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開國中将,是主席最倚重的軍事高參,老蔣想要卻得不到

這位開國中将,是主席最倚重的軍事高參,老蔣想要卻得不到

以前在做曆史雜志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郭化若”這個名字,有讀者打電話問:是不是你們寫錯了,應該是郭沫若?有了解的讀者也會問:郭化若跟郭沫若是兄弟嗎?

其實都不是,這個人就是叫“郭化若”,開國中将,跟文學家郭沫若一點關系都沒有。

這位開國中将,是主席最倚重的軍事高參,老蔣想要卻得不到

不光是現在的讀者有誤會,在抗戰時期就有人弄錯了,1939年底,郭化若發表了一篇《孫子兵法之初步研究》,在國軍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周公有一次從重慶回延安,還跟主席說起來:

“有些國民黨軍官向我打聽寫《孫子》文章的郭化若何許人也,和郭沫若是不是兄弟?我答:他是我們的軍事高參,和郭沫若先生沒有親戚關系,但他在我國軍事理論界的地位,應該和郭沫若先生在革命文學上的地位相當。”

郭沫若雖然在建國後的一些事很有争議,但在革命時期還是非常值得稱道的,尤其是抗戰文化宣傳方面,全國無出其右者。周公說郭化若在軍事理論界的地位跟郭沫若在革命文學上的地位相當,亦足見郭化若的軍事理論水準之高。

郭化若1904年生于福建福州市,21歲時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跟林總、張靈甫、劉志丹等人成為同學。請注意,在那一期3000多名考生中,郭化若的入學成績排名第一。

這位開國中将,是主席最倚重的軍事高參,老蔣想要卻得不到

(圖:年輕時的郭化若)

畢業後,因為極其優秀的軍事才能,蔣介石兩次邀請他擔任參謀秘書,但郭化若兩次都拒絕了。為什麼呢?民間有一種說法,說郭化若會看相,看了老蔣後,認為這個人富貴有餘,但非治世之明君,不能跟着他瞎混。

當然,看相這種事隻是民間傳說而已,郭化若拒絕給老蔣當軍事參謀,無非是因為老蔣已經偏離了革命的道路,不是一路人。

那麼,郭化若認為的同路人是誰呢?答案是朱老總。當年南昌起義失利後,很多人都選擇了離開軍隊,但郭化若卻千裡迢迢找到了朱老總保留下來的隊伍,成了朱老總麾下的一員。

1930年,郭化若被調任紅4軍軍部參謀處處長,後來又相繼擔任紅1軍團指揮部參謀處長、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參謀處長、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秘書長等職,成為主席、朱老總等人的重要軍事高參。

主席曾跟他開玩笑地說:“你是福建人,但你的見識卻不是‘浮見’,是‘深見’,是深可見底的。”

這位開國中将,是主席最倚重的軍事高參,老蔣想要卻得不到

1937年底,郭化若被任命為軍委第一局(簡稱軍委一局)局長,軍委一局是幹什麼的呢?就是軍委總參謀部的作戰局,包括作戰、情報、機要、管理四個科。主席曾特地給郭化若寫信,告訴他:“你不擔任任何别的事,專注于戰略問題的研究及編輯部事務,務把軍事理論問題弄出個頭緒來。”

本文開頭說的《孫子兵法之初步研究》,就是主席安排給郭化若的任務,郭化若不負厚望,寫出了這篇洋洋大作,直到今天仍然是《孫子兵法》研究的重要資料,郭化若也被公認為研究《孫子兵法》最權威的專家。

這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人:張震,在拍《一代宗師》的時候,王家衛導演讓他去學學八極拳,沒想到張震卻學成了八極拳的全國冠軍。就是這麼敬業!

1939年,延安開辦參謀訓練班,原本是想請主席講“戰略學”的課程,但主席沒去,而是推薦了一個人,就是郭化若,還對負責人說:“你們放心,郭化若授得不亞于我。所謂‘不亞’,就是和我差不多,甚至超過我。”

大家都知道,主席以“戰略大家”著稱,全世界也找不出幾個能跟他媲美的人,但看看他對郭化若的評價,可想而知郭的能力确實不一般。

這位開國中将,是主席最倚重的軍事高參,老蔣想要卻得不到

解放戰争開始後,郭化若離開了延安,去了山東,先後擔任華野6縱副司令、4縱政委、第9兵團政委等職,至于起到了什麼作用,看看他的搭檔怎麼說的吧——

6縱司令王必成說:“有郭化若在,我們6縱才能真正必成啊!”

4縱司令陶勇說:“有主席的高參坐鎮,我陶勇真的是既無憂更無畏了!”

三野總司令陳老總說:“化若,你真是能者多勞啊!”

看看吧,主席身邊下來的人,天生自帶光環。

以郭化若的資曆和地位,基本上應授上将,畢竟是兵團政委級别,但實際上隻給了個中将,有點低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