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膑與龐涓同門師兄弟,為何最後手足相殘?看看那個時代就知道了

春秋戰國是中國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百家争鳴的時期。在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群雄争霸期間,各路人才湧現,其中就有我們所熟知的孔子、墨子、孫子等名家名士。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孫子兵法》的創作者孫武的後人孫膑。想必大家也一定都聽過孫膑、龐涓兩兄弟之間的故事。

兄弟兩人因妒生恨,又因恨仇殺。從兩兄弟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龐涓的妒忌以及孫膑的隐忍,也看到了人性的可怕,學會了為人處世的道理。

孫膑與龐涓同門師兄弟,為何最後手足相殘?看看那個時代就知道了

孫膑

孫膑,本名不詳,出生于阿、鄄之間。曾與龐涓為同窗。相傳兩人一同拜鬼谷子為師,鬼谷子教他們修習兵法。因兩人都是有大志向之人,說話也十分的投機,是以兩人也是很要好的朋友。

後來,龐涓出仕魏國,擔任了魏惠王的将軍。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他的好兄弟孫膑,将孫膑當作自己的心頭大患。于是,暗地裡派人将孫膑請到魏國并加以監視。但是由于孫膑的才華出衆,引起了龐涓的嫉妒,于是龐涓施展自己的政治手腕,私下裡告發孫膑通敵叛國,魏王聽到後信以為真,按照當時魏國的刑法将孫膑的膝蓋骨挖掉,并且在孫膑的臉上刺了字,讓他這一輩子都無法正大光明的做人。

孫膑被好朋友龐涓害了之後,心灰意冷幾度想要自殺,但是又不甘心如此。隻得隐忍下來,甚至為了消除龐涓的疑心,曾一度裝瘋賣傻,更是在豬圈裡吃過豬糞,以此來消除龐涓的警惕。

孫膑與龐涓同門師兄弟,為何最後手足相殘?看看那個時代就知道了

孫膑、龐涓

正巧當時齊國有使節出使魏國,孫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了齊國使者,使者聽說了這種情況,也知道孫膑是一個身負大才的人,覺得他非同凡響。于是偷偷地把他塞進了自己的馬車裡邊,悄悄地帶回了齊國。

孫膑來到齊國後,齊王也很是敬佩孫膑的才華。齊國當時有一個叫田忌的大将軍,非常喜歡貴公子們賽馬賭錢,但是每次都輸得很慘。恰巧有一次孫膑在田忌得府上做客。孫膑提出了“今以君之下驷與彼上驷,取君上驷與彼中驷,取君中驷與彼下驷。”的計策。田忌在用了孫膑的計策之後大獲全勝。齊王在聽說了這件事之後,對孫膑予以重用,于是,孫膑成為了齊國的軍師。

而龐涓在孫膑走了之後,依然在魏國過得很好,是當時魏國的第一軍師。可是位高權重的龐涓依然不滿足于現在,他需要更多的戰功來增加自己的聲望。

孫膑與龐涓同門師兄弟,為何最後手足相殘?看看那個時代就知道了

龐涓

于是在不久後,就傳來了魏軍圍攻趙國首都邯鄲的消息。龐涓主動挑起事端,率領八萬軍隊圍攻趙國,憑借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打的趙國不敢應戰。趙國在快要滅亡之時,隻好派遣使者向齊國求助。

齊王欲要派遣孫膑前去救助趙國,但是孫膑因腿腳不友善,是以孫膑請求田忌率領軍隊,而自己則在一旁輔佐。于是田忌作為主将,孫膑作為軍師,救趙的軍隊便出發了。

田忌、孫膑率軍到達齊、魏兩國邊境地區之後。田忌想要直接與魏軍的主力交戰,但被孫膑阻止了,孫膑認為魏國長期攻打趙國,主力消耗于外,國内防務一定是空虛的,應當采用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攻魏國首都大梁迫使魏國撤軍,魏國隻要一撤軍,趙國自然就能得救。

孫膑與龐涓同門師兄弟,為何最後手足相殘?看看那個時代就知道了

田忌聽從了孫膑的建議,南下佯攻魏國的平陵,在接近平陵時,孫膑向田忌建議由臨淄、高唐兩城的都大夫率軍直接向平陵發動攻擊,以此來吸引魏軍主力部隊,在攻打平陵的兩路齊軍大敗之後。

孫膑讓田忌一面派出輕裝戰車,直攻魏國首都大梁的城郊,以此來激怒龐涓迫使其率軍回援;一面讓田忌派出少數部隊佯裝與龐涓的部隊交戰,故意示弱使其輕敵。龐涓在孫膑的幾番計謀之後,果然丢掉辎重,以輕裝急行軍晝夜兼程回救大梁。孫膑帶領主力部隊在桂陵設計埋伏,龐涓大敗。

後來,龐涓再次率兵攻打南韓,孫膑依然故伎重施,采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率軍襲擊魏國首都大梁。龐涓得知消息後急忙從南韓撤軍傳回魏國,孫膑考慮到魏軍自恃其勇,一定會輕視齊軍,況且齊軍也有怯戰的名聲,應采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引誘魏軍進入埋伏圈後加以殲滅。

孫膑與龐涓同門師兄弟,為何最後手足相殘?看看那個時代就知道了

當時的軍隊行軍時,做飯采用的是在地上挖坑做個竈台做飯。于是孫膑指令部隊在地上做的竈台一天一天的減少,讓龐涓誤以為齊軍大量的逃兵不戰而逃,進而放松警惕。果不其然,龐涓在看到地上竈台的情況後,欣喜若狂,于是丢下步兵,率領精銳騎兵追擊齊軍。

然而孫膑早已設下埋伏,隻等龐涓入套。孫膑指令士兵砍去樹皮,露出白木,上面刻上:龐涓死于此幾個大字。孫膑到來後,果然去到樹旁檢視。此時早已約好的齊兵萬劍齊發,魏軍一時間傷亡慘重,龐涓自知敗局已定,遂自刎于此。

終于,被剜下雙膑的孫膑在多年之後大仇得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便是如此。

孫膑與龐涓同門師兄弟,為何最後手足相殘?看看那個時代就知道了

黃道周道:“孫膑學藝,才高被忌。刖組織上,黥刑使廢。誰知載歸,反為齊利。救趙趨梁,已奪其氣。減竈誘之,自奔速斃。萬弩馬陵,豈容回避。豎子成名,是誰之意?”

繼續閱讀