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0年,王近山出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兩位頂頭上司卻是老部下

前言

1969年6月的一天淩晨,一輛火車緩緩地駛入南京火車站,随後一對中年夫婦帶着孩子走了出來,他們穿着很樸素,帶着一些土特産,俨然像進城探親的農民。早早就在一旁等候的三名軍人見狀,連忙過來敬了個禮,其中一人還嗔怪道“老首長還是一點沒變,連一個卧鋪都不買,就這樣坐到南京,孩子怎麼受得了?”

1970年,王近山出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兩位頂頭上司卻是老部下

這三人身份不一般,分别是南京軍區參謀長肖永銀、27軍軍長尤太忠、60軍軍長吳仕宏,全都是位高權重的将領。至于他們口中的“老首長”,則是大名鼎鼎的王近山。可能不少人會有些疑惑,王近山是開國中将,怎麼淪落成普通農民了?這就要從建國後的一則離婚事件講起了。

王近山大起大落的人生

革命年代,王近山是戰場上的英雄人物,他從紅四方面軍走來,曆經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34歲就當上了兵團副司令員,堪稱年輕有為。王近山如此優秀,追求者自然少不了,一來二去,風言風語也就有了。妻子聽聞後很氣憤,但後來抗美援朝戰争爆發,王近山奉命入朝參戰,這件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

1970年,王近山出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兩位頂頭上司卻是老部下

戰争結束後,王近山凱旋回國,因為參加了抗美援朝,他此時的光環又多了一個,本以為能在1955年授銜時高定,但事與願違,最終隻是中将軍銜。

王近山自認為資曆老,功勞大,中将太低了,為此大鬧了一場。組織上考慮再三,還是給王近山中将,隻不過職務卻有所提高,任命他為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就在王近山擔任要職的時候,意外卻發生了。

原來王近山回國後,妻子懷疑将軍在外面沾花惹草,為此跟他大吵了一架。夫婦倆都是暴脾氣,互不退讓,發展到最後,妻子一紙訴狀,把王近山告發到組織上了。王近山也很幹脆,直接跟組織上打離婚報告。按理來說,夫妻之間離婚是正常的,但那個時候有不少進階将領進城抛棄糟糠之妻,另覓新歡,造成了惡劣影響。王近山撞到了槍口上,結果被當作“陳世美”嚴厲處理。因為生活作風問題,将軍最終被撤銷職務,下放到了河南一個農場改造。

1970年,王近山出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兩位頂頭上司卻是老部下

出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在河南農場,王近山與對他不離不棄的保姆結了婚,有了新的家庭。隻不過王近山一生戎馬,除了會帶兵打仗,再沒幹過其他工作,讓将軍到農場勞動,确實不太合适。最後在許世友等人的努力下,1969年,王近山重返軍界,來到了南京軍區任職,這才有了開頭那一幕。

經許世友親自安排,王近山一開始在江蘇省軍區生産建設兵團工作,恢複黨籍後,時間來到了1970年,他正式出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前面提到,王近山撤職前是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職務還更低了,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此外,王近山的兩位頂頭上司,都曾經是他的老部下,這兩人是誰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1970年,王近山出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兩位頂頭上司卻是老部下

南京軍區參謀長肖永銀

肖永銀出生于1917年,雖然他隻比王近山小兩歲,但在革命年代,兩人地位卻有天壤之别。紅軍時期,肖永銀最高職務是排長,王近山則是聲名遠揚的師長。解放戰争爆發後,肖永銀進步很快,相繼當上了旅長、副軍長,但仍然是在王近山麾下戰鬥。

建國後,肖永銀參加了抗美援朝戰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比老上司王近山低一級。誰也沒有想到,當年的老上級最終卻成了自己的部下。1970年,王近山出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頂頭上司正是肖永銀,他當時的職務是南京軍區參謀長。隻不過肖永銀并沒把王近山當成自己部下,他十分尊重老上司,遇事都會跟他商量,還稱呼老上司“王司令”。

1970年,王近山出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兩位頂頭上司卻是老部下

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李德生

李德生出生于河南新縣,他可以說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将領,紅軍時期進步很慢,後來還被誣陷,降為了普通戰士。抗戰八年,李德生也隻升到了團長,解放戰争爆發後,他在王近山的六縱當旅長,與肖永銀,尤太忠并稱“三劍客”。

建國後,李德生的人生開始步入快車道,他參加了抗美援朝,并且在上甘嶺戰役中大顯身手,立下了赫赫戰功。1955年,李德生被授予少将軍銜,後來擔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1970年,王近山出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兩位頂頭上司卻是老部下

王近山來南京工作時,李德生正在安徽主政,是以沒能來火車站迎接,但他内心一直十分敬重老上司。1974年,李德生甚至找到鄧公反映王近山的現狀,并且表示“我們這些老部下,都比他職務要高。”言外之意,是希望可以适當提高王近山職務。鄧公也十分認同,随後王近山當選政協常委,去世的時候晉升南京軍區顧問,葬禮按照大軍區正職規格辦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