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佳生育年齡,到底是多少歲?

女性最大的焦慮是什麼?

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年齡。

而最大的焦慮通常出現在28-30歲左右,因為衰老,因為……生育。

從小到大,每個女孩都聽過「女性生育要抓緊呀,過了一定年齡就生不出來了」的規訓,媒體也在不斷渲染「女人的最佳生育期隻有黃金X年」。

最佳生育年齡,到底是多少歲?

圖檔來源:網絡截圖

盡管如此,國内外似乎都出現了「女性晚育」的趨勢,女性首次生育年齡在不斷攀升。從1990-2017年,我國女性平均初育年齡就從23.4歲提高到了 26.8歲,而且這個趨勢還在保持。

大城市的這一趨勢更是明顯。比如2020年,上海戶籍女性的平均初育年齡已經到了30.3歲。

是女性忽略了最佳生育年齡嗎?

最佳生育年齡,到底是多少歲?

首先要承認的是,在醫學上,「最佳生育年齡」是客觀存在的。

從統計資料上來看,25-34歲,無論是母親自身的孕産并發症,還是胎兒的異常或不良預後,都處在風險最低的時段。是以,35歲也被界定為「高齡産婦」與「普通産婦」的分界線。

以胎兒染色體異常為例,在母親35歲後,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漲幅逐漸增大。

最佳生育年齡,到底是多少歲?

資料來源:威廉姆斯産科學

再來看關于孕産并發症的風險。

2009年,有研究者對全美700多萬住院人口統計,列出了不同年齡段與孕産婦相關并發症的關系。

下圖是每種并發症在1000人中發病的人數:

最佳生育年齡,到底是多少歲?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 [6]

我們把每種并發症的資料疊加一下,就會得到下面這樣一段 U 型曲線,25-34歲确實處于風險最低的時段。

乍一看,超過35歲的生育,似乎充滿了各種孕産并發症的風險。

最佳生育年齡,到底是多少歲?

機關:每千人,資料來源:參考文獻 [6]

但如果我們站遠一點看,将縱坐标放大到1000人的機關時,就會發現,就孕産并發症而言,35歲并不是一個陡峭的拐點;對個體而言,實際影響也沒有輿論渲染得那麼誇張。

最佳生育年齡,到底是多少歲?

即使過了35歲這條線,懷孕後最終安全生下寶寶的,依舊是大多數。

不過,作為「高齡産婦」,為了讓風險盡可能低,在臨床上自然會有一些特殊待遇:不僅需要更嚴格地控制血壓、血糖,醫生也會建議合理利用無創 DNA、羊水穿刺等檢測手段,減少生下染色體異常患兒的可能性。

出于各種各樣的考慮,無論是親友還是醫生,也都習慣性地一次次勸說女性:

早點生孩子,母親和孩子健康的幾率都會更高。

這種勸說并非沒有道理,但卻有些失衡了——人群上的失衡,和決策上的失衡。

最佳生育年齡,到底是多少歲?

關注生育年齡确實有醫學意義,但當全社會都把生育風險的讨論聚焦在一個性别、一個年齡層,似乎是有失偏頗的。

其實,無論是男是女,年齡大都會增加生殖細胞裡的突變。也就是說,男性也是存在「最佳生育年齡」的,一般界定為27-35歲。

而且,到了40-45歲之後,男性的生育能力也會有更為明顯的下降,不僅使伴侶的受孕時間延長,胎兒出現各種并發症甚至死産等不良結局幾率也會有所上升。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我國平均婚育年齡雖然在推遲,但童婚早育狀況也在惡化。

2020年,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發現,2000年起,我國15-19歲女性的早婚早育率又開始呈現上升趨勢。

最佳生育年齡,到底是多少歲?

圖表來源:參考文獻 [8]

2016年,15-19歲的女性生育率達到0.9%,甚至超過了40-44歲女性的生育率。同樣的,相比高齡的生育風險,早育的風險卻很少被提到——

過早生育有較高的妊娠期高血壓、貧血、産道裂傷等風險。20歲的産婦,其胎兒或嬰兒預後嚴重不良的風險是4%,高于25歲和30歲時的風險。

總的來說,19歲生育的綜合風險要高過35歲,而14歲生育的綜合風險,甚至超過了40歲。

對于這些不滿20歲的早婚早育女性來說,她們不僅面臨更高的醫學風險,而且很可能缺乏計劃生育的知識和決策權,也少有獨立自主的經濟能力。

這些女性和她們孩子的身心健康、未來發展,也可能受到了早婚早育的負面影響。

最佳生育年齡,到底是多少歲?

對于我們每個需要參與社會生活的人來說,生孩子,從來不隻是一件醫學上的事。

醫學能夠評估的,隻是生育前後的短期健康狀況,然而,無論是對女性、對孩子、對家庭,生育都是一件會帶來長期影響的事情,不是用年齡就可以簡單界定的。

比如,不少社會學、經濟學領域的研究發現,母親先積累一定的資源後再生育,可能對母親和孩子都更有利。

甚至對女性來說,成為母親意味着要面臨「母職懲罰」(Motherhood Penalty),這一「懲罰」反應在經濟收入上,就是女性和男性之間的收入差異,以及母親與非母親之間的收入差異,一大部分是因為成為母親的女性承擔了更多的生育和照料勞動。

比如有研究者跟蹤了26年的「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資料,發現母親的平均工資增長率比非母親低1.6%。

此外,「母職懲罰」在這幾年來不升反降,在1989年,每多生一個孩子就會導緻女性工資降低9%左右,到了2015年,每多生一個孩子會導緻女性工資降低13%左右。

這可能是因為從前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孩子年幼時的生理性撫育負擔,現在,教育等社會性撫育負擔也在逐漸加重。

而當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女性都有自己的職業追求,在生育時機的抉擇上,自然也會發生變化——比如在自己能力足夠強時再去考慮婚育。

最佳生育年齡,到底是多少歲?

