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次日周末,一切似乎恢複了往日的平靜,相信不少家長仍“心有餘悸”。江城武漢,初夏的天空白雲朵朵,斜陽懶懶,微風徐徐,對于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可謂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那麼什麼是“東風”呢?筆者認為當屬說走就走的勇氣。于是,一場蓄謀已久(11年),挑戰空前(144分鐘25公裡)的單人單車環湖(黃家湖)探路騎行之旅便這樣拉開了序幕。
黃家湖與東湖區位示意圖
黃家湖,位于武漢市武昌南部,對于千湖之省湖北也許是個不起眼的中小湖泊,但對于武昌南白沙洲片區卻是瑰寶級的存在。正因為此,區域居民對黃家湖有了更多的期待,尤其當看到東湖的美。
環湖之旅起點——白沙天街
然而,東湖之美無死角,黃家湖卻“偏美一隅”。這“一隅”便是黃家湖東南角即軍運村片區,2019年軍運會以來這麼多年都未曾動搖過其地位。
視訊加載中...
在欣賞完以上精彩短片(軍運村黃家湖濕地公園精華部分)之後,請跟随筆者鏡頭一同領略環黃家湖其它風光吧。
烽勝路,白沙洲片區三環内通往黃家湖的重要通道之一
筆者此行從白沙洲烽勝路白沙天街A館出發,沿烽勝路南下直達黃家湖北岸,再向東至黃家湖大道,沿黃家湖東岸(黃家湖大道、黃家湖東路)一路南下至黃家湖南岸,再沿黃家湖南岸綠道和市政道路(豹子山街、産業二路等)與黃家湖西岸(黃家湖西路)連接配接,沿黃家湖西路北上順時針回到起點。這一路,可謂充滿艱辛與挑戰,因為黃家湖綠道并未成環,一遇斷頭路就得另擇道路。環湖綠道未貫通部分主要以黃家湖北岸西段和南岸西段為主,經地圖測算,此行行程達25.2公裡,耗時144分鐘,是筆者近十來年騎行的最高紀錄。
環黃家湖騎行路線
騎行記錄
其實筆者出發前就有一個不高的預期,果然不出所料。黃家湖北岸發展幾近停滞,甚至有點倒退的嫌疑。原來烽勝路(雙沁二路)大道直達湖邊,而今是一條羊腸小道,小道旁邊還是沒完沒了的工地,沿湖路更是小得可憐。騎行在北岸,毫無惬意可言,北岸之行不得不草草了事。對于筆者來說北岸唯一看頭就是荷。但對于釣魚佬來說,北岸靠東的幾個小釣場才是真愛。
武漢軌道交通5号線南三環大拐彎
黃家湖北岸(工地就沒拍了)
黃家湖北岸(道路變窄,過于草率)
黃家湖北岸沿湖人行棧橋以及此行主角
黃家湖北岸的荷,時常能見到潛水抽藕帶的老伯
黃家湖北岸的荷
黃家湖北岸的荷
黃家湖北岸的釣場
對于黃家湖東岸,南北兩側發展分化嚴重。大緻以軍運村軍運路為界,以北基本無看頭,以南則為整個黃家湖的精華之所在。不得不說黃家湖大道名符其實,雙向共8-10車道,是一條高标準景觀大道,建設施工極具前瞻性。
黃家湖大道
,
柏木林北街
黃家湖東路
黃家湖東岸界碑
黃家湖生态濕地公園
黃家湖生态濕地公園
黃家湖濕地公園
黃家湖西路
武漢軌道交通5号線新起點(紅霞站以南)
曾經“黃家湖大學城”的口号喊得響亮,而今似乎很少再提。但不得不說,環黃家湖具備這個條件和實力。黃家湖東岸有東湖學院、武漢學院、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等,西岸有中國船舶研究設計中心、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武漢科技大學、湖北中醫院大學和武漢工商學院等大學和科研機構。環黃家湖科技人文氛圍屬實濃厚,但是目前宣傳甚少,人們甚至對這個片區素有偏見。
黃家湖大學城——武漢交通職業學院
黃家湖大學城——武漢科技大學
黃家湖大學城——湖北中醫藥大學
黃家湖大學城——武漢工商學院
武漢軌道交通5号線二期于2023年12月1日通車以來,黃家湖西岸及其周邊地區出行是越來越友善了,為融入主城區提供了基礎設施保障。從照片可見,作為新起點站紅霞站,雖為高架站,但還是有一定設計感的。
武漢軌道交通5号線新起點站——紅霞站
武漢軌道交通5号線第二站——武漢科技大學站
武漢軌道交通5号線第三站——湖北中醫藥大學站
武漢軌道交通5号線軌道彙合處
新港(黃家湖與青菱河連接配接通道)
傳回起點
寫在最後:黃家湖區位适中(與東湖均為三環内外)交通便利,湖泊大小适中,湖面形狀相對規則,環湖科技人文氛圍濃厚,常住人口多(尤其是擁有可觀的大學生和年輕置業者),理應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援,理應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相信不久的将來,環黃家湖有望均衡發展,為武漢的全面發展補齊短闆,實作無死角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