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正常死亡的兩個中将,蔣介石為什麼非要屍體拍照備案?

非正常死亡的兩個中将,蔣介石為什麼非要屍體拍照備案?

1944年是全面抗戰第七年,日軍為了摧毀中國西南内陸航空基地,發動了縱貫大陸交通線的“一号作戰”(中方稱之為豫湘桂戰役)。盡管國民政府軍隊在許昌、洛陽、衡陽、桂林等地拼死抵抗,但終究不敵日軍最後瘋狂,戰鬥減員超過五十萬人。大戰期間,蔣介石試圖通過殺一儆百挽回戰場頹勢,先後處決了丢失湖南長沙和廣西全州的第四軍軍長張德能、第九十三軍軍長陳牧農。

坊間傳聞張德能是張發奎的侄兒,槍斃陳牧農乃張發奎發洩私憤,“蔣委員長殺我一個張德能,我也殺了他一個陳牧農,可以互相抵消了”。事實是不是這樣呢?筆者通過梳理、解讀原始檔案,發現此一說法完全無中生有。

非正常死亡的兩個中将,蔣介石為什麼非要屍體拍照備案?

豫湘桂戰役中的國軍負傷官兵

長沙陷落,槍斃第四軍軍長張德能

1944年5月14日,蔣介石緻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敵軍打通平漢路以後,必繼續向粵漢路進攻,企圖打通南北交通,以增強其戰略上之優勢。其發動之期當不在遠,務希積極準備,勿為敵寇所乘,以粉碎其企圖為要。”

基于日軍以往三次受挫湘北,薛嶽不以為然:“自第三次長沙戰役以後,敵人不敢再攻長沙了。”參謀長趙子立婉言相勸:“看敵人到處抓伕,水陸運輸繁忙,其形勢與以前顯然不同,兵力很大……”薛嶽哪裡肯聽,堅持要照老套路,一成不變地在長沙外圍與日軍決戰。

非正常死亡的兩個中将,蔣介石為什麼非要屍體拍照備案?

薛嶽

沉寂兩年多的湘北大地再起烽煙,第四軍奉命固守長沙及嶽麓山。第四軍下轄三個師,其中第五十九、第九十師屬于廣東部隊,與薛嶽關系十分密切。軍長張德能青年時曾在雲南講武堂學習,從排長一步步升遷至師長,倒也不失軍人本色。然而當上軍長後,張德能開始沉湎繪畫、書法和吟詩,甚至還娶了一位“戰地夫人”。

北伐時期,第四軍素有“鐵軍”稱号,不過今非昔比,據諜報參謀調查,該軍各級主官平時忙于經商應酬,日常訓練敷衍搪塞;長沙疏散時,副官處長擅扣商船,敲詐勒索,以飽私囊;戰鬥發生時,竟然有一些官兵尚在掩護部中聚衆賭錢。

非正常死亡的兩個中将,蔣介石為什麼非要屍體拍照備案?

張德能

薛嶽離開長沙時,示意趙子立留下協助照料,按趙的意思,“隻要守住嶽麓山,就是守住了長沙”,不贊成第四軍主力擺在湘江東岸城區。張德能認為參謀長無權指揮,堅持長沙兩個師,嶽麓山一個師。

為此,趙子立在電話中與薛嶽大吵起來:“既然我不能指揮,留我在此幹啥?”薛說:“不行!你在那裡聯絡。”6月17日,長沙部分陣地失守,嶽麓山守軍疊電告急。據趙子立回憶,張德能很沮喪:“敵兵強大,長沙難守,我想按你的意思以主力守嶽麓山。”趙說:“能過來嗎?晚了吧!你知道,你不歸我指揮,但如你一定要轉移時,我仍同意,并仍負建議的責任。”第五十九師參謀長張國泰的說法不盡相同:“當日上午,趙子立打電話給軍長,嶽麓山守軍隻能堅持到黃昏,嶽麓山不保,長沙勢難固守。軍長找師長們商議,表示不能見死不救。”

非正常死亡的兩個中将,蔣介石為什麼非要屍體拍照備案?

晚年趙子立回憶長沙失守

不管怎麼說,張德能最終決定留下兩個團繼續守長沙,其餘連夜增援湘江西岸嶽麓山。奈何臨時變陣過于倉促,軍部未及制定周密的渡江計劃,也沒有指定專人維持渡江秩序,反而加快了嶽麓山、長沙的失守。

第四軍戰後總結經驗教訓,認為“司令部位置于戰鬥激烈時絕不可移動,方免渙散士氣,動搖軍心。縱萬不得已時,指揮官必先到達新指揮所,再行逐次轉移部隊。敵人火力下轉移兵力,乃用兵至大錯誤,尤以背水戰為猶然”。

6月19日晚上,蔣介石證明“第四軍擅自放棄長沙”,在日記中黯然寫道:“最可痛心者,為最新式之重炮與山炮,皆布置于嶽麓山,而完全喪失,第四軍有名無實,十餘年來之虛譽,其弱點至此,始暴露殆盡,而餘之不加檢察,一任部屬之所為,對于長沙重鎮,派其死守,乃為餘之罪也。但對該軍長,非嚴懲不可。”

9月,國民參政會三屆三次會議召開,蔣介石闡述槍斃張德能的原因:

