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書賬瑣語:平生何所愛,鐘情在詩書

作者:孔夫子舊書網

作者 | 書友_448245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态

平生何所愛,鐘情在詩書。 從小就和書結下不解之緣,買書、讀書、愛書,一直貫串在我的生活中,這麼多年從未間斷,也未放棄。每年我都會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書,一邊細細的品味,一邊小心地收藏。三年前遇見了孔夫子舊書網,我更是如魚得水,如入寶山,書是越買越多,家裡幾個書架都擺滿了,可是遇見喜愛的書,還是停不下手。每月買書我都告誡自己,要按自己計劃的錢數買,因為畢竟是靠一點死工資吃飯過日子的,但偶遇好書,或心儀已久的書,還是禁不起那書香的誘惑,結果往往超出預算。年終檢點,果然“碩果”頗豐,以數量計共二百四十六本,共花費四千九百九十九元五角整。

這種愛書成癖,買書不能自已的行為,或許可以稱作買書瘾吧!這讓我想起多年前,我的一位忘年交方工和我說的一段谑談。他說,有四類嗜好深的人可以并列四不要臉,分别是喝酒的、抽煙的、賭博的、釣魚的。因為這四類人都為嗜好太深,妨害身體,破壞家庭,影響工作;自己有所意識,也想痛改前非,卻又沒有恒心,以緻輕諾寡信,屢屢重犯,是以被人譏諷為不要臉。當年我是在笑聲中又得了體悟,如今我要說句無意冒犯任何人的話——買書成瘾和這四類的瘾患何其相似,湊在一塊合稱五不要臉,倒也相配。在實際生活中,我就是這麼一個沉溺其中,實實在在的“瘾君子”。每次買書過多,老婆總是數落我,給我甩臉子,弄得我是心灰意冷,垂頭喪氣,同時便決意束手改過,做個賢夫。但不過十天半月,便渾然忘卻先前的苦口良藥,瘾患又起;周而複始,不知幾何。直到今夏的某一天,我在孔網上注冊了我的書攤,告訴她書是可以賣的,而且也确實陸續賣出幾本,這樣,老婆才對我刮目相看,變怒為喜,并且似嗔似喜的和我說:“以後買書我就不管你了,隻要能給我賣錢就行。”我如遇大赦一般,買書也不用那麼憋着擠着了。

如今,工作之餘,茶餘飯後,不拿起一本書來翻翻,我總感覺缺少了什麼似的,手足無措,坐立不安。其實滿可以和其他人一樣看看視訊,刷刷抖音,但我不想這樣,也沒想過這樣,隻是自然而然地做着我更喜歡的事情,沉侵其中。每個人的生活不同,追求不同,讀書與否,不存在對與錯,是與非,豐子恺先生的一篇文章,倒是說出了這麼一層意思。其中一段說:“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藝術。靈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懶得(或無力)走樓梯的,就住在第一層,即把物質生活弄得很好,錦衣肉食,尊榮富貴,孝子賢孫,這樣就滿足了。這也是一種人生觀。抱這樣的人生觀的人,在世間占大多數。其次,高興(或有力)走樓梯的,就爬上二層樓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那裡頭。這就是專心學術文藝的人。他們把全力貢獻于學問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藝的創作和欣賞。這樣的人,在世間也很多,即所謂‘知識分子’、‘學者’、‘藝術家’。還有一種人,‘人生欲’很強,腳力很大,對二層樓還不滿足,就再走樓梯,爬上三層樓去。這就是宗教徒了。他們做人很認真,滿足了‘物質欲’還不夠,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他們以為财産子孫都是身外之物,學術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他們不肯做本能的奴隸,必須追究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根本,這才能滿足他們的‘人生欲’。這就是宗教徒——世間就不過這三種人……”

引文有些長,意思卻明白。我自己就像高興想爬爬樓梯的人,想到二層樓上去玩玩。我仿佛來到了二層樓上,舉目遙望,“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垆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我仿佛看到了冬天裡的春天。

2021年12月30日

2021年書賬瑣語:平生何所愛,鐘情在詩書
2021年書賬瑣語:平生何所愛,鐘情在詩書
2021年書賬瑣語:平生何所愛,鐘情在詩書
2021年書賬瑣語:平生何所愛,鐘情在詩書
2021年書賬瑣語:平生何所愛,鐘情在詩書
2021年書賬瑣語:平生何所愛,鐘情在詩書

(此處已添加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