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虧了郎世甯,留下了乾隆的真實容貌,跟電視上不一樣

翻看清朝十二帝畫像之後,你會發現幾個非常有意思的特點。

首先從努爾哈赤開始,到宣統結束,是一個從粗犷到平和的轉變。其次就是年齡也是越來越小,以至于我們看到宣統畫像的時候,還能看出幾分稚嫩。

不過按照順序往後看的時候,會發現清朝十二帝畫像中最有風格的就是乾隆皇帝了。

從乾隆的半身像來看,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是肯定的,其次雙目中透露出霸氣,蒼髯如戟的胡須也給人一種成熟男人的氣息。

多虧了郎世甯,留下了乾隆的真實容貌,跟電視上不一樣

不過有意思的是,如果将十二幅畫像打亂順序,然後在其中找出乾隆皇帝的畫像,恐怕有些困難。

因為中國古代的畫師繪畫時,注重的是氣勢和意境,對于光線以及明暗線的關注度并不高,是以我們看古代的人物畫像時很難對号入座。

然而西方油畫則不同,油畫對于氣質和意境反而不那麼在意,而是講究寫實,将光線以及亮、灰、暗等方面的處理發揮到極緻。是以我們看西方油畫的時候,和看一張照片并沒太大的差別。

幸運的是,乾隆皇帝40歲左右的時候,一位意大利的傳教士郎世甯為乾隆皇帝畫了一幅非常寫實的油畫,名叫《乾隆半身冬裝像》。

目前這幅畫收藏于銀川當代美術館中,是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

多虧了郎世甯,留下了乾隆的真實容貌,跟電視上不一樣

衆所周知,郎世甯是一位傳教士,同時也是一位宮廷畫師。

按照曆史的發展,郎世甯所在的年代,正好是西方列強争奪海上霸權的時候。除了争相向外輸出貿易,而且對于文化的傳播也達到了空前。

就拿英國來說,曾多次派遣使者團前往中國,想要尋求合作,想把先進的輪船以及火器等物品輸出到中國,然後換取中國的絲綢以及茶葉等。

此外,對于文化的傳播也是如此。

當時西方的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競争激烈。争奪戰發生到高潮的時候,雙方都向世界各地派遣傳教士,也就是所謂的“碼人”。

作為天主教一員的郎世甯,于1713年被派往大清朝進行傳教,希望可以獲得中國人的認可,來擴大天主教的領地。

當時的清朝确實和乾隆口中所說的天朝一般,是西方人都非常向往的神秘大帝國。

23歲的郎世甯也是帶着這樣的心情踏上了旅程。

最終在大海上漂泊了将近1年的時間,于1914年抵達廣州,開始了自己的傳教生涯。

多虧了郎世甯,留下了乾隆的真實容貌,跟電視上不一樣

因為郎世甯自幼就有繪畫的天賦,是以他從小就學習繪畫,尤其擅長較為寫實的油畫。

是以當他達到中國之後,經常進行繪畫,将中國的山川大河都彙入了他的畫作之中。

因為畫作非常真實,就被人推薦給了當時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本來就非常喜歡研究西方的科技以及文化,聽聞之後馬上就接見了郎世甯,并且任命為宮廷畫師。

不過康熙雖然欣賞油畫的寫實性,但骨子裡還是喜歡中國畫中的意境。郎世甯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之後就開始潛心學習中國畫,這一學就是十幾年。

别看郎世甯很有繪畫的天賦,可對于中國畫中意境的把控,始終欠缺一些。

好在周圍有不少中國宮廷畫師來幫助他,雖然達不到大師的水準,但起碼的氣韻以及格調也已經非常娴熟。

比如著名的《十駿犬圖》,他已經可以用中國畫的技法将犬的不同形态畫得惟妙惟肖。

多虧了郎世甯,留下了乾隆的真實容貌,跟電視上不一樣

圖:《十駿犬圖》局部

時間一晃就到了1751年左右,此時已經是乾隆朝,而此時的乾隆皇帝也已經40歲,郎世甯也到了63歲的高齡。

在這一年的冬天,乾隆皇帝身穿冬裝在禦花園遊玩,恰巧碰到了郎世甯在花園中作畫。

乾隆心血來潮想讓郎世甯為他畫一幅畫。

不知為何,這次郎世甯沒有按照之前中國畫的風格來繪畫,而是使用了非常寫實的油畫手法。

就這樣,一幅《乾隆半身冬裝像》誕生了。

畫像中的乾隆注視着前方,稍微消瘦的臉龐卻不失威嚴,炯炯有神的眼睛加上一個八字胡,既顯得英偉還顯得成熟穩重。

而最為值得注意的是,畫像中的乾隆是鷹鈎鼻,這一點和其他畫像的差別就非常明顯了。

畫作完成之後乾隆皇帝非常高興,看到畫像就如同照鏡子一樣,于是賞賜郎世甯不少銀子。

此後這幅畫就被收藏于皇宮之中。

其實如果細心的人會發現,這幅油畫中的乾隆是身穿便裝,按照目前流傳下來的乾隆畫像來看,乾隆的一生隻有兩幅便裝畫像,這幅便是其中之一。

再加上采用的是非常寫實的油畫,是以顯得格外的珍貴。

多虧了郎世甯,留下了乾隆的真實容貌,跟電視上不一樣

如果将油畫中的乾隆和影視劇中演員所飾演的乾隆進行對比,發現根本就不一樣。

首先氣質上就相差甚遠。

比如我們觀看《還珠格格》的時候,演員飾演的乾隆給人一種英氣逼人的感覺。而油畫中的乾隆則顯得非常平和,是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

其次影視劇中的乾隆總給人一種非常風流潇灑的感覺,而畫像中的乾隆卻顯得成熟穩重且呆鈍。

總之怎麼看怎麼都不像是一個皇帝該有的感覺。

其實細細想來,乾隆皇帝也是人,哪怕他貴為皇帝又如何?不都是兩隻眼睛,一個鼻子?

而郎世甯将最為真實的乾隆通過油畫流傳了下來,僅憑這一點就應該謝謝他,多虧了他,現在我們才能看到乾隆最真實的樣子。

多虧了郎世甯,留下了乾隆的真實容貌,跟電視上不一樣

公元1766年,78歲的郎世甯去世。

或許他想不到的是,自從24歲踏上了中國的這片土地之後,就再也沒有回過自己的家鄉,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藝術事業,獻給了大清朝。

同時他也見證了清朝由強盛逐漸走向沒落的大半個過程。

對于郎世甯的一生,用怎樣的詞語去形容似乎都不夠貼切,想來想去,好像也隻有用“藝術沒有國界”這句話來評價他,才最為合适吧。

參考資料:《郎世甯的繪畫藝術》、《清史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