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1956年這一天,河南省政府招待所和平日一樣平常,然而一份報紙上的尋人啟事就像注入平靜水面的棋子一樣,打破了招待所安靜的氛圍。

招待所的一位從業人員給自己泡了杯茶,拿起當天的《人民日報》讀起來。報紙上登了一則尋人啟事,這自然不是大驚小怪的稀罕事,但是他讀着讀着就覺得啟事上說的人和招待所的一個人很像。

但是國家找的是抗美援朝的特等功臣,那個人隻是個普通的清潔勞工,這怎麼也劃不上等号啊!

為了驗證到底是不是一個人,他還詢問了另外的同僚,大家都覺得像又不像。

最終,他們找到了本人——老雷,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是啊,上面是我。”

他就是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的抗美援朝特等功臣。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大家面上都是震驚的神色,原來自己身邊藏了一個參加過抗美援朝,還立下了大功的戰鬥英雄,可真是卧虎藏龍,大家紛紛都感慨:老雷為人也太低調了!

招待所同僚們口中的老雷,其人,全名是雷寶森,河南上蔡人,1924年生人。

在他29歲這一年,将近而立之年,他卻在招待所過上了悠哉的“養老”生活,平時做清潔工作,給客人端端茶倒倒水。招待所的常客和雷寶森的同僚,都知道他不能幹太重的活。一些人喜歡看他玩笑,笑話老雷,老是弓着背,話也很少,看着不太像“20多歲的年輕人啊!”

是以,後來《人民日報》的尋人啟事上找的人,和雷寶森有九分像,他們也不敢輕易下判斷,因為這個看着普普通通的清潔工,怎麼會是報紙上說的那個,意氣風發的大英雄呢?大家都很震驚,果然看人不能光看表面,老雷平時也太低調!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其實,雷寶森的“低調”也是無奈之舉,年輕人,誰心中都有自己的志向,更何況是建立過大功勳的雷寶森。但是現實很無奈。

參加過了抗美援朝戰争的雷寶森,獲得了特等功,但是身上也留下了一身病痛。誰能想到這位清潔勞工是當年有名的戰鬥英雄呢?沒有哪份職業更高貴,哪種崗位更低賤,同樣都是做着為人民服務的事兒,雷寶森又經曆了什麼,在人生軌迹上發生了這麼驚人的轉變呢?

在抗美援朝即将迎來勝利的曙光時,雷寶森在一次對美作戰中,惹怒了美軍,成為重點攻擊的目标。在敵人的連天炮火中,他被逼至山崖邊,眼看快要被追上,他沒有猶豫就跳下了懸崖,當時他身上還中了一槍。

被路過的北韓居民發現後,他就帶着還埋着子彈的傷體,在戰地醫院養了很久,才勉強恢複。身體也變得十分虛弱,連稍微重點的活都幹不了。

北韓戰争勝利,因為他清楚知道,身體狀況連正常人都不如,别說參軍上戰場扛槍了,稍微重點的活計自己做得都很勉強。

不能參軍讓他心中十分沉痛,人也消沉了一段時間,但他不覺得在招待所打雜有什麼丢面的,都是靠自己的雙手吃飯。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于是,他就在河南省政府招待所成為了一位樸素的清潔勞工,過去波瀾壯闊的光輝戰績和令人敬仰的戰鬥英雄,好像随着曆史的洪流遠去了。

但雷寶森沒有忘記自己的過去,他的戰友也時刻記挂着他,是以才有了在《人民日報》上的那一份啟事。

說到雷寶森的過去,他和大多數底層人民一樣,在戰争頻繁的年代,過着苦不堪言、動蕩不安的日子。

1923年,雷寶森出生在蘭考縣的一個貧農家庭。從他有記憶開始,親人和自己的生活就飽受地主家的欺淩和壓迫。

在他長大成人的時候,就聽父親提起,他的一位親姑姑,在他一歲的時候,就被地主家的兒子看上,給玷污了。看着妹妹被欺負,做哥哥的吞不下這口氣,他把地主的兒子打了一頓,失手打死之後,擔心地主報複自己的家人。雷寶森一家人隻能連夜離開家鄉,去外地投奔親戚。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親戚家也是貧苦家庭,一時間接納雷寶森一家五口,讓原來的生活雪上加霜。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雷寶森一家五口在城南的一所破廟住了幾年。他還記得每次下暴雨,他們一家的日子就很難過,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隻用茅草遮掩了的屋頂,根本阻擋不了雨水。

