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如今還是過去,不少人始終有一種想法,那就是死後依然會存在另外的一個世界,是以古代的帝王在墓葬時,都會帶有大量的金銀财寶還有其他的奢侈品下葬。有不少人也将目光放在了這些墓葬上面,希望能夠賺取自己的不義之财,是以盜墓賊也随之誕生。
而盜墓賊盜皇帝墓,卻最為害怕遇見一種叫做“黃腸題湊”的東西,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麼叫做“黃腸題湊”。“提湊”是一種葬室的樣式,源于周朝和漢朝,而漢朝以後就很少使用了,而黃腸,根據古學者蘇麟的認定,為黃色柏木,也就是去皮後的柏樹。因為題湊用的木材大多都是博取樹皮的柏木椽,故此而得名。
黃腸題湊”一名最初見于《漢書·霍光傳》。據書中記載,天子禮葬時,用柏木堆壘成棺椁形狀,外面有便房,也用柏木堆壘成,裡面放有大量陪葬品。《後漢書》:“建造陵墓時,方石治黃腸題湊便房如禮。”
如今的考古當中,已經發現了多座黃腸石墓,河北定縣的一座東漢諸侯王墓中,就有黃腸石4000多塊,大部分鑿稱了近方形,而盜墓者對于這種黃腸題湊,卻是最不願意看見的,他們反而更喜歡石墓,磚墓,這是因為随着年代慢慢的久遠,因為時間的關系,石頭磚都會慢慢的風蝕,但是柏木是一種極其耐腐蝕且堅硬的樹木,雖然黃腸題湊隻是一個椁室,但是比起石制建築,卻要高大上很多。
而盜墓的人用鐵鍬等物體,是并不能撬開椁室大門的,不少盜墓賊都因為手上沒有合适的工具,而對着這種椁室氣得幹瞪眼,不過雖然這種椁室非常的堅固,但是如此做工精細的黃腸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景公,使用的就是這種墓葬,他所使用的“黃腸”,都來自于柏樹的木芯,而秦景公的墓室周圍是四方形,一根橫梁就重三百公斤,這些木料被整齊地碼放在棺材四周嗎,成為一道牢不可破的圍牆,這也就是為什麼會這麼難以盜墓的原因。
同時,考古團隊對于這種結構樣式是也是非常小心的,專家是以也會說,黃腸題湊最好碰都不要碰,而是用專業的工具,将周圍土地清空在進行發掘,因為破壞了題湊的結構,很有可能導緻整個墓穴塌方。
曹操就是一個著名的盜墓祖師爺,曾經多次規模組織手底下的摸金校尉盜取墓葬,然而曹操害怕自己的墓穴被盜,是以在全國下令取消厚葬的習俗,改為薄葬,同時黃腸題湊這種葬室也逐漸被淘汰。
然而題湊的特點卻幫了曆史學家的大忙,因為其超級難以開發的特點,導緻很多盜墓賊對這種棺椁都無功而返,是以漢朝很多王公貴族的墓穴得到了相對來說比較完好地儲存,建國後發掘的北京豐台燕刺王劉旦的墓以及河北定縣中山簡王劉焉墓,都是這種式樣。
即便是現代進行考古工作,有着精密的儀器,對這些墓葬的開采也是非常困難,更加别說盜墓賊了,是以“黃腸題湊”也成為了摸金校尉最為痛恨的東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