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白最凄涼肅殺的一首詩,讓人看了沉痛唏噓!

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唐天寶十四年十一月,正在金陵的李白得知了安祿山起兵造反的消息。他的學生武愕主動前往山東一帶去接他的子女到江南,而他也前往當時已經淪陷的河南地區尋找妻子宗氏。

面對安祿山的叛軍,中央政府毫無招架之力,僅僅三十多天,東都洛陽淪陷。公元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帝。雖然到了五月李光弼與郭子儀進軍河北成功開辟第二戰場,收複河北十幾個郡,但是正面戰場不容樂觀。駐守潼關的哥舒翰在楊國忠和唐玄宗的瞎指揮下慘敗,二十萬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總指揮哥舒翰也成為了叛軍的俘虜。長安的淪陷,隻是時間問題了。

面對這樣的形勢,李白無話可說,帶着妻小在江南一帶四處漂泊。雖然他無能為力,但是依然密切關注着局勢變化。

756年六月,唐玄宗逃亡成都,途經馬嵬坡,軍隊嘩變,要求處死楊貴妃與楊國忠等人,楊貴妃隻好自殺謝罪。七月,太子李亨在河套地區稱帝(肅宗),玄宗稀裡糊塗成為太上皇。玄宗也隻好順應局勢,任命皇帝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永王李璘為四道節度使,負責穩定江南局勢。而李白正好在永王管轄之内。

李白最凄涼肅殺的一首詩,讓人看了沉痛唏噓!

李白為了能夠有機會為平叛出一份力,決定沿江而上,到廬山定居,以等候時機。果然,到廬山沒多久,永王李璘的聘書就來了。

永王來了聘書,李白是很沖突的,妻子宗氏也極力反對。自古以來,參與涉及皇位争奪的事情,一旦站錯隊,後果不堪設想。然而,說客韋子春是李白的朋友,加上李白也有争取為國效力的準備。此時,天下富庶太平之地都在永王治下,不少人都對永王寄予厚望。李白權衡再三,決定加入永王的隊伍,成為幕僚(參謀)。十二月,永王沿江而下,打算前往金陵穩定局勢,伺機北伐。

然而,永王顯然不是李白和其他人想象中的賢王,當然也不像後來史書上所說的永王主動叛亂。總之,肅宗任命高适為淮南節度使,讨伐永王的“叛軍”。沒錯,就是那個當年和李白杜甫一起在孟渚澤打獵的高适。

高适采取分化、瓦解敵軍的政策。僅僅一個月,永王就在丹陽吃了敗仗,丢了性命。李白隻得開始逃亡,可惜最後還是在安慶被捕,關押在浔陽的監獄裡。這下,李白面臨的可是謀反的死罪。他的妻子宗氏四處奔走,找關系營救,李白也在獄中寫信向他人求情,其中就包括高适。可惜,高适沒有任何答複。畢竟牽扯到皇室内部鬥争,作為軍事進階指揮的高适不能有任何意氣用事。

李白最凄涼肅殺的一首詩,讓人看了沉痛唏噓!

最後,江南宣慰司的宋若思出面求情(可能是高适授意的),免除了李白的死罪。但是活罪難逃,李白被判處流放夜郎,而且是終身流放。此時的李白已經五十七歲,就算不是終身流放,也很有可能在半道上因為水土不服或者勞累暴斃而亡。

現在有人說,這次事件充分說明了李白的短視與政治白癡。然而,當時的情況,很難說永王和肅宗誰對誰錯。要知道,肅宗雖然已經即位,但是永王也是太上皇玄宗欽定的軍事指揮,而且手下有膏腴之地。肅宗的即位反而有謀逆之嫌疑。至于所謂的永王叛變、肅宗平叛,不過是作為皇位争奪勝利者的肅宗對自己手足相殘的辯解。

對于這種大敵目前還玩窩裡鬥的行為,李白充滿了鄙夷,寫下了一首令世人震撼的《上留田行》:

"

上留田行

唐·李白

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峥嵘。

積此萬古恨,春草不複生。

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

借問誰家地,埋沒蒿裡茔。

古老向餘言,言是上留田,

蓬科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舉銘旌。

一鳥死,百鳥鳴。一獸走,百獸驚。

桓山之禽别離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

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

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

孤竹延陵,讓國揚名。

高風緬邈,頹波激清。

尺布之謠,塞耳不能聽。

李白最凄涼肅殺的一首詩,讓人看了沉痛唏噓!

所謂尺布之謠,是說漢代一首感慨兄弟相殘的民謠:“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可以看出當時李白對這樣的結果是多麼地不服和不滿。然而再不滿也沒辦法,事情已經這樣了。

就在皇室成員還忙于内鬥的時候,叛軍内部則是父子相殘。安慶緒幹掉了父親安祿山,郭子儀趁着叛軍内部不穩,在九月收複了西京長安。年底,玄宗回到長安。為了紀念,玄宗宣布賜酺五日,也就是說政府請客發福利,邀請一些人聚會吃喝五天。可惜,李白因為是戴罪之身,沒有能夠參與。

李白最凄涼肅殺的一首詩,讓人看了沉痛唏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