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将軍出走20年,建國後派人回鄉接母親,卻發現她在街邊乞讨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生死存亡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很多人都在用生命奉行着這句話。抗日戰争時期就湧現出了許許多多這樣的人,他們不畏生死,一次次地沖鋒陷陣,隻為了家國的安甯。

就有這麼一位偉大的母親看到中華大地滿目瘡痍,毅然決然地讓自己的兒子投身戰場,但是她自己孤身一人卻連飯也吃不飽,沒有國哪有家呢?若是沒有這麼多的人去抛頭顱灑熱血,或許我們連掙紮生存的權利也沒有。

這位偉大母親的兒子叫劉忠,後來随部隊南征北讨,立下了赫赫軍功,建國後被授予中将軍銜。

劉忠抛下年邁的老母投身戰場,這一去就是二十年,二十年間,他和母親都不知道對方的消息。戰亂年間,朝不保夕,誰都不确定什麼時候就有意外發生,二十年足夠發生太多事情了,是以無論劉忠還是他的母親,都一度以為對方早已不在人世,直到全國解放後,劉忠派人去尋找他的母親,卻發現她在街邊讨飯。而這二十年的軍旅生涯他又經曆了什麼?

一位将軍出走20年,建國後派人回鄉接母親,卻發現她在街邊乞讨

血戰湘江

劉忠聽從老母親的建議加入了紅軍,沒過多久,國民黨企圖剿滅紅軍,紅軍被迫二萬五千裡長征,劉忠自然也是長征的一份子,在長征途中,紅軍幾次遇到國民黨圍剿,雖然最後都化險為夷,但是也損失慘重。

在渡湘江的時候就遭遇了國民黨的圍剿,他們企圖在湘江把紅軍全部消滅,這一場戰争犧牲最多的是福建籍的戰士,劉忠是福建人,他對此感慨頗多,他說:“如果沒有如果沒有湘江之戰,解放後我們福建的将軍,不知要多出多少!”

作為一名福建籍戰士,這次戰争,劉忠可謂是從鬼門關爬回來的。那時劉忠是紅二師五團的政委,他的任務就是偵察,那個時候,能否突破湘江成為了紅軍能夠順利逃脫敵人堵截的關鍵,劉忠所肩負的偵察任務極為重要,稍有不慎,就會帶領着紅軍沖進敵人的包圍圈。

一位将軍出走20年,建國後派人回鄉接母親,卻發現她在街邊乞讨

湘江的這一場戰鬥,讓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直接減員到4萬人,犧牲相當慘烈,還是劉忠立了大功,才讓紅軍得以順利渡江。劉忠作為偵察部隊的一份子,他随時要冒着生命危險到敵方打探消息,在渡湘江的時候,他成功的探查到了全州還有桂林的資訊,他建議軍團首長立馬進軍占領這兩個地方,但是軍團首長不敢擅自行動,他還要請示李德,等得到指令後已經錯失了最佳的進攻機會,不過這個時候的劉忠還是放下了一肚子的怨氣,帶着隊伍去牽扯敵人,好讓大部隊安全渡江。

他帶領的部隊被敵人圍追堵截了一整天,幸好他沉着冷靜的指揮,最後才化險為夷,成功帶領隊伍擺脫了敵人,追上了大部隊,此後在長征的各種著名戰役中,劉忠都表現突出,就連劉伯承都稱贊他,說他“功不可沒”。

一位将軍出走20年,建國後派人回鄉接母親,卻發現她在街邊乞讨

進軍大西南

劉忠此後一路建立功業,為紅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抗日戰争結束後,他的最後一場戰役就是解放西南。當時解放西南的任務交給了賀龍,作為賀龍手下的大将,劉忠帶領部隊率先行動,他們如一把尖刀,勢如破竹一路向南,國民黨方面根本抵擋不住,他們一路從漳縣出發,路上有時候忍饑挨餓,沒有食物他們就忍着,他們解放汶縣的時候,經曆了一天一夜忍饑挨餓的追擊,最終成功俘獲2000名敵人,解放了汶縣。

在進攻摩天嶺的時候就更為艱苦,連續5天的露營,沒有食物,天寒地凍,這樣的條件甚至不比長征時期好多少,甚至他們連馬都沒有草料可以食用了。再艱難的條件也阻止不他們解放四川的雄心,隻要成功将摩天嶺打下來,他們就能夠為解放軍進入四川打開一條通道,在經曆了多日的艱苦後,他們成功将摩天嶺拿下,為解放軍解放四川取得了先決條件。

一位将軍出走20年,建國後派人回鄉接母親,卻發現她在街邊乞讨

在劉忠的上司下,他的隊伍不畏艱苦,即使是再艱難的條件,他們也能夠完美将任務完成,最後劉忠帶領隊伍一路将江油/成都等地方解放,最後西康省解放的時候,劉忠被任命為川西司令員。建國後,劉忠被授予中将軍銜,從加入紅軍開始一直到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他就一直沒有見過母親一面,甚至連母親的一點消息也沒有。

回鄉尋母

以前戰亂,自己要保家衛國,跟随着部隊南征北讨,身死也不是自己能做主的,母親一人在家,也是飽受戰亂之苦,也不知道她現在是否還健在,以前沒能力也沒機會去找尋家鄉的老母,現在局勢穩定了,自己也身居高位,有了條件去找尋母親回來享福,隻是20多年過去,最怕的就是物是人非。他一邊派人在家鄉打探老母的消息,自己也一邊親自到家鄉尋找,他心中也沒底,也不知道找不找得到,直到他偶然在街邊看到一個佝偻着身子的老人,老人白發蒼蒼,在沿街乞讨,起初隻是覺得老人眼熟,等到确定老人就是自己的母親的那一刻,他的淚水就已忍不住決堤了。

一位将軍出走20年,建國後派人回鄉接母親,卻發現她在街邊乞讨

無論是他還是他的母親,倆人都很意外對方還健在,驚訝的同時也都在欣喜,20年來,無論是誰,都想着以後再見的場景,但心中也隐隐有着擔憂,這樣的年代,母親又年事已高,劉忠去參軍的時候早就做好了以後再也見不到母親的打算,而他的母親同樣也知道打仗時候的身不由己,在送兒子去參軍的時候也就做好了再也見不到他的打算,或許是自己撐不過戰亂,或許是兒子在戰鬥中不幸犧牲,二人這麼多年都受到了太多的煎熬,不過此刻相見都還健在那就是皆大歡喜的事。

此後劉忠将老母親接到身邊,彌補他這二十年來對老母親的虧欠。家國天下,或許是每個人曾經的理想,但是俗話說“忠孝難兩全”,父母給他取名“忠”,最後他也不負父母的期望,忠于國家,忠于人民,要說虧欠,他于母親有很大虧欠,但是那個特殊年代,不選擇去衛國,或許連家都保不住。

一位将軍出走20年,建國後派人回鄉接母親,卻發現她在街邊乞讨

劉忠的選擇是非對錯難以說清,但是無論何人給他評價,他都隻有對,沒有錯,他的母親也深明大義,知道國家需要什麼,她不在乎自己以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她最在乎的是這個國家以後是什麼樣子,這樣偉大的人,命運也沒有虧欠她,讓她得以安享晚年。

人活着為了什麼,我想劉忠和他母親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不為了自己,是為了這個天下,個人的榮辱不算榮辱,個人的生死不算生死,即使是二十年三十年再困難的生活,熬過來也都不算什麼,難的是做做決定時候的思前想後、猶豫不決,明知道自己将要面對什麼還依舊毅然決然,這樣才是偉大,他們都是我們國家最值得尊敬的偉大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