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視點|百年建築化身“洞窟”,見證敦煌文化以全新方式融入城市空間

文化視點|百年建築化身“洞窟”,見證敦煌文化以全新方式融入城市空間

《敦煌奇境——傳奇洞窟220窟之謎》特展現場。

置身周長63米的環繞式光影劇場,看動畫重構壁畫風采,舞者複原壁畫舞蹈;落座搬入展廳的酒肆,在漫長的欲雪冬夜裡點一杯“特調”,享唐時宴飲……新年伊始,上生·新所裡原海軍俱樂部這幢有着近百年曆史的老建築化身敦煌洞窟,迎來敦煌研究院首個官方授權指導的線下多媒體特窟特展《敦煌奇境——傳奇洞窟220窟之謎》,打通人們對于敦煌文化的五感體驗。

由敦煌研究院與上海零卡文化共同出品的這個展覽,顯然不同于以往常見的敦煌展。一方面,它從單一特窟以及特定題材展開叙事線索——聚焦作為樂舞圖像代表的莫高窟特窟第220窟壁畫,鋪開大唐樂舞民俗畫卷;另一方面,它首創“巡展式零售綜合體”概念,将敦煌文化以全新方式融入城市空間,以文化場景創造着可期的新消費。這将是一個為期三年的全球巡展項目,上海站為全球首展。

無論展覽微視角而強深度的诠釋,還是讓敦煌文化更具親和力、體驗感和人情味的嘗試,無不喚起華夏兒女内在的文化自信,也給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帶來頗多啟示。

環繞式叙事疊加多元業态,以敦煌樂舞揭開初唐生活畫卷一角

敦煌莫高窟現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個,其中有壁畫和彩塑的洞窟492個,壁畫面積合計4.5萬平方米,内容涉及古代的宗教、文化、藝術、政治、經濟、軍事等。此次展覽選擇最貼近生活的音樂舞蹈作為切入點,以有着代表性樂舞圖像的莫高窟第220窟揭開初唐生活畫卷的一角。

莫高窟第220窟建立于初唐,存有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題記。窟内主室北壁藥師經變的樂舞場景占據整幅畫面的三分之一,場面宏大,同時也是最早真正意義上的經變樂舞圖,其題材、布局都具劃時代意義。上世紀40年代,随着莫高窟第220窟主室表層的千佛壁畫被剝落,這一初唐藝術傑作才赫然重晖。除卻藝術性與傳奇色彩,莫高窟第220窟更為觀衆打開了解初唐長安生活的一扇窗。壁畫中大規模樂隊配置、大型燈輪燈樹、被大部分學者認為是胡旋舞的樂舞場景,種種線索将壁畫來源指向長安城上元夜大型燈會。

步入展覽,觀衆就像跟随第220窟供養人步入尋夢長安之旅,解謎壁畫緣起。展覽不僅以高清數字列印的方式複刻了精美絕倫的第220窟壁畫,更以多媒體劇場、情景打造、壁畫樂器實物複原等豐富的展陳手段,配合原創音樂、展廳定制氣味等,立體化重構出中古曆史和生活,重制壁畫千餘年前的鮮亮風采。這是一種環繞式叙事,其中環繞式光影劇場展現得尤為明顯——輕叙事節奏,沉浸式觀感,四面螢幕分别投影出不同的内容,觀衆可以任意選擇面向哪一面。這種叙事多少受到敦煌早期壁畫的啟示——沒有明确的觀看順序,從哪裡開始觀看都不影響了解。

此次展覽最令人大開眼界之處,在于開創性地營造了一個複合型空間,引入酒肆、舞劇等新業态,打破展覽空間限制。例如,每晚,展廳都會化身沙漠主題的“月升酒肆”,将敦煌壁畫中世俗宴飲的場景融入現代人的夜生活之中,供應多款特調酒水,從視覺、味覺上打開觀衆對敦煌的想象。每周五、周六晚,這裡還将上演取材自敦煌壁畫的國内首部音畫互動歌舞劇《彼岸花》,特邀知名編舞攜新銳舞者,将古老的東方美學帶入新的媒體、場地背景下,為觀衆帶來關于敦煌更加豐富的感官體驗。

不可移動的敦煌瑰寶何以步入今天的大衆生活,值得持續探索

敦煌,地處古代絲綢之路咽喉要地,見證着東西多元文化交流互鑒的曆史。可惜,作為不可移動文物,敦煌石窟中那些延續千年、精美絕倫的壁畫、彩塑和石窟建築統統不可能搬到别的地方展示。研究者隻能想盡辦法把它們複制出來。數十年間,敦煌研究院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辦過的展覽不計其數,早年辦展用的是老藝術家們的臨摹品,漸漸地得益于“數字敦煌”,高清采集的壁畫和彩塑能夠以更為多樣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單單在上海,近年來舉辦過的敦煌主題特展就不在少數,其中2015年亮相喜瑪拉雅美術館的“敦煌:生靈的歌”、2018年登陸上海中心的“絲路敦煌·幸福生存”文化藝術展,都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武瓊芳認為,此前的諸多實踐還遠遠不夠,敦煌故事引人入勝的講述值得持續探究。據她透露,曾經有過一個大規模調查,關于“提到敦煌,你會想到什麼詞”,最終統計出爐的前三個答案分别為“神秘”“遙遠”和“飛天”。這份調查讓她意識到國民對敦煌的了解依然非常有限。“作為學術研究機構,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将準确的、價值導向積極的資訊傳遞給公衆。”

别看此次特展大開腦洞,故事的生動與豐滿都以嚴謹的學術研究作為基石。策展團隊與敦煌研究院專家緊密合作,呈現出敦煌壁畫樂舞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時,策展團隊廣邀文史專家、音樂人、多媒體設計團隊共同開發制作,精心鑽研以破解初唐社會圖景的合理還原、壁畫色彩的全新演繹、大唐音樂的當代诠釋等策展難點,讓千年敦煌壁畫步入當下。武瓊芳坦言:“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用展覽為觀衆定義敦煌,而是想營造一座橋梁,拉近敦煌和大衆的距離。”這是因為,敦煌就是一個百變美人,不一樣的眼光,不一樣的專業背景,不一樣的年齡層,不一樣的文化背景,看到的敦煌都是不一樣的。多元、豐富、包容,也正是敦煌最大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首站所在的上生·新所,是上海“城市更新”的樣本。這使得敦煌在此展開的對話富有層次——來自敦煌壁畫的唐代藝術與現代藝術關聯,多媒體展覽也為園區内的曆史建築帶來新的業态。在業内看來,這樣一種實踐,提示着傳統文化與魅力城市空間的結合成為新趨勢,帶來消費新風尚。當傳統文化成為文娛消費的重要主題,它将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越來越美的城市空間同樣需要高品質的文化内容來填充。這兩者的融合未來還将随着創意的更新,擦出越來越讓人驚喜的火花。

作者:範昕

編輯:範菁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