曆史上最氣派、最漂亮的禦花園,因為皇上是天下臣民的皇上,老百姓都愛戴着他們的皇帝!你說皇上會聽誰的?皇上的耳朵真的就是為了聽忠言的嗎?而童貫與蔡京二人也就此結下了互相支圾、牢不可破的友置。

重讀蔡京:六賊之首,窮餓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國之才

事實表明,在未來的歲月裡,正是這種可怕的友誼誘惑着宋微宗,将大宋王朝一步步拖下了災難深重的泥沼。這些奸臣就這樣把大宋王朝給拖垮了。

但是有人會禁不住問,蔡京既然這麼得寵,都堪稱六賊之首,為什麼會餓死呢?這也太離譜了吧?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北宋奸相蔡京在倒台後的流放途中,受盡了沿途官員的各種冷遇,就連曾經的死黨,也沒人肯施予一丁點兒援手,更别說老百姓對之更是恨之入骨,百般辱罵,連吃的、用的都不肯賣給他,蔡京倉惶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王明清《揮塵後錄》記載了北宋奸臣蔡京死因:''

初,元長之竄也,道中市食飲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罵,無所不至。遂窮餓而死。

''如此看來蔡京不是窮死的,而是餓死的。

這是因為,貪官蔡京因事發而被流放至嶺南韶關。臨行之前,他把平日從百姓那裡搜刮來的金銀财寶裝了滿滿一大船,身邊還帶着三個女人。在蔡京看來,錢能通神,沒有了權隻要有錢,什麼事擺不平?

重讀蔡京:六賊之首,窮餓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國之才

都說商人唯利是圖,但是北宋的商人取義棄利,聽說是蔡京後開旅社的不給他''開房'',開飯店的不給他''開餐'',開小商品百貨店的也不賣他一塊餅幹,開再高的價也不賣。

從開封到長沙,''三千裡外無家'',三千裡的路上蔡京很難買到一口飯、一盤菜、一杯茶。

到長沙無處安歇,隻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廟裡。最終,蔡京在饑寒交迫中窮蹙而死,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曆史紀聞:深淺度挖掘曆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