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知人之鑒,超佚古今。”

曾國藩是諸葛亮的鐵粉。《出師表》這篇文章,他讀過許多遍,尤其是在他帶兵打仗之後,對諸葛亮的胸懷心境佩服不已。

以區區蜀國,欲出師關中,北伐曹魏,志願宏大,事勢艱危,古今罕見。卻不言艱巨,唯遠大志氣。

曾國藩說:諸葛亮此文氣勢磅礴、光明氣象,非胸懷遠大、思慮精微之人能寫。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諸葛亮劇照

幾乎完人的諸葛亮鐵粉無數,第一号粉絲非杜甫莫屬。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有印象吧?杜甫所作詩詞有十數首是贊美諸葛亮的。

鐵粉之一的曾國藩為何卻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疑雲”是哪兩處?亮到底是“哪一點”不如他?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曾國藩

古有王陽明,今有曾國藩。

現在人們總喜歡拿曾國藩和王陽明對比。但從曆史記載來看,曾國藩貌似對王陽明不感冒。

諸葛亮是曾國藩最為喜愛的曆史人物之一,他羨慕諸葛亮“神機妙算,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本領,“鞠躬盡瘁,死後而已”的精神是自己此生的追求。

唐玄宗為十位曆史上的名将專門設立廟宇祭祀,稱為“武廟十哲”,目的在于告訴世人他們在軍事上的貢獻和才華。“武廟十哲”可代表中國古代軍事家的水準,諸葛亮赫然在列。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有“卧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之譽。

近乎完人的諸葛亮,穿過千年的歲月一點點走進了我們的内心深處。布衣出身,幸得名師,博覽群書,觀古通今,心懷心下。于深山草廬中韬光養晦,劉備三顧茅廬後,他暢談:“三分天下”之大勢。

白衣、羽扇,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博望坡火攻之計令歇業折服;奔東吳舌戰群儒扭轉乾坤;神人般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破百萬曹軍;周瑜死前悲痛:既生瑜何生亮。空城計吓退司馬懿,孟獲被七擒七縱、六出祁山、收姜維……

雖然正史上的諸葛亮沒有小說中的那麼玄乎,但仍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後世之人惋惜諸葛亮未能一統三國,還留下兩處“疑雲”讓人們争論不休。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

其中一處是街亭失守後揮淚斬馬谡,另一處則是臨死前殺魏延的決心。

鹹豐四年,曾國藩練兵出山,他迫切希望在戰場上建立功績,以此證明自己不是紙上談兵的書生。

出師當天早上,整個演武場熱鬧非凡。以他為首的全體兵将士氣高昂,隻待他一聲令下,大軍将開拔嶽州城與太平軍作戰。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水陸兩軍并發,數日抵達嶽州城三十裡外。探子來報,嶽州城是一座空城。曾國藩未戰取得首勝,全體兵高高興興進了嶽州城。

第二天夜裡,掉以輕心的曾國藩大軍被嶽州城附近的林紹璋部隊偷襲。倉促應戰,最終敗逃。

曾國藩:太平軍小小一股力量都打不過,還談什麼戰場殺敵立功,蕩平太平天國更是妄想。

不堪受辱的曾國藩,欲跳水自殺,幸而被副将救了下來。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事後他痛定思痛,重拾信心。渴望赢得一場戰争來一雪前恥,就在此時探子來報:靖港阖城隻有五百人駐守。

有了上次敗逃的教訓,曾國藩小心謹慎,仔細探查,确認無誤後才調兵遣将,心想此戰必勝無疑。等他的大軍聚集在靖港時,卻看不到半個太平軍的人影。正在他疑惑不解之時,突然得到一聲沖天的炮聲。

曾國藩心在滴血:這是太平軍的一個圈套。兵敗如山倒,一路逃到江邊。他指令副将在江邊插上大旗,自己仗劍立于旗下。悲憤大喊:“有過此旗者,立斬不赦!”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倉皇而逃的士兵繞過旗子登船逃命,迎戰到全線潰敗不到一頓飯的功夫。

聽着後面追兵一聲聲“活捉曾妖頭”地喊叫,曾國藩心如死灰:不行!我乃朝廷二品官,與其被活捉和侮辱,何不自己先上路。再次想跳水自盡的曾國藩還是被副将救了上來。

峰回路轉,曾國藩後來被救活了下來,隻能把戰況上報朝廷。他有個良好的習慣,每封文書發出前會再三檢查修改。此封自願請罰的奏折中,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把屢戰屢敗的慘敗戰果,改成了“屢敗屢戰”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彙報。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因一字之差救了自己,這種執着、倔強的精神,後來成就了“修齊治平一完人”的曾國藩。

曾國藩羨慕諸葛亮:亮的一生,敗績屈指可數。街亭失守揮淚斬馬谡,算是亮敗得最慘痛的一次。

雖然都是戰敗,但曾國藩分析二者的原因不同。

曾國藩認為:我敗是因為自身能力有限,怪不得别人。而亮,街亭失守以緻出祁山無功而返,乃是用人不當。馬谡是一位難得的人才,長處在于後方,不知何原因這次把他放在了前方。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圖檔來源網絡

曾國藩後面的人生偶有波折,總體來說順風順水。攻占江甯,追剿撚軍,主辦洋務,直隸政事,回任兩江。

中途,曾國藩因喪返鄉,湘軍開創出天下新局,而湘軍的将領皆出自他的門下。後來,曾國藩便着手栽培接替人,左宗棠才大卻很傲慢,曾國藩願意培養他。李鴻章好吃懶做,看似沒有任何長處,曾國藩卻發現:李鴻章看問題一針見血、直指要害。

左宗棠曾說:元輔,我自愧不如他;識人用人,眼光獨到。

李鴻章曾說:曾公,亦師亦友共事近三十年,傳授我學問技藝;攘外安内,威名赫赫,曠世奇才。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諸葛亮的一生,從未冤殺過一個自己人。揮淚斬馬谡是“疑雲”之一,後世之人沒有太多争議。但他去世前定要殺掉的魏延,卻成為“疑雲”之二,後世之人為此争議很大。

魏延可以說是名聲赫赫,立下無數戰功。諸葛亮一句“腦後生反骨”注定了他的結局,魏延是三國中一個十分悲劇的人物。

而被諸葛亮選中栽培的人,包括蔣琬、費祎、姜維,雖學到亮的謹慎心細,但在觀察力和眼光上遠遠不如諸葛亮。這三人是人才無疑,離“棟梁之才”仍有差距。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倘若能以有眼界、有氣魄者為接班人,諸葛亮死後不至于蜀國頃刻陷入難局。

曾國藩自着手栽培接班人,眼光不拘一格,桃李滿天下。同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二的左宗棠、李鴻章,兩江總督兼任南洋大臣的沈葆桢等,曾經皆是曾國藩的手下,這些人都是中國近代化過程的上司者,至今仍有影響。

諸葛亮近乎完人,曾國藩說: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

曾國藩故居

原來,被譽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從兩處疑雲來看,亮有一點不如我。”指的是在繼承人的選擇和培養上,諸葛亮遜色他三分。你認同嗎?

神機妙算諸葛亮,他傳奇的一生我們隻能仰慕。被稱為“近代聖人”的曾國藩,雖然他也高不可攀,但他的人生經曆更接地氣,看得見摸得着。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習知人、用人、聚人、育人的本領。你認同嗎?

感謝閱讀,關注@花豆老舒,聽精彩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