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5年,趙南起被洪學智提名為後勤部長,遭老同志舉報後有何下場

1985年,趙南起被洪學智提名為後勤部長,遭老同志舉報後有何下場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異域人是不能親近和相信的,因為他們并非華夏子民,不可能與華夏團結一心。

但同時,古老的中國人又是寬容和善良的,他們會包容一切遠道而來的客人,以最真誠的心招待他們。如此沖突又截然相反的做法,塑造了獨屬于中國的特别風貌。

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有一位來自南韓的少年因貧窮走入華夏避難。戰争結束後,他的親屬準備回歸故土,唯有他搖搖頭,認真表示,他要留在這片養育了他的土地,報答這裡的人民。

後來,他确實如當初所言,用大半生的時間為這個國家的發展和建設付出一份巨大力量,官至副國級。那麼,這個少年是誰?他又有怎樣的故事可以講述?

1985年,趙南起被洪學智提名為後勤部長,遭老同志舉報後有何下場

01,赤子情懷:他說我是來自中國的北韓族人

1927年晚春時節,後來心懷大志向的少年出生在南韓忠清北道一戶姓趙的人家。

他于家中排行第四,甫一降臨人間,就展現出蓬勃生命力,讓他的祖父趙東植非常欣喜,親自給他起名,喚作“南起”。

趙東植是當地頗具威望的富紳,曾組織和參加抗日鬥争;他的兒子叫趙龍九,即趙南起的父親,是一個整日埋頭書案,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讀書人,對家業經營半點兒不上心,因而當趙南起誕生時,趙家的情況已然顯露敗勢。

1935年,趙龍九省吃儉用,攢下一筆錢财,把趙南起送入學堂讀書。由于彼時日本人“強占”南韓,要求上學的南韓群眾必須改一個日本名,是以趙東植父子違着心意給趙南起取了個“豐田南起”的名字。

1985年,趙南起被洪學智提名為後勤部長,遭老同志舉報後有何下場

趙東植叮囑年少的南起:“改姓,僅是換個字。你要時刻記住,你是趙家人,我們的民族精神不可忘卻。”

趙南起謹記祖父的話,在學校中堅決不唱日語歌、不說日語,常常招來老師的懲戒。4年後某個隆冬,早就負債累累的趙龍九決定帶着全家人背井離鄉去逃難。

他們踏上一條艱辛無比、又充滿希望的道路,千裡迢迢趕到中國東北,定居在吉林永吉縣一戶北韓族村莊。

半年後,年老體衰的趙東植愈加思念故土,數次向兒子提出要傳回家鄉的請求。

趙龍九本想叫年長的趙南起陪同祖父回家,未料趙南起拒絕了,他說:“我想留在這片養育了我的土地上,我想報答他們。”

趙龍九無奈,隻得改由趙南起的弟弟護送趙東植回鄉。1945年,日本人投降的消息傳出,趙家人依舊留在東北,未與其他北韓人一般,迫不及待回歸故國。與此同時,18歲的趙南起做出一個令人無比意外的決定,他告别父母,徒步100餘裡路找到民族同盟組織,隻為加入中共。

1985年,趙南起被洪學智提名為後勤部長,遭老同志舉報後有何下場

為了表達誠心,剛剛成年的趙南起毫不猶豫地承擔起“号召北韓族向部隊捐糧”的重任,并完美完成該任務,獲得同盟組織上級的青睐和認可,不僅加入了部隊,而且得到進入軍政分校學習的機會。

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來自他鄉的異域人生平唯一一次踏上戰場,開啟了屬于他的輝煌一生。

那年6月,部隊急需會說北韓話、熟悉北韓風俗的戰士入朝工作,趙南起成了人選之一。他趁着夜色,與同伴急匆匆搭乘火車,進入北韓戰場,擔任翻譯和聯絡員。

有一次,北韓首相樸憲永見趙南起的朝語說得非常流利,好奇問他:“你是北韓人嗎?”

趙南起面不改色,理所當然地回答:“不,我是來自中國的北韓族。”

1985年,趙南起被洪學智提名為後勤部長,遭老同志舉報後有何下場

02,與君相交:毛岸英的犧牲讓他感傷不已

在北韓戰場上,趙南起的出色戰績主要展現在後勤運輸陣線。1951年6月,趙南起被調到後勤部門任運輸組組長,負責汽車運輸總排程。

因我軍沒能及時掌控制空權,運輸最初階段損失非常嚴重,剛剛上任的趙南起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他沒有輕言放棄,而是絞盡腦汁想解決辦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趙南初步拟定兩個計劃:長區段倒運;全軍運力集中運用。

他親自跑到前線協調運輸工作,每次出發前,趙南起都會給戰友留下一封信,叮囑他們,若是自己沒有歸來,就把信件寄給他的父母。

1985年,趙南起被洪學智提名為後勤部長,遭老同志舉報後有何下場

當年秋冬,美國人的攻勢愈加猛烈,寒冷的冬季也給運輸工作造成困難,可趙南起仍舊不肯服輸。那時的他不會使用算盤,隻能用筆紙一點一點人力計算。

首長心疼他,想盡辦法幫他從國内找來一台老舊的手搖式計算機,才算解決了趙南起的難處,讓他完成了整個部隊的配置設定和運輸方案。

1952年10月,趙南起再度迎來一個艱難考驗。因美軍的攻勢規模實在巨大,我軍戰士彈藥消耗驚人,必須在1天半以内完成補充。

趙南起接受該任務,先是跑到庫房檢視彈藥餘量,發現所剩無幾;接着他又大膽使用汽車運輸的方式,經嚴密籌謀,自安東成功運來3萬枚手榴彈,消弭了我軍的後顧之憂,震驚所有人。

