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錦州戰役時,這位國軍兵團司令既不打也不降,就盼着被俘虜

在解放戰争後期,我軍的摧枯拉朽之勢已不可擋,對面的國軍将領要麼頑抗,要麼投降,可謂“陣營鮮明”。

但是,有一位兵團司令,卻既不想起義投誠,也不想魚死網破,而是老老實實地等着準備當俘虜,你說奇不奇怪?

這個奇怪的人,名叫盧浚泉,時任第六兵團司令。

錦州戰役時,這位國軍兵團司令既不打也不降,就盼着被俘虜

要說這盧浚泉,那也是相當有背景的,正兒八經的彜族奴隸主家庭出身,據說,他們家光奴隸就有上千名!

盧家不光财力雄厚,跟軍界、政界還都能搭上關系,比如大軍閥“雲南王”龍雲,就跟盧家是近親,而龍雲又和雲南省主席盧漢是表親關系,是以,盧浚泉的身份背景,在滇軍中那是相當強大的。

因龍雲的關系,盧浚泉長大後也進入了軍界,相繼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黃埔軍校,畢業後就去了龍雲的帳下,一路飛黃騰達,到了解放戰争時期,已經升任第六兵團司令了,跟鄭洞國、廖耀湘、黃維、李彌等等名将平起平坐。

不過,像盧浚泉這樣的“關系戶”,要說有什麼驕人的戰績,那也說不出幾個來,最有名的,就是他“等待被俘”的光榮事迹了。

1948年10月,東北野戰軍兵臨錦州城下,當時龍雲雖然身在昆明,但對于戰争局勢早已經看得很明白,是以急電包括盧浚泉在内的滇軍将領暗中準備起義。

錦州戰役時,這位國軍兵團司令既不打也不降,就盼着被俘虜

(圖:龍雲與蔣介石)

然而,當其他人都準備完畢後,盧浚泉卻遲遲沒見動靜,誰也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無奈之下,龍雲又找到了衛立煌,想讓他說服盧浚泉跟着一起起義。然而,這次盧浚泉更直接,壓根兒就沒搭理衛立煌。

屢次勸說無果後,龍雲也徹底沒招了,隻能任由盧浚泉自己拿主意。

既然不起義,那肯定就是想玉石俱焚、效忠黨國了吧?也不是,對于那些正在準備起義的将領,身為兵團司令的盧浚泉,既沒有逮捕他們,也沒有告發他們,而他自己也是既沒有忙着去修築工事,也沒有立刻開溜,就是一個字——等!

等什麼呢?等着被俘虜。

這話聽起來可能有點滑稽,但盧浚泉并不傻,他既不想落下背叛黨國、怕死怯戰的罪名,又不想以卵擊石、自尋死路,這才自導自演了這麼一出“等着被俘虜”的鬧劇。

戰鬥打響後,錦州之敵一觸即潰,1948年10月15日,盧浚泉在突圍過程中被俘虜,也算是遂了他的心願。滿打滿算,盧浚泉此時距離當上第六兵團司令,還不足一年的時間。

錦州戰役時,這位國軍兵團司令既不打也不降,就盼着被俘虜

遠在雲南的龍雲聽聞盧浚泉被俘的消息後,破口大罵,說他太不識時務。

實際上,盧浚泉的算盤打得不錯,但卻搞錯了兩件事,第一,就是國民黨失敗早已經成為定局,而且你是龍雲的人,不是蔣介石的人,實在沒必要替他去賣命;第二,被俘虜和主動起義之間的差距,那可大了去了,待遇自然也是天差地别。

盧浚泉在被俘虜以後,被關押在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而反觀龍雲、盧漢以及在東北起義的曾澤生等人,因為早早認清局勢,主動投誠起義,在新中國成立後均被委以重任,特别是當初力勸盧浚泉起義的龍雲,後來更是一度坐上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的位子。

然而,這又能怪得了誰呢?機會擺在面前,卻視而不見,偏偏選擇了最糊塗的一條路!

好在盧浚泉在戰犯管理所中的表現還算積極,到了1959年,成為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

出獄後,盧浚泉回到雲南,當了個小職員,于1979年病逝,終年80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