家裡的孩子還在長身體,正是需要補充營養的時候,可是别說吃點滋補的東西,就是正常一日三餐對雷寶森來說都是奢求。

為了改善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雷寶森的父親隻能外出做工,隻是人生地不熟,找不到穩定點的活計,隻能時不時幫當地的人家擔擔水,靠着這麼點微薄的薪水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平靜的日子沒有多長,父親失手砸破了别人家的水缸。對方是當地的地主,氣焰嚣張,獅子大開口,向雷寶森一家索取高額賠償,但是雷寶森家徒四壁,根本拿不出錢來。地主不依不饒,天天上門欺辱雷寶森家人,他的父親在這樣一天天的逼迫下,積郁成疾,身體日漸消瘦,竟然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父親的離去,讓雷寶森心痛不已,但不得不立馬挑起家庭的擔子,因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但是年幼的他,很難找到工作。店家一看到身材矮小的小孩,直接揮揮手讓雷寶森走了。他感到十分沮喪,在小小的年紀,就感受了生活的艱辛,也明白了父親為了維持家庭生計的不易。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但他沒有放棄,在心中暗下決心,要讓母親和家中姐妹過上安穩的日子,不再風餐露宿,更要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用讓别人冷眼相待。

可是,就在雷寶森下決心之後的不久,他的家庭遭受了再一次沉重的打擊。

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在那個年代依然根深蒂固,無論富裕還是貧窮,幾乎每個家庭都将男丁看得很重,雷寶森家也不能幸免。

就在家裡快要揭不開鍋的時候,母親居然把雷寶森的兩個姐妹賣給了地主家做童養媳。聽聞這一噩耗,雷寶森跑回家中,也來不及了,姐姐們都被帶走了。他想跑到地主家把姐姐要回來,被母親攔住了。這一次,雷寶森流下淚來,和母親兩人抱頭痛哭。

為了讓自己活下去,家人為此付出了太大的代價,這對他年幼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靠自己的雙手生活下去”成為了之後,他的人生信條。即使隻是做清潔工,他的内心也是十分平靜,沒有覺得自己在自暴自棄。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家中姐妹失去了人生自由,才換來的金錢并沒有讓雷寶森安穩長大。不到一年,母親也在以淚洗面的日子中,走向了生命的盡頭,雷寶森就這樣成為了孤兒。

雷寶森就這樣在外孤身遊蕩了幾年。吃了生活的苦,也讓他迅速成長起來,心智比同齡人成熟了不少。

8歲時,雷寶森被一個農民家庭收養,改名為雷寶森,成為他後來的名字,這戶人家所在的駐馬店上蔡縣成為他的第二故鄉。

有了安頓自己的地方,為了減輕并不富裕的養父母家中負擔,當時已經懂看别人臉色的雷寶森,選擇了外出打工。因為年紀小,隻能找到一些短工,收入不多,但足夠解決自己的溫飽了,他把多餘的錢都交給了養父母,以報答他們的收留之恩。

雷寶森就在一個個工作之間奔波,暫時過上了吃飽穿暖有房住的“安定”生活。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雷寶森早熟,也在長年的謀生經曆中看透了人情世故,感受到了時局動蕩。

戰亂年代,人人自危,工作說沒就沒,做短工得來的安穩生活更是說沒就沒了。但是眼下,他一時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就在他繼續觀望時,中國共産黨讓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和改變命運的可能性。

1941年那年,雷寶森17歲,當時他正在城裡的一家餐館做夥計,結識了一位生命中的貴人。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兩人無意中結識,經常談論社會時局,其中就多次談到過農民與地主之間的沖突,地主階級對農民群體的肆意剝削和壓迫。雷寶森從這個貴人口中得知,封建土地所有制才是迫害廣大農民的罪魁禍首。而中國共産黨是來解放農民的新力量。

原來,黨早就相中了這位有抱負,又敢拼搏的青年,準備将他收到黨的隊伍中來。貴人是黨組織的地下工作者,于是當他将黨的意願告訴雷寶森的時候,兩人一拍即合,

雷寶森成為了黨的地下通訊員,在飯店店小二的身份掩護下,執行黨的地下通訊任務。一開始執行任務,他的内心也很忐忑,但他十分小心謹慎,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直到,1946年深秋,貴人從外面執行任務回來,告訴雷寶森一個嚴峻的情況:“你的身份可能暴露了,你必須馬上離開此地,到山東萊蕪去找黨的地方武裝。”自己的身份暴露,雷寶森才結束了這份艱巨的使命。

這位貴人給了雷寶森一封介紹信,讓他到山東去參軍。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之後,雷寶森經過黨組織的考驗,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雷寶森每次提起自己的入黨經曆,都十分感慨,他說自己忘不了的就是,在他猶豫不知道将來要做什麼的時候,及時出現,向他指引前進方向的“領路人”。當時的自己能夠加入這樣有血性的組織,他求之不得。

