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評價孫權:孫權的用人之術,比曹操和劉備更勝一籌

【毛主席點評三國人物之孫權】

在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是三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不過,相比曹操和劉備的豐富多彩,孫權的故事卻非常少,大多數時候都是别人的背景闆,出鏡率比他的手下都少。

究其原因,可能跟他的成長經曆有關。

毛主席評價孫權:孫權的用人之術,比曹操和劉備更勝一籌

曹操和劉備都是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從戰争中打出來,中間受了很多屈辱,也吃了很多苦,最後才成就了霸業,這本身就是一部傳奇精彩的創業大戲。

反觀孫權,卻沒有這樣的創業經曆,東吳的江山是他的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打下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孫權好像沒有出過什麼力,等到哥哥去世後,他就順理成章地接過了這個大公司,而且連公司的元老們也都對他忠心耿耿,順利得讓人羨慕嫉妒恨。

是以,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對這樣的人沒有什麼興趣,流傳的故事自然也就不如曹操、劉備那麼多了。

毛主席熟讀三國,對曹操、劉備都有很多經典的評價,但對孫權,也是評價不多。不過,在這不多的評價中可以看出來,毛主席對孫權還是持肯定态度的,認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也是年輕有為的代表。

毛主席評價孫權:孫權的用人之術,比曹操和劉備更勝一籌

在毛主席看來,孫權最大的特點就是會使用幹部,特别是會重用年輕幹部,激發他們的活力和創造力。這一點,雖然在曹操和劉備身上也都有展現,但是在毛主席的眼中,孫權的用人之術更勝一籌。

有人曾經做過統計,在1953年到1958年之間,毛主席在多個場合、多次談話中,都引用了孫權重用周瑜的例子,強調選拔幹部不能論資排輩,一定要注重能力,注重水準,要放手使用新人,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有展示的舞台。

比如在1957年,毛主席就在一次會議上說:“赤壁之戰時,程普40多歲,周瑜20多歲,程普雖是老将,但不如周瑜能幹。大敵目前,誰人挂帥?還是後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帥印。古時候可以破格用人,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大膽提拔?”

毛主席評價孫權:孫權的用人之術,比曹操和劉備更勝一籌

小說《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寫成了一個“神人”,通曉天機,算無遺策,比如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東風,都直接決定了赤壁之戰的走向,但實際上,這跟真實的曆史是有出入的。

對此,毛主席也認為,赤壁之戰主要是孫權的東吳打的,曾經說:“天下事有真必有假,虛誇者古亦有之。赤壁之戰,曹操号稱八十三萬人馬,其實隻有二三十萬,又不熟水性,敗在孫權手下,不單是因為孔明借東風。”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毛主席熱情地接見了他,并回顧了中日兩千年來的友好,二人聊着聊着,毛主席提到了三國,并開玩笑地說:“孫權想找你們,派遣了一個三萬人的船隊。”

這個玩笑,實際上是指孫權繼位的第二年,考慮到自己隻有荊楚地區、江南之地,再加上與曹操、劉備打仗,總是打敗仗,最重要的是,荊楚、江南之地并非戰馬高産區,是以孫權就決定,與其與曹劉争奪地盤,還不如直接拓展疆土,是以,他派出浩大的船隊,到海上探尋新大陸,就到過日本。

是以,毛主席對孫權還是非常熟悉的,對他的這種魄力也很欣賞。

毛主席評價孫權:孫權的用人之術,比曹操和劉備更勝一籌

孫權出身世家,從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很喜愛讀書,也曾多次勸誡手下的人讀書,比如著名的呂蒙,就是在孫權的勸導下開始發奮讀書,成為“士别三日當刮目相待”的典範。

對這個故事,毛主席也非常熟悉,曾經對羅瑞卿說:“現在我們的進階軍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參加革命後才學文化的,他們不可不讀《呂蒙傳》。”

在一次會議上,毛主席再次提到了孫權,并在會議結束後,對自己的《水調歌頭·遊泳》中的兩句詞做了解釋:“我說‘才飲長江水’,就是白沙井的水。‘武昌魚’是古代的武昌,在現在的武昌到大冶之間,那個地方出鳊魚。是以我說‘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孫權後來搬到南京,把武昌的木材運到南京,孫權是個能幹的人。”

毛主席說的這段話有點跳脫,單從這句話可能看不出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其實他的意思是說,孫權當初就是在武昌稱的帝,後來,他英明決策,又把都城從武昌遷到了南京,進而開始了自己的偉業,是以,他說孫權是個能幹的人。

毛主席評價孫權:孫權的用人之術,比曹操和劉備更勝一籌

毛主席就很喜歡“能幹的人”,對“能幹的幹部”也是非常關愛,加倍提拔,比如葉劍英葉帥,毛主席曾評價他“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1975年5月3日的會議上,毛主席引用了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并念了其中一句:“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念到這裡的時候,毛主席突然讓葉劍英背誦這首詞。

葉劍英站了起來,按照毛主席的要求,背誦了全詞。

葉劍英背完後,毛主席又接着說:“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當今惜無孫仲謀。此人(指葉劍英)有些文化。”

毛主席評價孫權:孫權的用人之術,比曹操和劉備更勝一籌

在這句話中,毛主席把“生子當如孫仲謀”改為“當今惜無孫仲謀”,表達了對當時人才匮乏的惋惜,但同時,也對葉劍英表示了贊賞,尤其是讓葉劍英當衆背誦這首詞,其實也是在提醒葉劍英,要像孫仲謀一樣,做好工作,自己也好放心。

另外,在1970年4月的會議上,毛主席也提到過孫權。當時,大家建議毛主席當國家主席,但毛主席拒絕了,并給大家講了孫權的故事,說:“三國時,孫權勸曹操當皇帝,曹操說,孫權這是要把他放在爐火上烤。我勸你們不要把我當曹操,你們也不要做孫權。”

實際上,這是孫權和曹操在謀略和戰略上的較量,毛主席當然不會不知道,他說這個故事,并不是在否定孫權,而是借這個故事來說明當時的情況,這也是毛主席經常使用的說話方式。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毛主席讀史》《毛主席讀書筆記解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