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重读蔡京:六贼之首,穷饿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国之才

可以说,一直以来提到蔡京,一个''奸''字就概括了他的人生。但是,当我们开阔历史的视野,透过这个''奸''字,蔡京身上一些其他因素却格外醒目——他不仅是个奸臣,还是个能臣。他的行政才能早在当时就为世人所公认。而在一直以来在他批评不绝于耳的具体政策中,却一再能发现超越时人的政治经济见识和制度设计。

早已有研究者指出,''

他(蔡京)所创制的若干制度在南宋以至元、明的继续沿袭和发展,显然不是''苛政''二字界定得了的'',其经济改革''适应了宋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不能不承认蔡京也是一个治国之才。可是,这个治国之才又为何将北宋送上了亡国之路?一个''奸''字恐怕不能概括所有的问题。

重读蔡京:六贼之首,穷饿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国之才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时期的宰相,也是一位书法家,出身官宦世家,是一位官二代,作为官二代的蔡京从小就是一个神童,蔡京家族也是有着高智商的基因,一门之中七个进士、三个探花,蔡京的八个儿子六个都是学士,都是学霸。

蔡京的学问放在今天来讲至少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今天的博士、硕士、教授什么的不一定有蔡京学问高。若从书法艺术来说人家蔡京更是:''井台打水——没得挑''。

当时人们眼中的蔡京:

新旧两党公认的宰相之才

,都对他称赞不一,说明这个人非常的有才能,而蔡京悲剧的根本就是治国之才和无能的奸臣之间的矛盾。

虽然蔡京被历史定义为北宋

''六大奸臣''

之首,但作为一个宋徽宗时期的五任宰相,再怎么卖力讨好,没点治国实力还是驾驭不了的。

他推行的财政政策,尽管被后人诟病是聚敛的手段——满足了皇帝奢求,却激化了社会矛盾,但他对茶、盐、酒等专卖领域的经济改革,推动了民营经济,成为了从南宋直至元明清沿用的专卖制度范本。

重读蔡京:六贼之首,穷饿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国之才

蔡京改革专卖制度激活民营经济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改革钱法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求,但是钱改之后,给政府带来了巨额财源,同时也满足了当朝皇帝的奢侈糜烂的生活需求。之后蔡京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开始做起了慈善事业,社会救助制度推行力度之大,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专门收养''鳏寡孤独者'',叫居养院,负责免费收治无钱治病的病人,叫''安济坊'',埋葬居养院与安济坊中故去的人,以及社会上死后''暴露沟堑者'',叫''漏泽园''。

他推行的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制度,无疑是北宋救济制度发展的高峰,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甚至也在后来的元、明、清三代之上。是蔡京将社会救济活动规模化、制度化。

然而蔡京到底做了哪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让人们如此憎恨他呢?

蔡京临时前写的一首绝命词自曝了他的罪恶。这首词是这样的:

''八十一年往事,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

蔡京人生的终点是潭州(今湖南长沙),当时他已80岁(虚岁81)高龄,他流放的地点本是儋州(今海南岛),可是走到潭州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快不行了,于是在人生的弥留之际,他回望了自己的一生,并作出了上面这首词。

重读蔡京:六贼之首,穷饿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国之才

从词中可以看出,蔡京对于自己曾经的辉煌还是挺自豪的,

5次拜相、风光无限,位极人臣,一手遮天。

同时,他也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就是贪念荣华、不能自拔,做出了许多误国误民之事,才落到今天这步田地。言下之意: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北宋之所以灭亡,蔡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蔡京一生恶贯满盈,在他不得志时他是个势利小人,看到当时的皇帝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革新,提倡变法者得势时,他就积极地加入到变法者的行列;当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掌权时,他又成了攻击变法革新的主要人物,反反复复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得势,蔡京都会像变色龙一样变来变去。以致当时的宰相司马光准备重用蔡京时,言官急忙劝阻,提出此人''扶邪怀法'',不可重用。

蔡京是宋神宗黑宁三年的进士,曾是王安石变法的追随者,王安石遭贬,他又积极支持保守派司马光,竟受到司马光的赞扬。仅从这一点看,蔡京就是个投机分子,谁在朝廷上掌权,他就投靠谁。后来在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哲宗亲政,蔡京任权户部尚书,力助宰相章惇重行新法。

蔡京上台时就开始安置心腹于各重要部门,以达集权目的蔡京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之人,但他的聪明却用于投机、聚敛。而正是因为他的才具、他的投机、才博取了徽宗对他的信任和宠幸在宫内蔡京一直都有固定的内线结交各色人等,形成了今天所谓的''蔡家帮''清除政敌斩草除根。

重读蔡京:六贼之首,穷饿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国之才

宋徽宗在位二十多年,信任的就是童贯、蔡京这几位奸臣。这也难怪,宋微宗喜欢玩乐和美女,还喜欢奇花异石,良臣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安危,绝不会跟皇帝去弄美女和花草,当然就只有奸臣替皇帝忙这些东西了。皇帝要扩建皇宫,建御花园,良臣想到的是:一动工就需要大量资金,就得增加赋税,就得派劳役等等。

但奸臣会讨好皇帝说,皇上完全应该扩建皇宫,重建御花园,还要建成历史上最气派、最漂亮的御花园,因为皇上是天下臣民的皇上,老百姓都爱戴着他们的皇帝!你说皇上会听谁的?皇上的耳朵真的就是为了听忠言的吗?而童贯与蔡京二人也就此结下了相互支圾、牢不可破的友置。

重读蔡京:六贼之首,穷饿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国之才

事实表明,在未来的岁月里,正是这种可怕的友谊诱惑着宋微宗,将大宋王朝一步步拖下了灾难深重的泥沼。这些奸臣就这样把大宋王朝给拖垮了。

但是有人会禁不住问,蔡京既然这么得宠,都堪称六贼之首,为什么会饿死呢?这也太离谱了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北宋奸相蔡京在倒台后的流放途中,受尽了沿途官员的各种冷遇,就连曾经的死党,也没人肯施予一丁点儿援手,更别说老百姓对之更是恨之入骨,百般辱骂,连吃的、用的都不肯卖给他,蔡京仓惶惶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王明清《挥尘后录》记载了北宋奸臣蔡京死因:''

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遂穷饿而死。

''如此看来蔡京不是穷死的,而是饿死的。

这是因为,贪官蔡京因事发而被流放至岭南韶关。临行之前,他把平日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金银财宝装了满满一大船,身边还带着三个女人。在蔡京看来,钱能通神,没有了权只要有钱,什么事摆不平?

重读蔡京:六贼之首,穷饿而死,是奸臣亦是治国之才

都说商人唯利是图,但是北宋的商人取义弃利,听说是蔡京后开旅社的不给他''开房'',开饭店的不给他''开餐'',开小商品百货店的也不卖他一块饼干,开再高的价也不卖。

从开封到长沙,''三千里外无家'',三千里的路上蔡京很难买到一口饭、一盘菜、一杯茶。

到长沙无处安歇,只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庙里。最终,蔡京在饥寒交迫中穷蹙而死,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