當我們在讨論「最佳生育年齡」時,要記住,這個最佳,隻是一個統計學上「最漂亮的數字」。

統計數字是一個很有用的參考。然而,對每個人的人生來說,有些獨特的「資料」隻有自己知道——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的身體狀況、家族健康史如何?

你追求或擁有穩定的親密關系嗎?

你生活裡可以稱為「支柱」的存在有多少?

如果要撫育孩子,你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又能得到哪些幫助?

……

這些,都是在醫學資料無法告訴你的事,但卻是會深刻影響你生育後人生的事。

說真的,生孩子這件事的确是一場冒險,我們期待着編織一張無比缜密的網,把所有不确定因素隔絕在外,穩穩地接住這個即将來臨的小生命。然而,人生充滿不确定性,我們很難說什麼時候才是真正的萬無一失。

當個人價值、事業發展、家庭關系、生命延續……種種複雜問題交織在一起時,希望每個女性,每個家庭,都能經過衡量和準備做出最适合的選擇,而不是在外界焦慮的裹挾下,因為所謂的「倒計時」而妥協。

年齡不是生育的唯一砝碼,更不應該成為所有女性的枷鎖。

參考文獻:

[1]chinanews. (2021). 上海女性平均初育年齡30.29歲 發展公共托育助女性平衡家庭與事業-中新網.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inanews.com/sh/2021/01-09/9382827.shtml

[2]田吉順,幾歲生孩子最好?答案真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2019). 丁香媽媽 https://mp.weixin.qq.com/s/nGoTBtM9XLmlmsMMUx8AvQ

[3]統籌人口發展戰略 實作人口均衡發展——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十一. (2018, September 18). Retrieved from 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ggkf40n/201809/t20180918_1623598.html

[4]申超. 擴大的不平等:母職懲罰的演變(1989—2015)[J]. 社會雜志, 2020, 40(6): 186-218.

[5](美)艾米麗·奧斯特(EmilyOster)著. 懷孕經濟學.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20.05.

[6]Cavazos-Rehg PA, Krauss MJ, Spitznagel EL, et al. Maternal age and risk of labor and delivery complications. Matern Child Health J. 2015;19(6):1202-1211. doi:10.1007/s10995-014-1624-7

[7]Schummers, L., Hutcheon, J. A., Hacker, M. R., VanderWeele, T. J., Williams, P. L., McElrath, T. A., & Hernandez-Diaz, S. (2018). Absolute risks of obstetric outcomes risks by maternal age at first birth: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Epidemiology (Cambridge, Mass.), 29(3), 379. doi: 10.1097/EDE.0000000000000818

[8]Luo, D., Yan, X., Xu, R., Zhang, J., Shi, X., Ma, J., Song, Y., Patton, G. C. & Sawyer, S. M. (2020). Chinese trends in adolescent marriage and fertility between 1990 and 2015: a systematic synthesis of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population data. LANCET GLOBAL HEALTH, 8 (7), pp.E954-E964. https://doi.org/10.1016/S2214-109X(20)30130-3.

[9]Mikko Myrskyl , Andrew Fenelon; Maternal Age and Offspring Adult Health: Evidence From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Demography 1 November 2012; 49 (4): 1231–1257. doi: https://doi.org/10.1007/s13524-012-0132-x

[10]Guedes, M., & Canavarro, M. C. (2015). PERSONAL COMPETENCIES, SOCIAL RESOURCES,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OF PRIMIPAROUS WOMEN OF ADVANCED MATERNAL AGE AND THEIR PARTNERS.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 36(5), 506–521. https://doi.org/10.1002/imhj.21528

[11]Forabosco A, Percesepe A, Santucci S. Incidence of non-age-dependent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n 88965 amniocenteses. Eur J Hum Genet. 2009 Jul;17(7):897-903. doi: 10.1038/ejhg.2008.265. Epub 2009 Jan 21. PMID: 19156167; PMCID: PMC2986487.

[12]Moorthie S, Blencowe H, Darlison MW, Gibbons S, Lawn JE, Mastroiacovo P, Morris JK, Modell B; Congenital Disorders Expert Group. Chromosomal disorders: estimating baseline birth prevalence and pregnancy outcomes worldwide. J Community Genet. 2018 Oct;9(4):377-386. doi: 10.1007/s12687-017-0336-2. Epub 2017 Sep 26. PMID: 28948513; PMCID: PMC6167258.

本文授權轉載自丁香醫生(ID:DingXiangYiSheng);作者 :遊識猷;稽核專家:田吉順,王晶晶;策劃:Deanna;監制:Feidi;有溫度、有知識、有态度。丁香醫生,新一代大衆健康品牌。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