至此,隻有25歲的趙南起揚名北韓戰場,成為大家不敢輕看的鋼鐵運輸線上的幕後英雄。

1985年,趙南起被洪學智提名為後勤部長,遭老同志舉報後有何下場

除此外,趙南起在北韓戰場同一個人的友情也很讓人感慨,此人正是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

他們相識在兩人進入北韓戰場最初,彼時初任參謀員的趙南起聽從安排,走入自己即将居住的宿舍,見到了身材消瘦的舍友。對方很熱情,第一句話即是“我來介紹下我自己,我叫毛岸英,負責俄語翻譯。”

趙南起下意識覺得此名特别熟悉,試探性問舍友來自哪裡。未想毛岸英大大方方地表明“身份”,告訴趙南起,他的父親就是毛主席。這樣的态度一下子拉近兩個人的距離,讓趙南起“自在”不少。

幾個月後,美軍派偵察機到司令部所在上空盤旋,彭德懷急忙下令叫全部人員躲入防空洞。

汽油彈落地炸開之際,趙南起忽然聽到同伴大呼“救人”,他慌張環顧四周,沒有見到那個熟悉身影,心頭漸漸浮現不妙預感。

1985年,趙南起被洪學智提名為後勤部長,遭老同志舉報後有何下場

趙南起不敢多想,當即跟着戰士們一起沖出防空洞救人,最後在熊熊烈火裡拖出早已失去呼吸的毛岸英。

那個晚上,趙南起徹夜未眠,始終在回想與毛岸英的相交,為他的犧牲感傷不已。

1953年,北韓停戰,趙南起親自參加了簽字儀式。戰争的結束、和平的到來,讓趙南起的心緒非常複雜,一方面,他為未來安穩局勢而感到開心;另一方面,戰争和犧牲令趙南起飛速成長,再不是往昔那個心性單純天真的少年。

所幸,留在他骨血中的家國大義仍在,趙南起還是那個堅定信念與立場、一心為國為民的革命戰士。

1985年,趙南起被洪學智提名為後勤部長,遭老同志舉報後有何下場

03,未改初心:他的生平所願即是讓老百姓富起來

1955年,趙南起進入解放軍後勤學院學習;1956年,他被破格提拔為教員,負責編寫志願軍後勤經驗總結工作;1957年,趙南起重回北韓,擔負起撤軍和移交物資等責任。

1年後,他與最後一批志願軍戰士們一起回到華夏,見到了故交毛岸英的父親毛主席及中共上司們,得到他們的稱贊表揚。

次年,趙南起聽從中央安排,去到延邊軍區從事政治宣傳工作。他深入民兵隊伍,探尋民兵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帶領民兵和兩省軍區共同進步。

1963年,時任延邊軍分區副政委的趙南起參加了省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工作,調任珲春縣相關工作隊書記,組織群衆遷居防川。

1985年,趙南起被洪學智提名為後勤部長,遭老同志舉報後有何下場

特殊時期期間,趙南起遭到迫害,可他未被“打倒”,反而咬牙維護圍邊穩定,為農業生産付出巨大貢獻。

1973年,恢複工作的趙南起到通化軍區擔任政治委員;1977年,他升任吉林軍區政治部主任;1984年,趙南起再度升職為該軍區政治委員。

1985年,洪學智提名趙南起為後勤部部長及上将的消息傳出,趙南起立馬受到某些匿名同志的針對。

那些早就離開崗位的離休幹部給洪學智寫了一封信,袒露對趙南起的懷疑,說他可能是來自南韓的“特務”。

趙南起未因老同志的“舉報”而惱怒,反倒主動接受相關部門調查,并得到清白證明。1988年,趙南起獲上将軍銜,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

1985年,趙南起被洪學智提名為後勤部長,遭老同志舉報後有何下場

他的人生在暮年時又一次迎來巨大轉變,可趙南起仍然是當初那個赤子心懷的“少年”,他未改初心,繼續竭盡全力為華夏生态環境的建設努力着。

對趙南起來說,他生平最大心願就是讓老百姓都富裕起來。年過古稀,頭發花白的趙南起不顧老邁身體,親自深入懷化、通化等地考察,為農民增收找尋一條有利途徑。

2年後,趙南起退出上司班子,依舊關心華夏發展事業。91歲那年,他因病于首都故去,結束了充滿波折的一輩子。

縱觀趙南起的一生,會發現他确實極具傳奇色彩:明明是來自異域的孩子,卻因華夏對他的庇護和養育而甘心留在這裡,把自己的一輩子奉獻給華夏。

北韓戰場上出色的鋼鐵後勤運輸戰線英雄是趙南起的又一“身份”,與毛岸英的交情則令他的戰争生涯增添幾分憾然,在那裡,趙南起學會了忠誠與堅韌,也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迹,完成了一次“大轉折”。

歸來華夏,他不忘初心,繼續為華夏的建設和發展不懈奮鬥着,把祖國與人民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直至年老,亦不願割舍。

他對中國的愛,對中國人的愛,的确叫人無比感動、非常欽佩!如此一位革命先輩,确實有理由得到中國人的稱贊和傳頌,不是嗎?

文/林伯南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