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淮南子·兵略訓》中記載,“夫兵者,是以禁暴讨亂也。”意思是說,戰争是為了制止兇暴和讨伐禍亂。戰争自古以來就是為人所痛恨的,因為它不僅引起國家與民族之間的仇恨,還将帶來人類生命的損失。二戰時期的日本就是相當瘋狂的,他們仗着自己的高精武器和武士道精神,不斷發動大規模侵略戰争,把榮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了保全天皇的顔面,他們願意以死相抗。就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前夜,數千日軍沖入皇宮,不久皇宮如屠宰場,你知道那一晚日本皇宮發生了什麼?

日軍在對中國發動侵略戰争時,仗着自己的武器精進,肆無忌憚地挑釁。但與美軍相比,他們的裝備還是過于落後,但日軍奉行武士道精神,就算不能擊殺敵人也要與敵人同歸于盡,如果被俘他們就會剖腹自盡,絕不讓敵人有任何可乘之機。正是這種不怕死的作戰精神,讓美軍苦不堪言。
01
但由于日軍在中國的戰線拉得太長,戰争資源消耗過快,是以面對美蘇這些強國來襲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時的日本天皇認為這是唯一出路,不得不接受,但日本軍方卻堅決反對,要求血戰到底誓死不投降。
此時美國予以重擊,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廣島投下一顆原子彈,瞬時之間,廣島被夷為平地,直到幾十年後依舊有核輻射影響。8月9日,蘇聯出兵對日宣戰,日本毫無還手之力,在戰争中慘敗。此時,美國又投了一顆原子彈在日本長崎。面對多國來襲卻手足無措,這對于日本來說,無疑是緻命的打擊。
02
日本天皇深刻地明白,此時掙紮無濟于事,隻好接受《波茨坦公告》,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前夜,錄制了一段表明投降的音頻,準備第二天告諸國民。但就是這麼一段錄音,竟然引發了一場驚心的事件,這一晚數千日軍沖入皇宮,不少士兵為了表達自己忠于天皇誓死報國的決心,不惜自殘自殺,皇宮就上演了如同屠宰場一樣的慘烈場面。
日本國内關于投降一事發生分歧,天皇決定投降,但是作為軍方代表,日本陸軍大臣阿南大将等人卻并不願意。他們認為,作為軍人就要與敵人血拼到底,即使同歸于盡,也要為帝國争取戰争的榮譽。淩晨三點,叛軍重進日本皇宮,四處尋找這份已經錄制完畢的音頻,并準備銷毀。
03
叛軍們闖進“禦林軍”近衛師團總部,勸說近衛師團起義,而師團長森糾中将認為這是對天皇指令的違抗,不是一個日本國民該做的事,況且此時再戰隻會造成更加慘烈的結局,是以予以拒絕。田中健二十分氣憤,直接将森糾中将殺害在地,将事先準備好的軍令蓋上了森糾中将的大印,而這軍令正是在表明軍方要與各國繼續戰鬥的決心。不僅如此,他們随後還包圍了首相府邸。
而後不久,東部軍司令部田中靜一就得知了天皇及首相官邸被襲擊的消息,立馬派軍平息叛亂。為了防止投降音頻播放再次出現意外,他将音頻複制了一份備存着。第二天中午十二點,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錄音正式向全國播放,這也就宣告着日本正式投降。而日本的頑固派們依舊不願意接受投降的事實,他們始終把榮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在投降的前夜,他們選擇了剖腹自盡,還有的用手雷自爆。這天晚上,皇宮外面一片狼藉,如同屠宰場一樣。
結語
山本常朝在《葉隐》中記載,“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是如此,他們受過嚴格的訓練,是以在戰争中無謂生死,但在大勢已去之時仍然堅持血拼,不惜以死來表達自己的決心。但他們的侵略行為始終是為人所不恥的,身為武士的體面和尊嚴也早已被抛棄。
參考文獻:
《淮南子·兵略訓》
《葉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