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給徐向前一支弱旅,戰鬥結果讓人佩服,主席也贊:軍事天才

一場戰争的勝利不僅與它的周圍環境相關,也和作戰指揮者息息相關。今天我們提到的一位優秀的将領——徐向前,就有着卓越的作戰才能和強大的魄力與勇氣,最終以少勝多打赢了一場旁人看起來很艱難的戰争。

僅僅靠着一支“弱旅”,卻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這樣的事情可能大家都難以置信,然而事實确實如此。徐向前同志在晉中戰役中,扭轉乾坤,交出了讓毛主席都出乎意料的成績,真不愧是軍事天才,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這個讓人驚歎不已的戰績。

毛主席給徐向前一支弱旅,戰鬥結果讓人佩服,主席也贊:軍事天才

一、徐向前同志卓越的軍事才能

徐向前的軍事才能是公認的優秀,就在他擔任劉伯承副手時期,連“軍神”劉伯承都誇贊他的指揮能力,認為他是一位可造之才,假以時日必當成功。在後世,大家也對這位将領非常推崇與尊敬。甚至有如此評論:論大兵團作戰最為傑出者,徐帥和粟大将!

徐向前,字子敬。偉人也曾經誇贊:昔日漢王有韓信,我有粟與子敬。這些都足以證明他的優秀,同時在紅軍時期因為各種戰争的曆練,也為他後來強大的軍事能力奠定了基礎,更加增多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獲得勝利的機率。

徐向前作戰經驗豐富,在紅軍長征期間挫敗了敵軍對我軍第一次與第二次反圍剿,給我軍帶來了喘息之機。不僅如此,他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軍長與總指揮,成功組織軍隊粉碎了第三次反圍剿,得到了組織的器重與稱贊。這些成就,僅僅隻是他軍旅生涯的一部分,在後期的全面抗戰時期,徐向前同志充分發揮“哪裡需要往哪搬”的磚頭精神,指揮與勝利了多場戰役。

毛主席給徐向前一支弱旅,戰鬥結果讓人佩服,主席也贊:軍事天才

但是提到他的戰績,最為出名的還是在解放時期的那場以弱勝強。1946年6月全面内戰爆發,因為敵軍有來自美國的輿論和物資支援,是以我軍在初期處于劣勢,被敵軍占領了許多區域。因為徐向前的軍事才能,他被推薦去主持大局。但當時他也在修養階段,毛主席希望他好好修養恢複健康,出于對徐向前同志的愛護,駁回了他的上陣殺敵的請求。

二、為适應局勢變化整合軍區資源

但在1947年,陝北地區的根據地頻頻被敵軍進攻,環境很不安穩。出于對徐向前同志養病和上場的雙重考慮,最終決定将他調往更加安穩的山西,擔任晉冀豫軍區的第一副司令員。出乎毛主席意料的是,即使是在養病期間,他依舊交出來不菲的成績。

6月,徐向前上任,一到那裡就對兵力進行了梳理。他發現因為晉冀豫野戰軍都被派往别處支援,所能夠供他使用的兵力非常少。而且當時正值劉鄧大軍挺進大别山的關鍵時期,如何最好安排規劃,給劉鄧大軍一個強有力的支援?如何适應後期局勢變化的需求?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毛主席給徐向前一支弱旅,戰鬥結果讓人佩服,主席也贊:軍事天才

在這種情況下,8月份徐向前就馬不停蹄地安排着軍區武裝更新為野戰縱隊的事情。在這個階段對軍隊進行了資源整合與調整,将太嶽軍區、太行軍區、冀南軍區、冀魯豫軍區等部分獨立旅團合編為8縱、9縱、10縱、11縱。但即使如此,由于當時的特殊情況,各個地方都兵力不足,實際上能供徐向前同志指揮的野戰部隊隻有8縱。

然而8縱作為一個新成立的部隊,即使其中的士兵也有着大大小小的作戰經驗,但要成為一支優秀隊伍還仍然需要磨煉。在當時,新成立的8縱不算突出隊伍,不僅沒有骨幹人物,也缺少裝備。但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就是這樣一個不算好的條件,卻讓他交出了一個漂亮的成績。

首先徐向前采用“兩路并行”的方式,一方面,充分利用現有的兵力,并将其中的一些遊擊隊更新為野戰部隊,以此來增加實力。另一方面,與中央軍團和西北野戰軍取得聯系,請求他們增援一些兵力,并在作戰過程中帶一下8縱。通過這個方法,他不僅增加了可供調配的兵力,也讓8縱在老前輩的帶領下獲得了更加豐富的作戰經驗,得到了成長。

毛主席給徐向前一支弱旅,戰鬥結果讓人佩服,主席也贊:軍事天才

三、依靠“弱旅”赢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

1947年12月28号,運城戰役以勝利結束,8縱得到了極大鍛煉。運城戰役的勝利也切斷了胡宗南集團與閻錫山集團的聯系,整個戰争的大方向也漸漸明朗。這次戰役也讓8縱一戰成名,獲得了許多關注。

即使8縱已經要令人刮目相看,但兵力的缺少卻是一個緻命的弱點。在整個戰役中,僅僅隻有兩萬人的8縱也沒有辦法扭轉乾坤。接下來,徐向前将原華東1縱獨立師與太行軍區獨立第一旅、第二旅合編為13縱。

1948年3月,徐向前帶領5.3萬人馬進攻曆史上著名的難攻之地——臨汾城。在這場戰役中我軍仍然面臨着艱難的環境,最終仍然取得了勝利。徐向前同志用優秀的才能和有限的條件,指揮着兵力較少的部隊拿下了這個著名的“卧牛城”。這場惡戰一共持續了72天,最後交下了全殲守敵2.5萬多人的成績。

毛主席給徐向前一支弱旅,戰鬥結果讓人佩服,主席也贊:軍事天才

攻克臨汾後,徐向前立即率領部隊北上晉中,直接與南下的晉綏軍主力對上。晉中戰役持續40天,雙方實力懸殊,我軍僅僅靠着6萬人左右的地方武裝,殲滅十萬敵軍。勝利之下是不可忽視的犧牲,我軍以少勝多,卻仍然有着巨大傷亡。在戰前,晉綏獨立第3旅與第7旅有9000多人,戰後卻隻剩餘3000多人。

此時部隊急需補充休整,在1948年七月,徐向前将太嶽軍區部隊升編為第15縱,并且對解放戰士和農民進行參軍動員。即使如此,我軍仍然隻有8萬餘人,與數量在10萬之多的太原敵軍存在巨大差距。在這場提前打響的太原外圍攻堅戰,即使在我方兵力不敵、裝備落後的情況下也取得了勝利,共殲敵1萬人左右。

在這場晉中戰役,徐向前依靠着冀魯豫野戰軍剩下的“老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軍事傳奇。就連毛主席也對此感到疑惑而又驚喜,問他為何僅僅靠着一支疲憊之師,卻能拿下敵軍10萬餘人。對此,徐向前非常謙虛,認為這不過是戰士的功勞。主席感慨:“你真是軍事天才!”

毛主席給徐向前一支弱旅,戰鬥結果讓人佩服,主席也贊:軍事天才

結語

徐向前的優秀毋庸置疑,在如此不利的條件下,他也能創造條件赢得勝利,并在事後保持謙虛。革命為何走向光明,正是因為有許多這樣優秀而又迎難而上的人在浴血奮戰。這些革命先輩們的不僅值得我們敬佩,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參考文獻:《布衣元帥徐向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