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劉汝明兵團在福建被全殲,他手下三位軍長是誰?結局如何
1948年,為了适應大兵團作戰,蔣介石将國民黨第4綏靖區編為第8兵團,劉汝明被任命為兵團司令,下轄第55軍、第68軍以及第96軍,後第8兵團參加了淮海戰役,遭遇了慘敗。此後,劉汝明率領第8兵團殘部逃到長江一線,面對解放軍的進攻,第8兵團幾乎是一觸即潰,劉汝明率領殘部倉皇而逃,後最終在福建被全殲。

那麼,第8兵團的3個軍長是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事實上,第8兵團的3個軍長分别是55軍軍長曹福林、68軍軍長劉汝珍以及96軍軍長于兆龍,下面我就一一介紹這幾位國軍将領。
首先是55軍軍長曹福林。曹福林是西北軍出身,曾在馮玉祥手下擔任29師師長,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中失敗後,曹福林便進入國軍部隊之中,升任14軍軍長。抗戰時期,曹福林調任55軍軍長,由于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他在今後的長達十年的時間裡,幾乎未升一職。
盡管如此,曹福林還是為抗戰立下過汗馬功勞,1937年曹福林率部據守臨邑,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曹福林下令部隊嚴防死守,始終未曾後退一步,後來日軍攻入城中,曹福林又指揮部隊進行巷戰,後被迫從臨沂撤走。此後,曹福林又率部參加了武漢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鄂西會戰等,解放戰争中,曹福林仍然擔任55軍軍長,先後參加魯西南戰役、鄭州戰役、渡江戰役,1949年,55軍在福建被全殲,曹福林也逃到了台灣。
然後是68軍軍長劉汝珍。劉汝珍是劉汝明的親弟弟,早年間在馮玉祥身邊當親兵,馮玉祥垮台後,他便投靠了哥哥劉汝明,擔任679團團長。抗戰爆發後,劉汝珍率領全團在廣安門阻擊日軍,當時27旅旅長石振綱臨陣退縮,劉汝珍主動扛起了27旅的大旗,後成功突圍而出。戰後,劉汝珍被提拔為27旅旅長。
此後,劉汝明辭去68軍軍長之職,在劉汝明的斡旋下,劉汝珍成功接任軍長,抗戰勝利後,劉汝珍在與解放軍的作戰中輸多勝少,渡江戰役時,戰鬥剛剛打響,劉汝珍便率領68軍撤出戰場,後在廈門被解放軍全殲,劉汝珍最終逃到了台灣,1999年病逝于洛杉矶。
最後是96軍軍長于兆龍。于兆龍1898年出生于山東濱縣,他是黃埔3期生,畢業後進入國民革命軍中擔任見習排長,于兆龍很會打仗,又是黃埔軍校生,在軍中升職非常快,到抗戰前夕,他已經是44師的主力團長。抗戰時期,于兆龍曆任131旅旅長、軍政部西北購馬所所長、44師師長、國防部部員等。抗戰勝利後,于兆龍擔任整編45師師長,後升任96軍軍長,參加了渡江戰役,戰敗後率部逃到了福建廈門。
1949年,96軍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中節節敗退,幾乎全全軍覆沒,于兆龍趁亂逃了出去,後一路逃到了台灣,此後曆任澎湖中部防衛司令、“國防部”戰略計劃委員會委員等。1963年,于兆龍因病去世,時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