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奸臣夏竦

《清平樂》中的夏竦,是大家眼中的大奸臣,他自私貪婪,計謀陰沉,手段毒辣,誣陷忠臣良将,為觀衆所厭惡。

夏竦其人,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後,"奸臣"之名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然而,筆者近日細細翻閱史書,卻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夏竦。

夏竦少年時就才華出衆,寫詩作賦一揮而就。十一歲時即拜十五歲中進士、時任右正言的姚铉為師。

曆史奸臣夏竦

十二歲時作《放宮人賦》深得好評。二十出頭即舉賢良方正科,先提拔為光祿寺丞,又調到台州任通判,之後又升為國史編修官,和王旦等一起修《起居注》。

夏竦19歲那一年,他的父親夏承皓在同契丹人作戰的時候犧牲了,夏竦就這樣成了一位烈士遺孤。朝廷為了表示撫恤,任命夏竦擔任丹陽縣主簿之職,相當于現在的縣委秘書。

康定元年(1040年),時年56歲的夏竦被任命為宋朝西北方面的最高軍政長官(宣徽南院使兼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讨使、知永興軍),主持對西夏的戰事。朝廷還給夏竦安排了兩個非常能幹的副手,他們是:範仲淹和韓琦。

曆史奸臣夏竦

夏竦知人善任,連範仲淹、宋庠、宋祁等人,都曾得到其舉薦。雖然夏竦因奸邪被人诟病,卻也政績良多,得以造福人民,成為了一代能吏。

說夏竦是奸臣。《宋史》列傳中,他帶着兒子夏安期與丁謂,王欽若同傳。作《宋史》的元人脫脫說他"王欽若、丁謂、夏竦,世皆指為奸邪。

真宗時,海内乂安,文治洽和,群臣将順不暇,而封禅之議成于謂,天書之誣造端于欽若,所謂以道事君者,固如是耶。竦陰謀猜阻,鈎緻成事,一居政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

曆史奸臣夏竦

說夏竦是能臣。夏竦在任襄州知州任上時,襄州曾發生大饑荒,他主持官府開倉放糧,赈救災民。

在洪州任上時,他對"洪俗尚鬼,多巫觋惑民"采以取締,破除迷信,造福地方。在被任命為青州的知州後,他支援修建南陽橋,成為我國第一座木結構虹橋,世人稱為萬年橋。

曆史奸臣夏竦

同時代又一位宰輔王珪所著《夏文莊公竦神道碑》有言"公少好學,自經史百氏陰陽律曆之書,無所不學。其學必究古今治亂天人災變之原。其為文章,闳衍環麗,殆非學者之所能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