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授銜典禮結束,尚有人孤立于台下,周總理一查,原來事出有因

開國授銜典禮結束,尚有人孤立于台下,周總理一查,原來事出有因

開國授銜典禮結束,尚有人孤立于台下,周總理一查,原來事出有因

1955年新中國的授銜和授勳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上首次實行的軍銜制,是新型人民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重要标志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其中飽含了對開國将帥進行論功行賞的濃重意味。

不過,很多人不大知道這次授銜和授勳的詳細流程,更不知道其中發生的許多小插曲、小細節。

開國授銜典禮結束,尚有人孤立于台下,周總理一查,原來事出有因

這裡簡單來說一下。

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将官軍銜的典禮舉行時間是1955年9月27日14時30分。

地點就在中南海西北岸紫光閣西邊的國務院禮堂。

紫光閣在明朝名叫“平台”,是明朝皇帝觀看射箭比武的場所。

補充一下,曆史上著名的“平台奏對”就發生在這兒,當時,“牛皮大王”袁崇煥就在這兒向崇祯皇帝口無遮攔地吹起了“五年平遼”的牛皮。

到了清朝,平台直接成為了皇帝殿試武進士和檢閱侍衛大臣的地方。

不過,乾隆帝即位後,他下令廢台建閣,取名“紫光閣”。

我們知道,東漢光武帝有雲台二十八将,唐太宗有淩煙閣二十四功臣。這“雲台二十八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的說法,就來源于這些功臣的畫像被懸挂于雲台和淩煙閣的緣故。

乾隆帝建紫光閣,也讓大内禦畫師将征戰中建功的清朝賢臣良将進行描形繪像,然後把的畫像懸挂其中,稱“紫光閣功臣”。

不難看出,選擇在這兒給人民軍隊的将領授銜,更具革命意義。

開國授銜典禮結束,尚有人孤立于台下,周總理一查,原來事出有因

這個授銜典禮授予的軍銜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797名少将。

授銜順序是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顯而易見,粟裕就是最早正式戴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的人。

開國授銜典禮結束,尚有人孤立于台下,周總理一查,原來事出有因

不過,必須說明,參加接受授銜和授勳的将官,都是在京的将官,而且,他們當時身上穿的都是50式軍服, 55式将帥禮服是在授勳時才穿的。

這次授銜典禮結束後,各地駐軍将官和校官的授銜和授勳儀式分别在北京、南京、蘭州、成都、廣州、武漢、沈陽等七個地區舉行,原定時間是在10至11月之間完成的,但由于各種原因,推遲到11月和12月才舉行。

由于參加這次授銜典禮授受授銜的将官人數較多,而在下午5時整,還要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暨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争時期有功人員勳章典禮,時間非常有限。是以周總理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調整授銜方式,以加快授銜進度。

開國授銜典禮結束,尚有人孤立于台下,周總理一查,原來事出有因

最終,授銜儀式如期地進入了尾聲。

但是,授銜儀式已經結束,原本在台下等候授銜的隊列已經散了,卻還站立着一個孤單的身影。

周總理一看,認得他是江蘇省軍區的第二政委黃火星,就問:咦?你剛才為什麼不上台接受軍銜?

黃火星如實回答,說,沒聽到叫我的名字。

周總理大感奇怪,明明記得黃火星是被授予中将軍銜的,怎麼會沒有他的名字?

說起來,黃火星也是一個老革命了。他在1930年就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第十一軍第一團政委,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他奉命留在了閩西,堅持打了艱苦的南方三年遊擊戰争。抗戰爆發後,他是新四軍三團團長。在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中,駐紮在皖南泾縣的新四軍九千餘人,遭遇了國民黨軍的伏擊,除約兩千人在他和傅秋濤率領下,大部被俘、失散或陣亡。

可以說,黃火星得授予中将軍銜,乃是實至名歸,怎麼會沒有他的名字?

黃火星向周總了解釋說,他剛才聽到有念“黃火青”的,但不是“黃火星”。

周總理瞬間明白,這真是事出有因。

開國授銜典禮結束,尚有人孤立于台下,周總理一查,原來事出有因

黃火青和黃火星兩人的名字相近是不假,但黃火青的革命資曆更深,揚名更早。黃火青是為數不多的同時在紅一、二、四方面軍任過職的紅軍進階将領,和他擁有過這樣經曆的人,隻有陳伯鈞、李幹輝、彭紹輝等寥寥幾個人。

而且,長征結束後,他還參加了慘烈無比的西征,其間九死一生的兇險經曆,絕不會小于黃火星在“皖南事變”中的突圍。

不過,周總理非常清楚,黃火青沒有軍銜。

隻能說,出現這種失誤:要不是念的人念錯了,就是聽的人聽錯了。

他讓人重新宣讀黃火星的名字。

黃火星于是莊重地走上主席台,雙手接過周總理的授銜指令狀,向周總理行了一個标準的軍禮,在熱烈的掌聲中走下授銜台。

開國授銜典禮結束,尚有人孤立于台下,周總理一查,原來事出有因

再說回黃火青。

黃火青比黃火星大了八歲,他出生于1901年,是湖北省棗陽市新市楊莊村人。

而黃火星出生于1909,是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龔坊鎮姚家村人。

黃火青共有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四,和大哥、五弟、八妹一起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黃火青在武漢勞工運動講習所受訓,不久編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改編的獨立師補充第二營當兵。同年6月,和八妹被選送往蘇聯學習軍事,先後在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中國特别軍事政治班、莫斯科進階射擊學校、第一步兵學校學習。

開國授銜典禮結束,尚有人孤立于台下,周總理一查,原來事出有因

1929年,黃火青回國後,在中央蘇區擔任軍政委和紅九軍團政治部主任。

也就是說,黃火青擔任軍政委的時候,黃火星尚未參加紅軍。

黃火青的紅九軍團政治部主任後來由李濤接替,而李濤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

陳赓擔任彭楊步兵學校校長時,黃火青擔任其政委。

長征開始後,步兵學校編為幹部團,陳赓擔任團長,宋任窮擔任政治委員。1955年宋任窮被授予上将軍銜。

還有,黃火青和王樹聲、郭天民、李聚奎是參加了西路軍行動得以奇迹生還的将領,1955年,王樹聲被授予大将軍銜;郭天民被授予上将軍銜;李聚奎被授予上将軍銜。

開國授銜典禮結束,尚有人孤立于台下,周總理一查,原來事出有因

……

黃火青沒有軍銜,是因為他在建國後已經離開了部隊。

黃火青在新中國建國後的工作成就非常之大,著名的“三黃治津”,說的就是他和黃克誠、黃敬先後擔任天津市委書記治理天津的事,這三人當中,他治理天津的時間最久。

此後,他在遼甯工作了近20年,于1978年,黃火青擔任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為副國級,為國家上司人之一。

開國授銜典禮結束,尚有人孤立于台下,周總理一查,原來事出有因

黃火青逝世于1999年,享年99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