“長沙失守之速實在出于統帥部意料之外的,近年來長沙的工事一再加強,而且長江以南精銳的武器差不多都集中使用在長沙近郊及嶽麓山各重要據點。守衛長沙的第四軍是我們革命軍裡面最有曆史的部隊,統帥部當時相信其必有與城共存亡的決心。誰知作戰不到一周,統帥部就和他們失去了通訊上的聯絡,當時還以為無線電發生了障礙,決不料長沙已經失陷。照連坐法的規定,軍長不奉命擅自撤退者,槍斃其軍長。當即令第九戰區長官部将其押解來渝,軍法從事,業已槍斃。第四軍自從我在廣東作戰以來,所有的功績、精神、紀律皆極優良,而現在結果如此,是以我不得不忍痛犧牲,槍斃其軍長。”

全州失守,處決第九十三軍軍長陳牧農

1944年7月上旬,第九十三軍奉命增援第四戰區。軍令部制定作戰方案:(甲)以一部占領黃沙河陣地,以主力死守全州。此案确實有效,但犧牲較大。(乙)在黃沙河、全州、嚴關口、大榕江各地區,逐次持久抵抗,再依狀況參加桂林決戰。此案犧牲較小,但不易确實實施。考慮到全州是廣西北部連接配接湖南的門戶,蔣介石裁定“應照甲案實施”。

第九十三軍下轄第十師和新編第八師,抗戰初期在山西戰場表現出色,積極配合過八路軍“百團大戰”。1942年秋,第九十三軍調歸重慶衛戍司令部指揮,大後方環境安逸,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的軍長陳牧農逐漸腐化,慢慢地過起了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從四川開赴廣西,第九十三軍紀律蕩然,沿途到處拉夫擾民不說,有些軍官竟用軍車載運物資到重慶做生意,甚至在貴陽還差點和當地駐軍發生火并。

非正常死亡的兩個中将,蔣介石為什麼非要屍體拍照備案?

陳牧農

9月初,蔣介石電令陳牧農:“務期在敵人斷續攻擊之下,能固守全州三個月以上。”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視察全州防禦工事,好心地提醒陳牧農:“你最大的錯誤是對委員長誇下海口,堅守三個月是不可能的,我期望你守兩星期。我會報告委員長,減輕你的負擔。”

張發奎說到做到,旋即打電話給蔣介石,鑒于兵力不足,防禦工事脆弱,守全州三個月是不可能的。蔣介石反問能守多久,張發奎建議第九十三軍在全州至靈川之間節節抵抗,但不可撤至靈川以南,搶運物資至少需要兩個星期。

聽完張發奎的意見,蔣介石不再堅持死守全州。第四戰區補發指令,規定第九十三軍在不得已時,“逐次向興安、大小溶江預備陣地互動轉進,惟自黃沙河戰鬥開始之日起,最少須滞敵半個月以上,又各次撤退時機,要候長官部指令”。

非正常死亡的兩個中将,蔣介石為什麼非要屍體拍照備案?

抗戰後期的蔣介石

萬萬沒有想到,第九十三軍壓根不頂用,僅僅與日軍接觸幾天就喊招架不住。9月12日深夜,全州專員打電話報告張發奎:“全州城内火光沖天,爆炸聲甚巨,電話已中斷,興安發現少數潰兵,情況似有變化。”

張發奎非常焦慮,急令進階參謀李漢沖星夜驅車了解情況。翌日拂曉,退到興安縣的陳牧農向李漢沖解釋說:“昨夜全縣西側高地被敵襲擊,左側背與後方聯絡線均已受威脅,為撤退安全和爾後戰鬥起見,不得不放棄全縣,情況緊迫,彈藥糧秣無法全數撤走,乃作了焚毀處置,因電話中斷,不及請示長官部。”

非正常死亡的兩個中将,蔣介石為什麼非要屍體拍照備案?

《良友》雜志封面上的張發奎

實際上戰鬥并不激烈,日軍對于第九十三軍輕棄全州大惑不解:“黃沙河對岸和大結以南高地上的陣地,構築極為堅固,是以洞穴碉堡為中心組成的縱深達四公裡的陣地。此外,在塞前嶺、江家村、五裡村以南高地一線,還有尚未竣工的縱深達三公裡的陣地。重慶軍放棄如此堅固陣地竟然退卻,其意圖何在,實難了解。”

蔣介石不勝駭異,日記顯示:“乃電張發奎,如果有此事,則陳牧農應就地槍決,以昭炯戒。此又一不測之恥辱,所部軍官之幼稚與無膽識,幾使無地自容矣。”張發奎不想做惡人,建議移交重慶軍事法庭審理。蔣介石決心已定,9月19日電令“務将陳牧農槍決後的屍體拍照呈核備案。”

非正常死亡的兩個中将,蔣介石為什麼非要屍體拍照備案?

9月14日,蔣介石嚴令張發奎槍斃陳牧農(台北“國史館”檔案)

張發奎隻好出示電報,陳牧農不服,要求直接與蔣介石通話。張發奎打電話給侍從室主任林蔚,林說:“委員長已經休息了,不必報告,指令已經下達,請長官立刻執行就是了。”陳牧農萬分絕望,坐到桌前給在四川江津教書的妻子寫了一封絕筆信:“我贻誤軍機,愧對國人,我死後盼你撫育孤兒,善自為之,并将我遺骨揚灰免污國土。”

由此可見,槍斃陳牧農完全是蔣介石的意思,所謂張德能是張發奎的侄兒,槍斃陳牧農乃張發奎發洩私憤,“蔣委員長殺我一個張德能,我也殺了他一個陳牧農,可以互相抵消了”。稍一考證純屬無稽之談,張德能是廣東開平人,張發奎是廣東始興人,何來叔侄關系。曆史上太多人雲亦雲之事,其實隻要願意花功夫考證,你會發現很多說法都是不靠譜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