之後,雷寶森就回家告别了養父母,坐上了一輛運煤的火車離開了鄭州。

一個月之後,他終于到達了黨的地方武裝,建在萊蕪市的南麻區小隊。一年之後,這支小隊改為山東省黃河一大隊特務連。

就這樣,雷寶森開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1948年,雷寶森所在特務連改編成了解放軍第26軍78師234團3營9連,他也成為了一名機槍手。曾經小小的胳膊,也要扛上重型機槍,他感慨生活的曆練帶給自己的成長與力量。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在抗美援朝戰争之前,這支連隊先後參加了解放戰争中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以及上海戰役。每一場都是硬仗,解放軍都在頑強堅毅的戰場厮殺中取得了勝利。機槍手在軍隊當中,可以說是穩定大後方的重要位置,要用一雙火眼金睛觀察戰局,為沖鋒的士兵掃清障礙。

雷寶森參軍之前,連手槍都沒碰過,更别說,要掌握幾十公斤重的機槍,他被指派為機槍手的時候,内心很不自信。第一次訓練,需要拿槍,他看着那個“龐然大物”,隻能硬着頭皮上了。

為了不給戰友拖後腿,在休息時間,他時常讓教官給自己加練。也虛心向表現優異的同志請教,互相切磋,積攢經驗。

等到真刀真槍上戰場的時候,雷寶森也憑着鋼鐵般的意志和火焰般的鬥志,屢建戰功,曾獲二、三等戰功,并被準許火線入黨。

在戰場上與戰友出生入死,揮灑血與汗,建立起了革命友誼,就像在北韓戰争後,登報尋人的後來成為開國少将的李耀文。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參加抗美援朝的雷寶森,已經是經過多次的打仗磨砺,足以獨當一面的老兵了。在北韓戰争中,他大展拳腳,展現出了十分強大的戰鬥力和突出的上司力。他在北韓戰争的表現,可以說是他軍隊生涯中的巅峰,讓他一戰成名。

二戰結束初期,北韓半島的局勢并不太平。

在1949年1月到1950年6月期間,在美蘇兩國劃定的“三八線”附近就發生了2000多起糾紛。武裝沖突不斷更新,終于在1950年6月爆發了。

面對美國的參戰,中國政府堅定表示,如果跨過三八線,将戰火引到中國,中國就會出兵。9月30日,周恩來總理在政協國慶大會上強硬發言:“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居,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明确表達中國對參與北韓戰争的主張。

北韓戰争的局勢如果不能得到控制,戰火即将蔓延到中國東北,領土安全受到威脅,這一情形,絕對不能容忍。

1950年10月,中國出兵北韓。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赴朝作戰,雷寶森所在的部隊随後開拔。剛經曆過解放戰争的雷寶森随着部隊奔赴北韓。

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就在北韓戰場打了幾場大勝仗,一開始沒把志願軍放在眼裡的美軍,嚣張氣焰被志願軍的英勇戰績狠狠地撲滅了。

惱羞成怒的美軍趁着中國軍隊結束第三次戰役,整軍休息的間隙,向中國軍隊發動了第四次戰役,這種搞偷襲的小人行徑,志願軍也沒在怕的,直接迎敵就是了!

在作戰部署中,雷寶森所在的連隊被配置設定到防禦部門。

1951年3月24日,天蒙蒙亮,雷寶森就帶着四班的9個戰士,奉命前往七峰山下的299高地打阻擊戰,截斷敵軍的增援部隊,保護志願軍的大後方。

在該地進行偵察之後,選擇在299高地進行埋伏。因為這份高地,形狀比較狹長,隐蔽性強,适合他們藏身。地勢也比較高,相當于這片地形中的瞭望台,能夠監視遠處的動靜。

山坡下方有一條公路穿過,這條公路是美軍的機械化部隊前往七峰山的必經之路,是以雷寶森帶着戰士在高地守株待兔。

就是在戰壕裡寸步不離地守了3天,别說機械部隊,就是美軍都沒看見。有些士兵開始懷疑是不是上級的情報有誤,又或者美軍有所察覺,放棄從這條公路進入七峰山了。

種種猜疑的聲音出現,攪得士兵心裡很不平靜,甚至有士兵心急想要撤退,害怕中計。

但是雷寶森覺得既然上級讓他們在高地蹲守,就一定有上級的道理。如果因為沉不住氣,先行撤退可能會錯失良機,将美軍的機械化部隊放入七峰山,很有可能放虎歸山,對志願軍的戰局很不利。雷寶森讓大家靜下心來,繼續守着。

就在27日上午10點左右,從七峰山的東、西兩邊傳來了打槍的聲音,但是299高地上隻聞槍聲,但看不到敵軍的影子。原來,偵察兵來報,美軍的第三師準備從莘川河西岸迂回到七峰山的左側,以此為突破口,襲擊我方志願軍。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雷寶森手下的士兵個個摩拳擦掌,兄弟部隊與美軍打得酣暢淋漓,自己隻能繼續在戰壕裡守着,手癢癢的,心更是癢癢的。

