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在魯中南敵後抗日根據地活動的我八路軍山東縱隊第1支隊的1個營長吳吉廷突然叛變投敵,這在當時的邊區造成了及其惡劣的影響。吳吉廷是山東壽光的一個地主家庭出身,1930年他就入了黨,但作為一個老黨員,他卻心術不正,在1932年革命事業受到挫折的時候,故意不與黨組織聯系,置身事外。1937年冬,八路軍魯東第8支隊在壽光舉行起義,他見有機可乘了,又立即懷着個人野心混入部隊,并且以老黨員的身份竊取了大隊長的職務。

在1939年初的整編中,他又擔任了改編後1支隊的營長,他此時他的面目逐漸暴露,打罵戰士,搶劫民财,破壞黨的紀律,雖然黨組織多次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但他絲毫不想悔改,最終逃離部隊,投奔了國民黨山東保安15旅張景月部。
張景月是土頑出身,抗戰初期尚能與日軍周旋,為抗日做出過一定貢獻,但進行艱苦的相持階段後,他對抗日的前景失去了信心,開始與日僞方面秘密接觸,并且達成了共同反共的私下協定。随後張景月就積極與日僞軍配合,對我根據地進行蠶食和滲透,并且派人暗殺根據地的幹部。吳吉廷的投靠,讓張景月覺得自己“如虎添翼”,他特地将吳派到距離我根據地最近的一個據點,任命他當所謂的“政工團”團長,利用他熟悉我根據地情況的優勢,對我根據地進行破壞。
吳吉廷叛變後,多次帶領頑軍對我根據地進行襲擊,造成很大的損失。壽光6區的黨組織被摧毀殆盡,膠東、清河和魯中南根據地的交通線經常被敵人破壞,被捕被殺的黨員、抗日積極分子和軍屬等有數百人之多。
而且根據我軍截獲敵人内部的可靠情報,山東的敵人正在策劃一場對我根據地發起的大規模掃蕩,在昌邑和周村一帶已經集結了13000多日軍和3萬以上的僞軍,并且掃蕩重點地區就是壽光縣的清水泊一帶。如果不搶在掃蕩前除掉吳吉廷這個叛徒,勢必會給根據地帶來更大的損失。
于是我軍立即着手組織小分隊鏟除這個叛徒,以在壽光縣委的上司下,縣警察局挑選了一批精幹的戰士組成了小分隊,多次在吳吉廷駐紮的據點附近活動,以熟悉地形和據點的敵情,同時派出偵察員潛入據點摸吳吉廷的老底。
半個月後,打入敵據點的偵察員回來報告,張景月已經暗中與日僞勾結,要派兵參加這次大掃蕩,對我根據地進行敵僞頑夾擊,為此張部出動了1個團約800人,屯兵在我根據地邊緣地區,對我虎視眈眈。此外吳吉廷也似乎嗅到了一點風聲,最近一直深居簡出,而且不斷變換住所。但其有一條雷打不動的規律,就是每逢趕集就會到集市上與他派往我根據地的特務聯系,由于集市上敵人不少,而且又靠近據點,是以他每次身邊都隻帶2個衛兵。
于是我軍小分隊立即出動到吳吉廷所在邢姚據點,準備鋤奸。但陰錯陽差,連續2次都未能得手,同志們出現了急躁的情緒,隊長一面安慰大家,一面冷靜地分析敵情。他認為敵人沒有發現我軍的行動,我軍數次行動不成功僅僅是因為運氣不好。是以他主張在下一次趕集的時候繼續伏擊這個叛徒。
1942年9月20日,小分隊再次出動到集市上。果然吳吉廷兇神惡煞般地出現了,小分隊隊長做了個手勢,幾名隊員立即從人群中向吳吉廷和2個衛兵包圍過去。在吳吉廷在一個點心鋪前拿糖果時,隊長迅速掏出手槍,對着他的後背連開6槍,當場就将其打的趴在地上動彈不得,另外一名隊員随即上去,對着還在血泊裡掙紮的叛徒頭部又補了5槍。
此時其他隊員也将2名衛兵擊斃,在完成任務後,所有隊員立即朝天鳴槍,造成人群大亂,拼命向據點外擠,小分隊混在人群中成功脫身,勝利地傳回了根據地。
參考資料
《渤海傳奇—渤海區鋤奸反特鬥争》pp62-68
《八路軍115師和山東軍區戰史》
編輯/周洪新
更多當代曆史相關事實,以及觀點評論請關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