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場景相對固定的商用車自動駕駛,有望早于乘用車自動駕駛實作商業化。
昨天,此前曾經接受過鎂客君采訪的圖森未來(詳見文章
《「鎂客·請講」圖森未來陳默: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加速自動駕駛落地》)宣布,他們已經獲得了來自全球晶片巨頭英偉達(NVIDIA)的投資。
此次投資後,英偉達以資源+資金的方式占股3%。而對于整個B輪的進展,目前圖森未來方面還未全盤托出。但是有消息爆出這次的融資數額高達千萬,領投方為圖森未來的“老朋友”新浪(注:圖森未來此前就獲得過新浪五千萬元人民币的A輪融資)。這輪投資後,圖森未來的估值達到了18億人民币,也就意味着英偉達的投資至少是千萬人民币級别。
據圖森未來CEO陳默介紹,數月前英偉達即已達成投資意向,目前融資已交割完畢,投資款已到賬,雙方才決定對外公布這一資訊。
圖森未來的優勢在于,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商業化之路更快
猶記得之前鎂客君在采訪圖森未來CEO陳默的時候,明顯感覺到這家公司并不是一味的沉迷于資料和技術,而是更加強調技術該如何落地,或者這也是他們能夠獲得英偉達青睐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圖森未來的商用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業化之路,恐怕要比一般乘用車自動駕駛技術明顯更快,原因有如下幾點:
低成本化解決方案能夠加速商業化。在目前計算機視覺為主的技術方案下,圖森未來的硬體成本可以控制在人民币30-40萬元左右,并且還有望繼續降低,并最終控制在10萬元人民币以内。之是以不使用雷射雷達作為感應器,一個關鍵原因是現階段雷射雷達的造價依然過高,不過陳默也表示未來成本下來之後,不排除會啟用雷射雷達的可能。
商用車自動駕駛應用場景有其自身優勢。我們知道商用車也就是俗稱的大卡車,這樣類型的貨運車輛,常年奔波在道路環境相對單一、封閉的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頻率也就更高。
增速塊、利潤低,貨運領域對降低成本的訴求十分迫切。據統計,我國作為物流運輸大國,整體物流成本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重高達16.6%。而在這當中,公路運輸比例占到70%以上,市場規模也是萬億級别。而在公路運輸行業,人工成本偏高一直是影響整體利潤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夠使用帶有自動駕駛功能的商用車,那麼原本的兩人、三人一車的人力成本,就有望降至一人一車。這樣一來,物流企業可以節約80%的人工成本。
英偉達投資圖森未來,有望實作雙赢
其實,英偉達和圖森未來之間并不陌生,早年圖森未來就早早的加入了英偉達Inception創業加速計劃,就足以見得英偉達早就認為圖森未來是一個十分具有潛力的公司。
對于圖森未來來說,拿到了英偉達的投資,最為直接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最先拿到英偉達的搶手硬體。就拿現在的自動駕駛平台Drive PX2來說,圖森未來已經有了一台。其次,圖森未來以計算機視覺為主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也更為依賴晶片的支撐,英偉達作為現階段自動駕駛領域晶片做的最好的公司,自然能夠幫助圖森未來,比方說提供定制化服務等等。此外在供貨量上,英偉達也能給圖森未來提供支援。
對于英偉達來說,選擇圖森未來這樣專注于商用車自動駕駛,并擁有大量實測資料的企業,也能夠反哺自家産品。這裡所說的反哺,不僅僅是加強多種應用場景下自動駕駛平台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對英偉達現有AI、深度學習實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需要單獨說明的是,前不久美國卡車司機工會通過對衆議院議員的遊說,将商用卡車排除在新出台的自動駕駛法案外。這樣的消息,對于正在研究商用車自動駕駛的Waymo、Uber、Tesla等企業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對于美國自動駕駛卡車的發展,無疑也是蒙上了一層陰影。
反觀國内,同樣擁有萬億級别的道路貨運市場,對應的商用車自動駕駛市場自然也就不容小觑。而紮根于國内的圖森未來,又是國内為數不多專注于商用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企業,擁有大量的實測資料,系統也就更懂國内道路運輸的特殊環境。再加上目前已經與多家國産商用車廠商建立起合作關系,圖森未來的商業化模式也更加清晰。
實際上,這也不是英偉達首次在自動駕駛領域布局。基于自身的晶片優勢,他們已經找到了更有制造經驗的合作夥伴博世,以及包括沃爾沃、奧迪、奔馳、寶馬、本田在内的汽車廠商。那麼在這次提前布局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擁有不錯計算機視覺技術積累的圖森未來,對英偉達來說,在其最大競争對手英特爾大手筆收購Mobileye、計算機視覺初創公司Movidius、主攻深度學習的Nervana之後,繼續補強自己在自動駕駛、
人工智能領域的實力,為自己奪取AI晶片霸主地位添磚加瓦。
原文釋出時間:2017-08-04 17:00
本文作者:JOKER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鎂客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