但雷寶森知道,大敵目前,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亂來。他告訴手下的9個士兵,加強戒備,嚴守住陣地,堅決不能讓美軍有可趁之機。

三天的等待沒有白費,等到下午的時候,終于從西南方向傳來了汽車的轟鳴聲,雷寶森知道這是美軍來了。

接着是一輛一輛坦克,一共有十二輛!它們從山腳下的公路緩緩駛過。一輛輛龐然大物經過,地面揚起了巨大的沙塵,也給雷寶森等人的身影做了很好的掩護。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戰壕裡的士兵既緊張,又興奮。氣氛立馬變得焦灼起來,但身為隊長的雷寶森堅決不能慌。隻見他面容嚴肅,眉頭緊鎖,指令道:“先别慌,按照之前的作戰計劃來。現在先藏好自己,不能被發現了!”

雷寶森知道,即使我方在暗處,敵人在明處,但是敵人12輛坦克上,每輛裝滿了士兵,還有那些長槍大炮比自己的步槍好太多。硬拼不行,隻能智取。

包括自己在内,隻有10名士兵,如何将每分力用在刀刃上,如何利用地形優勢殲滅敵人,如何盡可能減少士兵的傷亡?

雷寶森當時腦子裡環繞着這些問題,心裡十分複雜,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迅速冷靜下來,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制定了作戰方案,并給每位士兵都布置了具體的任務。

就在這時,美軍察覺到敵情,開始用望遠鏡望向高地這邊。

雷寶森内心十分忐忑,幸好沒有被敵軍發現,懸着的心放下了。但是精神一刻也不能松懈,眼看着敵軍即将拐過一條彎道,進入高地旁邊的斷崖北面。

近了,近了,看着敵軍慢慢進入伏擊圈,雷寶森知道,戰鬥的号角即将吹響,299高地不複此刻的平靜。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隻待敵軍全部進入設定好的伏擊圈,雷寶森向其餘9名士兵使了一個眼色。隻見大家紛紛握緊手中的槍,雷寶森一聲令下:“出擊!沖啊!”

大家一齊跳出戰壕,向敵軍沖去,一邊沖,一邊瞄準坦克車的駕駛兵。面對雷寶森等人的突襲,敵軍一下方寸大亂,坦克車隊被迫停下。

雷寶森看到堅如铠甲的坦克,心知隻能攻擊它的履帶,這是它的突破口。于是,他立馬扯下腰間的反坦克手雷,拉下保險絲,就對準履帶扔去,其他士兵看到,也模仿起來,一時之間,塵土飛揚,一輛輛坦克就像翻倒的甲殼蟲一樣,倒在原地,垂死掙紮。眼見坦克報廢,敵軍隻能從坦克裡逃出來。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雷寶森和戰友們看見,心裡很興奮,隻有這樣真刀真槍幹,才更加痛快。

這時,已經退出伏擊圈的第十二輛坦克,這條漏網之魚,又卷頭重來,把大炮對準雷寶森和他的戰友,進行瘋狂掃射。雷寶森隻能指令大家退回戰壕,減少傷亡。

但是他自己卻往戰壕相反的方向,匍匐着身體,向剛才發起進攻的第十二輛坦克爬去。一邊躲避着坦克和敵軍的掃射,一邊尋找時機,炸掉這座作惡的龐然大物。

後來,雷寶森的女兒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志願軍贊》一書當中,一篇名為《奮戰七峰山》的文章就講述了當年的這場戰役,詳細地提及了,雷寶森搏擊坦克的這一片段,可歌可泣。

這場阻擊戰以9名志願軍炸毀11輛坦克、1輛吉普車的光榮戰績取勝,被稱為抗美援朝中,步兵反坦克戰鬥戰績的模範戰例。

56年國家通過報紙苦尋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潔工說:是啊,上面是我

在戰鬥結束的第二天,雷寶森和戰友在美軍對七峰山的猛烈進攻中,負責留守阻擊,也是在這場殘酷的戰役中,雷寶森的很多戰友都犧牲了,身負重傷的雷寶森也在掩護戰友後,跳下了山崖。之後,被路過的北韓居民所救,但是身體狀況已經遠遠不如當年了。

戰鬥英雄雷寶森的動人事迹,聽完令人肅然起敬。他參加北韓戰争時,身上有英雄的光輝,但是當他退伍成為一名普通平凡的清潔工時,也閃爍着人格魅力。

後來,他到常委會任職,始終秉承着為人民服務的原則,一直到生病離任。人生幾段曲折的經曆,也成就了雷寶森令人敬仰的人生高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